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戴立宏 毕星秀 徐同波 张慧通
无偿献血工作是社会公益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政府保障民生的重要职责。经过20多年的努力,徐州市献血工作从计划献血发展到全面无偿献血,从领导支持、名人效应过渡到全民共同参与,走出了一条“以需定采、限型限量”独具徐州特色的无偿献血之路,开创了“寒暑两假不缺血、一年四季无血荒”的良好局面,成为全国唯一一家连续八届被授予“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城市”的地区。现将有关做法介绍如下。
1 坚持政府主导,积极营造浓厚的社会氛围
无偿献血是保障临床用血供应、确保血液安全和控制经血液途径传播疾病的重要举措。加强无偿献血工作是政府履行职责、加强社会管理的具体体现,是关系到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大民生问题,对于进一步弘扬救死扶伤、无私奉献的人道主义精神,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将产生重大和深远的影响。但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种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和保障水平的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医疗需求得到了进一步释放,且随着现代医学科学和医疗技术的进步,一些难度较大的手术和需要输血的先进治疗技术的日趋常规化,导致临床用血量以平均每年10%以上的速度递增,出现结构性、季节性、应急性和偏型性缺血问题。为此,我们通过各部门密切合作、全社会广泛参与和血站的辛勤努力,避免了此类现象的发生。
首先,我市始终高度重视无偿献血工作,作为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切实履行职责。首先,成立了由分管市长任组长的“徐州市公民义务献血委员会”血液管理领导机构,建立了例会制度。其次,发挥地方立法优势,于1999在全国率先颁布实施了《徐州市无偿献血管理条例》,为我市无偿献血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另外,领导干部身体力行,先后有14位市领导参与无偿献血,起到了良好的表率作用。同时,政府从精神文明建设、宣传组织、社会动员、经费投入、人员配置和采血网点布局等多方面给予支持,不断完善政府主导、多部门协作、社会共同参与的无偿献血工作管理长效机制,不断加大社会宣传力度,拓展宣传渠道,做到报纸有文、电视有影、电台有声、街头有景,充分发挥网络作用,建立了无偿献血网站,组建无偿献血QQ群,在全市形成了献血光荣的浓厚氛围,无偿献血已经成为“有情有义”徐州人的一种时尚和风气。
2 部门联动,着力完善献血宣传网络
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制订本市公民无偿献血的长远规划和年度指导性计划,牵头做好无偿献血宣传、组织、动员等工作,协调各级红十字会,依托其在群众中的良好公益形象和群众性、社会性团体的优势,积极组织无偿献血招募,加强无偿献血志愿服务组织的网络建设和管理,方便更多的人了解无偿献血、接受无偿献血、参与无偿献血。依靠共青团组织,在青年团员中发出倡议,广泛开展宣传、招募志愿者工作,协调、指导各地建立无偿献血志愿者服务队伍,大力宣传,提高广大青年团员对科学献血的认识。与教育部门联手,指导各级各类学校开展无偿献血知识健康教育,组织开展无偿献血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广大师生对科学献血的认识,建立无偿献血知识青少年教育基地,积极开展科普讲座,提高在校学生无偿献血知识的知晓率。宣传部(文明办)负责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督促新闻媒体正面宣传无偿献血工作,客观真实报道无偿献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将无偿献血作为创建文明社区、文明街道、文明单位检查、评比、考核的重要内容。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新闻媒体负责把握广播影视对无偿献血工作的创作导向,进一步加强无偿献血知识的公益性宣传,及时报道无偿献血先进事迹,免费刊登播放无偿献血公益广告,配合做好无偿献血主题宣传和大型宣传活动,不断提高公民无偿献血知识知晓率。
3 创新工作模式,合理调配全市献血资源
血液保存期只有35天,为了更加科学地用好血源,确保发挥最大效益,从2008年开始,我市探索建立了“以需定采、限型限量”的无偿献血模式。首先,动态实时掌握血液库存和临床用血趋势,实行献血总量调控,保证献血量和临床用血量平衡。每天当采血量达到临床用血需求时一般不再采血,做到藏血于民、平峰填谷,保持血源平稳供应。其次,实行血型比例调控,把临床用血相关指标纳入管理体系,认真统计分析,根据临床用血实际需求进行采集。第三,认真分析血源构成,重点围绕“固定献血者队伍、稀有血型者队伍、应急献血者队伍、志愿服务者队伍和成份献血者队伍”这五支队伍建设,积极开展无偿献血走进学校、企业、社区和农村的“四走进”活动,不断扩大无偿献血人群,使无偿献血网络覆盖到全市每个地区。先后在全市建立了64个无偿献血联络站,“五支队伍”在册人员达到2万余人,先后涌现出2055位全国无偿献血先进个人金奖获得者。庞大而均衡的基础献血队伍,不会因为农忙或寒暑假时,由于某一群体的短期缺位,而导致血源供应不足。保证血液库存始终保持在平均日发血量的8-12倍,各类血型血液库存量分布合理。
4 强化应急保障,有效应对紧急用血需求
我市充分汲取非典事件、汶川地震等重大突发性事件发生时血源紧张的教训,不断探索完善应急保障机制,在省内率先建立“三级预警与响应机制”和“四层血源保障网络”。当血液库存总量及各型血液分布,低于正常库存量的70%、50%、30%三个级别时候,分别启动相应预警机制;同时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全市登记的1万多名定期自愿无偿献血人员、驻徐高校4个储备血库联络站、全市卫生系统登记的2万多名无偿献血人员、机关单位和驻徐部队官兵四个层面人员,随时准备参加应急献血。“三级预警与响应机制”和“四层血源保障网络”, 切实保障紧急用血需求。
5 加强质量管理,切实保障血液安全供应
安全是无偿献血工作的根本。我们始终坚持以血液质量为核心,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和技术操作规范,不断加强血液质量控制工作。2003年中心血站就通过了质量管理体系认证,2005年体系覆盖到县区各采供血点;在升级改版的基础上,我市于2010年重新编写了质量管理体系,加强了采供血过程各环节关键点的控制,实现了质量监管全覆盖。中心血站自建站以来,没有发生过一起用血安全事故,在去年全国血液安全督导检查工作中取得了良好名次,走在了全国前列。
关于徐州市无偿献血工作做法与探索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