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口腔颌面-头颈肿瘤的术后调强放射治疗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00779 日期:2025-04-22 来源:论文网
【摘要】调强放射治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otherapy,IMRT)是一种高度适形的放疗新技术,能在肿瘤接受高剂量放射的同时,保护周围正常组织。近年来研究结果表明,术后调强放疗更在改善肿瘤局部控制率的同时,减少口干症等常规放疗副作用,提升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对口腔颌面-头颈肿瘤的术后调强放疗的治疗适应症、与手术的间隔时间、靶区定义、患者的固定、CT定位扫描、靶区勾画、逆向放疗计划、靶区和危险器官容积剂量评价(DVH)等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口腔颌面-头颈肿瘤 术后放疗 调强放射治疗
  近20年来,放射治疗进入了精确放射时代,疗效进一步提高,而正常组织并发症下降。当前45%的恶性肿瘤可以治愈,其中22%为手术治愈,18%为放射治疗治愈,其余为药物等治疗治愈,此表明放疗在肿瘤治疗上的地位仅次于手术。
  调强放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otherapy, IMRT)是肿瘤放射治疗划时代的先进技术,其采用计算机控制的电动多叶光栅直线加速器来完成治疗,既提高了肿瘤的局部控制率,又减少了正常组织的放射损伤,在国外已成为放射治疗的主流模式[1-3]。术后放疗是中晚期口腔颌面-头颈肿瘤重要的综合治疗手段,通过调强放射治疗保护唾液腺等头颈部器官功能,大大下降目前口腔颌面-头颈部常规放疗高发的放疗并发症(口干症、下颌骨骨髓炎、眼、脑脊髓损伤等)是口腔颌面-头颈肿瘤术后调强放射治疗的主要目标之一[4-6]。现将我院开展的经验和规范介绍如下。
  1 调强放疗的优势
  调强放疗与常规放疗相比的优势在于:①采用精确的体位固定和三维定位,大大提高了定位精度和照射精度;②采用计算机逆向调强计划(inverse planning)、优化配置射野内各线束的权重,达到肿瘤靶区三维适形、高剂量的均匀照射,周围敏感组织(如腮腺)的低剂量照射;③可在同一个放疗计划中大野照射和小野追加照射,使不同靶区获得相应所需的剂量,缩短了疗程总时间。因此,调强放疗提高了肿瘤放疗的治疗比(therapeutic gain factor,TGF),改善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口腔颌面-头颈部有脑、颈段脊髓、五官和口腔等重要器官,采用调强放疗保护好这些重要器官的功能意义重大;另一方面,口腔颌面-头颈部器官不自主运动少,用头颈肩热塑膜固定头位,治疗可以准确地实施完成。因此,口腔颌面-头颈部是最适合开展调强放疗并取得良好疗效的部位。
  2 术后调强放疗的治疗适应症[7,8]
  2.1 对中晚期口腔颌面-头颈肿瘤患者,除非手术非常彻底,一般应加术后放疗,可明显提高疗效;
  2.2 手术后局部复发再手术后,此类病人术后再次复发率高,一般没有再次手术机会;
  2.3 手术病理报告有下列一项或多项指标者:①切缘阳性;②肿瘤近切缘(&<5mm);③骨或软骨侵犯;④神经侵犯;⑤大血管及周围侵犯;⑥淋巴结1只以上转移;⑦淋巴结囊外癌侵犯或淋巴管内见癌栓;⑧病理恶性程度高(如高度恶性粘液表皮样癌);⑨病理为腺样囊性癌(术后复发率高、易延神经侵犯);
  2.4 手术中有下列1项或多项指征:①无瘤原则不够,如切破肿瘤;②手术怀疑有肿瘤残留(应留置银夹);③肿瘤仅部分切除有残瘤体。
  3 术后调强放疗禁忌症如下
  ①全身情况很差,Karnofsky评分低于50分,无法耐受放疗者;②已有心、脑、肝、肾功能严重损害;③局部已有高剂量放疗史,再次放疗可能发生严重并发症对患者造成明显损害者;④全身广泛转移、预计生存期不超过3月者;⑤伤口明显不愈,特别是颈总动脉区,有大出血危险者。
  此外,由于调强放疗靶区勾画精度要求高,当靶区定义不清、靶区范围过大时,其提高肿瘤控制和保护正常组织的优势将丧失,此类患者宜选用常规放疗为好。
  4 术后进行调强放疗的最佳时间段[9]
  口腔颌面-头颈肿瘤的术后调强放疗最好在术后4周以内开始,最迟不晚于术后6周内进行,或放疗在术后13周结束,否则要增加复发机会。
  5 术后调强放疗的靶区定义、剂量、勾画及危险器官的剂量限制
  5.1 调强放疗的临床靶区(clinical target volume, CTV)的定义和处方剂量:
  CTV1(有肿瘤残留者靶区):由大体肿瘤(gross tumor volume,GTV)包括手术未切除的肿瘤瘤体和受侵的淋巴结(根据CT/MR/PET影像资料、病理报告、临床检查等确定)在3D方向上外扩0.5cm而构成。CTV1处方剂量66-70Gy/2.2-2.33Gy/30fx;
  CTV2(高危亚临床靶区):原发灶CTV2为术前GTV在3D方向上外扩1.5-2cm构成;高危淋巴结区域CTV2为:已有转移淋巴结区加下一站淋巴结区,如有颌下淋巴转移扩至颈深上区、已有颈深上转移扩至颈深中区等等,N1患者需包括两侧咽后淋巴结,上界达第一颈椎下。高危定义为切缘阳性/有淋巴结包膜外侵犯/颈部二只(含)以上淋巴结转移/转移淋巴结大于3cm/软组织或骨侵犯。CTV2处方剂量60-64Gy/2-2.13Gy/30fx;
  CTV3(中危预防性临床靶区):CTV3为选择性淋巴结区,即同侧除CTV2外所有淋巴结区和对侧颈深上区(对侧无转移)或对侧除CTV2外所有淋巴结区(对侧有转移),含颈部pN0手术区。CTV3处方剂量54-56Gy/1.8-1.87 Gy/30fx。
  5.2 计划靶区(planning target volume,PTV)
  由各类CTV外扩0.2-0.5cm分别构成PTV1、PTV2和PTV2。
  5.3 靶区及危及器官勾画:
  靶区勾画须结合手术、病理、术前CT/MR/PET影像,由放疗科、头颈-口腔颌面外科、病理科等多学科参与,放射物理师在定位CT图像上勾画出体表轮廓和相关危及器官,再由主管医师勾画各类靶区;若无证据显示有皮肤侵犯,应距离皮肤3mm以上;下颈部如需放疗,另设计切线野,采用半野与调强野共线接野。
  5.4 危险器官的剂量限值(脊髓等高危器官勾画时,边缘要放出2-3mm)
  脑干54Gy,或1%的体积&<58Gy;视神经54Gy,或1%的体积&<58Gy;脊髓最大剂量&<45Gy或&>48Gy脊髓体积&<0.01cc;颞叶60 Gy或1%的体积&<65Gy;眼球平均剂量&<35Gy;晶体&<6Gy。
  5.5 正常组织保护及计划优先权:
  腮腺受放射容积和剂量应尽可能最小,平均剂量&<26Gy(至少一侧腮腺);下颌骨在保证靶区剂量条件下,尽量减少照射体积和剂量,一般定为治疗靶区外的下颌骨平均剂量&<30Gy,最大剂量&<72Gy,或30%下颌骨体积&<60Gy。内耳、中耳平均剂量&<50Gy;颞颌关节&<60Gy。
  计划优先权按下列次序: 危险器官(脑干、视交叉、视神经、脊髓等)-肿瘤靶区-其它正常组织(眼球/晶体、颞叶、腮腺/颌下腺、喉、上下唇、颞颌关节/下颌骨、内耳/中耳等)。
  5.6 各类靶区及危及器官的评估标准(计划的%剂量要求):①处方剂量为>95%的等剂量面;②<10%的PTV受>110%的处方剂量;③<1%的PTV受<94%的处方剂量;④<1%或1ml的PTV外组织受>110%的PTV处方剂量。
  此外,IMRT的DVH分析包括:①肿瘤靶区:D95(&>95%靶体积)、Dmin/Dmax/Dmean(最小、最大、平均剂量);②均匀指数=Dmax/Dmin的比值;③适形指数(Comfomal index, CI);④重要器官的DVH体积%、剂量分析。 转贴于    6 术后调强放疗的操作规范
  6.1 体位及头颈肩膜热塑面罩制作:
  患者取仰卧位,鼻尖对中不偏,头颈肩膜热塑面罩须在75oC水浴箱中浸泡完全软化后制作,完成后要充分冷却(约15分钟)方能取下;上颌放射保护口腔舌时,先作压舌口模备用。复杂患者需先常规模拟机模拟后制头颈肩面膜。
  6.2 常规模拟机模拟:
  用常规模拟机核对头位,符合放疗要求后通过激光灯十字中心在面罩前、左、右上标出定位扫描靶中心。
  6.3 CT模拟:
  患者在碳纤板-热塑面膜体位下CT扫描,在定位扫描靶中心贴上金属点标记,扫描范围在治疗区域上下各放5cm,层厚2.5mm(必要时病变区扫描层厚1.25mm);增强扫描时,先做平扫,再做增强;扫描结束后将图像传入到放疗工作站。
  6.4 计划设计、评估和验证
  6.4.1 靶区及危及器官勾画:
  由物理师在主工作站上将图像资料形成三维虚拟人体(如有增强,平扫和增强应分别形成,并做图像融合)并勾画出体表轮廓、相关危及器官,再由主管医师勾画各类靶区。
  6.4.2 计划设计:
  主管医师定出各类靶区的处方剂量及危及器官的限制剂量后,物理师进行逆向调强计划。计划应在非增强图像上进行。完成治疗计划后将定位扫描靶中心移至治疗靶中心。
  IMRT射野数目常规采用7-11个,等分角分布,避免对穿野,各野均用准直器适形,剂量计算单元应设定为0.2×0.2×0.2cm,叠代次数限定在100次,多叶光栅优化时应将子野面积限定在2×2cm以上,跳数限定在5MU以上,子野数目不大于100个。
  6.4.3 计划评估:由医师和物理师共同对计划作出评估,评估方法应同时使用DVH图和CT各截面(横断面、矢状面、冠状面)的等剂量分布图。
  6.4.4 位置验证:
  先在CT床上通过移动激光灯将患者热塑面膜的前、左、右标记定位扫描靶中心移至治疗靶中心,然后用常规模拟机对每个射野实际角度和等中心点的0°和90°方向的图像与放疗计划相应的DRR图像进行比较,误差在2mm以内为通过。
  6.4.5 调强放疗剂量验证:
  6.4.5.1 体模扫描:在常规模拟机下将头部体模调水平,在测量孔中插入带金属标记点的插件,金属标记点的位置和电离室的中心位置完全相同,透视确定金属点在体模表面的投影点,在激光灯下贴三个金属标记点,确定等中心点位于电离室中心部位,在CT机中按2.5mm一层进行扫描,扫描时把电离室插孔插入电离室,其他的插孔用有机玻璃插件填塞,扫描结束后并输入放疗计划工作站,勾画体模轮廓和电离室空腔。
  6.4.5.2 计划移植:将已通过评估的计划移植到模体上,应移植实际角和零度角两套,用实际角计划计算点剂量(电离室空腔的平均剂量),应避免剂量计算点落在剂量梯度过大的区域;零度角计划用于平板电离室MAPCHECK测量射野通量,各个射野的剂量通量输出时应设定SSD=98cm。
  6.4.5.3 剂量验证:需做点剂量和射野通量验证;剂量验证前应用水箱作剂量标定,点剂量实际测量值与计划系统计算值的偏差在3%以下为绝对通过,3-5%为相对通过(需作评估),用平板电离室MAPCHECK测量的射野通量与计划的符合率在90%以上为通过。
  6.5 IMRT治疗实施的授权:
  需主管医师、物理师、计划审核者三方签字方能交付实施调强放疗。
  7 第一次治疗摆位及放疗
  第一次治疗摆位须医生和物理师共同参与,在位置确定无误后作实际照射角的模拟旋转,模拟面积应取实际照射面积中之最大者;每周应在常规模拟机下核对和校正,或拍摄射野片核对和校正。
参 考 文 献
[1]Yao M, Dornfeld KJ, Buatti JM,et al. Intensity-modulated radiation treatment for head-and-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the University of Iowa experience. Int J Radiat Oncol Biol Phys. 2005;63:410-421.
[2]Studer G, Furrer K, Davis BJ,et al.Postoperative IMRT in head and neck cancer. Radiat Oncol. 2006; 1:40.
[3]Yao M, Dornfeld KJ, Buatti JM, et al. Intensity-modulated radiation treatment for head-and-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the University of Iowa experience. Int J Radiat Oncol Biol Phys. 2005;63(2):410-421.
[4]Daly ME, Lieskovsky Y, Pawlicki T,et al. Evaluation of patterns of failure and subjective salivary function in patients treated with intensity modulated radiotherapy for 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Head Neck. 2007;29(3):211-220.
[5]Parliament MB, Scrimger RA, Anderson SG,et al.Preservation of oral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and salivary flow rates after inverse-planned intensity- modulated radiotherapy (IMRT) for head-and-neck cancer. Int J Radiat Oncol Biol Phys. 2004;58(3):663-673.
[6]Münter MW, Karger CP, Hoffner SG, Hof H, et al. Evaluation of salivary gland function after treatment of head-and-neck tumors with intensity-modulated radiotherapy by quantitative pertechnetate scintigraphy. Int J Radiat Oncol Biol Phys. 2004;58(1):175-184.
[7]王中和主编.肿瘤放射治疗临床手册,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7年4月第一版.
[8]王中和,述评:口腔癌的放射治疗,中国口颌面外科杂志,2007;5(9):327-334.
[9]Ang KK,Trotti A, Brown BW, et al. Randomized trial addressing risk features and time factors of surgery plus radiotherapy in advanced head-and-nack cancer. Int J Radiat Oncol Biol Phys. 2001;51(3):571-578.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