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持性血液透析是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赖以生存的主要替代疗法,需要长期不间断的进行,透析所产生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疾病的不可逆和治疗特点、昂贵的治疗费用均给患者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给患者造成身心各方面的损害,严重影响患者的透析质量和生活质量,本文笔者就患者的心理问题和护理对策浅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自2010年1月至2011年5月在我科血液透析室接受透析治疗患者50例,男33例,女17例,年龄21~70岁,平均46.9岁,所有患者均接受血液透析3个月以上,原发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意识清楚,基本生命体征稳定,无严重的器质性并发症。
2 常见心理问题
2.1焦虑
焦虑是透析病人较常见的心理症状,表现为担忧和恐惧等[1],是一种与危险相关而又不知所措的失愉快体验。患者对自身生存状况,因身患重病感到没前途、没希望、没未来,家庭经济的影响,对血液透析目的、意义、透析成败的欠了解和担忧,对所患疾病的缺乏足够认识,害怕手术及所处环境的改变均导致患者心情紧张、烦躁、焦虑不安、情绪不稳定。
2.2抑郁
大部分血液透析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症状,患者常表现为消极、悲观、失望、心情抑郁、自我评价降低、自责、失眠、食欲下降、社交活动减少、性格孤僻,少数患者甚至不配合治疗。
2.3易激惹
患者因为长期依赖透析维持生命,求生欲望与病情的迁延不愈,治疗一段时间后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家庭与经济负担等引起内心冲突,对死亡的恐惧等,往往性格多变、脾气暴躁、易怒等。
2.4渴望、期待心理
患者渴望健康生存,期待透析治疗所起的显著疗效及能摆脱透析治疗,希望能同正常人一样的生活;但由于透析会引起各种不良反应和并发症使患者出现头痛、发热、恶心、呕吐、低血糖、心力衰竭等使患者信心减退、自感前途渺茫,从而从渴望、期待心理转为悲观、失望,甚至绝望。
3 护理对策
3.1首先要加强知识宣教,做好心理疏导工作
加强血液透析相关知识的宣教,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本身就是一种治疗手段,是心理治疗得以顺利进行的第一步[2]。工作中主动与患者交谈,适当向患者解释病情,使其对疾病有正确的认识,对治疗、护理步骤能了解、掌握,并对可能产生的并发症及不良反应有思想准备,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调整心态,从抑郁中解脱出来,以乐观平和的心态对待血液透析治疗。
3.2帮助患者争取社会各方面的支持
透析治疗患者大多不能从事发病前的工作,收入减少,治疗费用高,经济能力上需依赖家庭、社会,协助患者争取得到家属、单位、社会的支持,尽可能解决经济上的困难,了却其后顾之忧,减轻患者因经济上的心理负担。对于老年患者,与其子女、配偶沟通,促使其多抽出时间陪同患者进行治疗,多关心患者,经常性给予言语和行为上的安慰和鼓励,使患者处于最佳的生理、心理状态,减少负性心理,以提高血液透析治疗的效果,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3.3鼓励患者回归社会,从事力能所及的工作
患者病情稳定后鼓励其从事力能所及的工作,从新回归社会,融入社会大家庭,在增加经济收入,减轻家庭及社会负担的同时能充实自我,体现自身价值,增强自信心,保持健康心态。对有严重心理障碍的患者鼓励其进行心理治疗或心理咨询。
参 考 文 献
[1]罗丽叶.128例血液透析病人心理问题分析及护理措施[J].卫生职业教育,2010,28(1):152-153.
[2]肖太玲,王鑫,王爱华,等.4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问题分析与心理干预[J].护理与康复,2010,13(5s):62-63.
关于血液透析患者常见心理问题及护理对策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