【摘要】目的 比较嵌甲切除3种手术方式优缺点,探讨嵌甲切除的最佳方法。方法 对嵌趾甲患者262例共312趾分为3组,其中第一组146趾,采用趾甲、甲床部分切除的方式;第二组69趾采用趾甲、甲床部分切除加患侧皮肤楔形切除方式;第三组97趾采用趾甲、甲床部分切除加甲缘与皮肤缝合的方式。术后均施以相同的治疗方案护理措施,观察患趾愈合情况,比较3种手术方法对治疗嵌甲症的优劣性。结果 第一、二、三组的平均愈合时间分别为13.26d、15.68d、14.56d,按手术效果评分,优劣依次为术式(1),术式(3),术式(2),三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三种手术方式对嵌甲症的治疗,其中第一种方式(趾甲、甲床部分切除的方式)在三种方法中,其操作方法简单,创面损伤小,愈合时间均少于另两种方式,值得推广。
【关键词】嵌甲切除 手术方式
嵌甲趾多见于年青人的拇趾,常见原因一般为穿鞋过紧或修甲过深,刺激趾甲边缘向深部嵌入性内生。除感觉疼痛外,容易并发感染,严重影响患者生活和工作。治疗嵌甲的手术方法较多,如侧方甲板及甲基质部分切除术、趾侧梭形组织切除术、氢氧化钠化学甲床破坏术、二氧化碳激光治疗等[1,2]。这些治疗方法均能取得较好的疗效,但易复发。为探讨各种手术方式的优劣性,我院外科门诊自2006年10月~2010年10月,采用趾甲甲床部分切除、趾甲甲床部分切除加患侧皮肤楔形切除以及趾甲甲床部分切除加甲缘与皮肤缝合等3种手术方式,治疗作嵌甲症262例共312趾,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62例嵌甲症患者中,男102例,女160例;年龄12~68岁,平均25岁;其中双侧嵌甲81例,左侧208趾,右侧104趾,共312趾。病程14~180d。术前均进行患趾的X线检查,均无骨质异常的表现。按就诊时间顺序采用三种不同的手术方式,第一组146趾进行趾甲、甲床部分切除,第二组进行趾甲甲床部分切除加患侧皮肤楔形切除69趾,第三组进行趾甲、甲床部分切除加加甲缘与皮肤缝合97趾,术后均施以相同的治疗方案护理措施,观察患趾愈合情况,主要记录术后的有无疼痛、感染情况以及切口的愈合时间、并追踪其有无复发率及趾甲有无变形。
1.2 手术方法
1.2.1 术前准备 患处流脓或红肿明显者,每日用1/5000高锰酸钾液浸泡患足并口服广谱抗生素1W左右,炎症控制后才能手术。
1.2.2 趾甲、甲床部分切除146趾:给予术野常规消毒,铺巾后,用2%利多卡因作趾根阻滞麻醉。用橡皮筋缚扎趾根以阻断血运。先用光刀锐性分离患侧甲皱襞,切除炎性肉芽组织。然后用尖剪距趾甲边缘约1/4趾甲宽度,纵向剪开趾甲直达甲根。再用血管钳夹住趾甲边缘,旋转拔除之。循趾甲剪开路径,用尖刀切开甲床,锐性分离后切除。探查甲根深部,清除可能残留的甲根碎片。冲洗口,用细长碘仿纱条填塞伤口[3]。加盖纱布后用自粘绑带稍加压包扎,最后松开止血带。
1.2.3 趾甲甲床部分切除加患侧皮肤楔形切除69趾: 在1.2.1的基础上纵向梭形切除嵌甲侧方皮肤约0.3×1.0cm,间段缝合伤口[4]。
1.2.4 趾甲、甲床部分切除加加甲缘与皮肤缝合97趾:同1.2.1方法切除部分趾甲和甲床后,伤口不填塞碘仿纱。松开止血带,用电灼止血,然后将趾甲与皮肤间断缝合2针,闭合伤口,加压包扎[5]。
1.2.5 术后处理 术后注意抬高患肢0.5h后方可下地,且术后2d内尽量减少行走。所有患者术后第三天进行换药,清除创面凝血及炎性渗出,保持创面清洁,以后隔日门诊换药至痊愈,并注意穿着宽松舒适鞋袜,勿使伤口沾湿。
2 结果
262例(312趾)患者术后均在两周左右创面痊愈,局部症状消失。随后进行为期1年跟踪随访,期间有38例(61趾)失访,其余224例(251趾)均得到门诊随访,并在手术1年后进行复发率以及的统计,结果见表1。
表1 三种手术方式术后疗效情况比较
*(1)与(2)比较,(1)与(3)比较P&<0.01;
△(2)与(3)比较P&<0.05。
3.1 嵌甲症手术的基本原理 甲床在生理机能上分为两个领域,即生发基质和不育基质。前者为指甲生长区,该区损伤可导致指甲缺失。后者也称模块区,可供指甲向远端生长的滑面,起指铸型作用[6]。由此可是简单的拔甲治疗只能暂时解除嵌压。甲床未切除,日后长出的新甲仍会循原来的方式生长,导致复发。有作者将嵌甲分为甲体过宽和甲体卷曲两大类[7]。这种异常是嵌甲发生的解剖基础。本组采用的3种术式,基本原理即为切除引致嵌甲的部分趾甲和甲床,解决甲体过宽和卷曲问题,使趾甲呈平板状,最终达到根治的目的。
3.2 三种手术的特点
由表1结果显示, 趾甲、甲床部分切除(术式1)在术后的愈合时间、疼痛数、感染数、畸形数以及复发率均低于后两种手术方式(P&<0.05),表明此手术方式最优。后两种手术方式则以术式3优于术式2。其主要原因是第一种手术方式即趾甲、甲床部分切除,其手术操作最简单,损伤小。术后只需换药2~3次。2W左右伤口愈合,无需再处理。约1个月后新的甲沟形成,外观平整光滑。由于伤口开发引流通畅,无感染之虞。
第二种嵌甲侧皮肤梭形切除再作缝合的方式,目的在于使甲沟皱裂外翻,防止复发。据术后观察,采用本术式的病例趾甲皱裂的确有轻度的外翻,但复发的1例证明甲体如保留过宽,仍避免复发。只要切除范围足够,嵌甲就不易复发,梭形皮肤切除并无太大意义。本术式开展于早期,目前已予放弃。
第三种通过皮肤与趾甲缝合,一期闭合伤口。术后伤口干洁,护理及生活起居均较方便。但嵌甲往往并有不同程度的感染,如感染未全控制或甲沟残留病菌,关闭伤口无疑会增加感染的风险。
4 结论
通过以上比较,可见术式(1)方法简单实用,效果最好,术后复发率最低,且无疼痛等,应首选推荐。术式(3)存在感染风险,应慎重选择,术式(2)无明显优点,不予推荐。
参 考 文 献
[1] Islam S, Lin EM, Drongowski R, et a.l The effect of phenol on in-grown toenail excision in children[J]. JPediatrSurg, 2005, 40(1):290-292.
[2] Farley-Sakevich T,Grady JF, ZagerE, et a.l Onychoplasty with car-bon dioxide lasermatrixectomy for treatmentof ingrown toenails[J].JAm PodiatrMed Assoc, 2005, 95(2): 175-179.
[3] 韩传恩.甲板切除并甲母破坏术治疗嵌甲临床报告[J]医药论坛杂志.2008.29(23):70-71.
[4] 郭朝阳,赖建明,李瑜,等.部分趾甲加趾侧组织楔形切除治疗嵌甲症[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8.12.(8):65-65.
[5] 李红玲,马士祥,马大年,等.部分甲母质切除甲沟形成术治疗重症嵌甲症[J]实用骨科杂志.2007.13.(9):557-558.
[6] 李宝山,章雪松,杨飞,等.矩形推进皮瓣及甲床扩大形成术治疗合并指甲部分缺失的指远端损伤[J]中华手外科杂志.2002.18(3):151-152.
[7] 陈翌农,吴坤南.赵敏.部分甲基质切除甲沟重建治疗嵌甲[J]整形再造外科杂志.2004.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