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膀胱颈结石;尿道冲洗;手术治疗
膀胱颈结石是膀胱结石的一种,往往由于B超检查对此部位不够重视等原因容易忽略,仅在膀胱颈单纯出现结石则较为少见,甚至有患者会被误诊为前列腺疾病[1]。手术治疗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对患者治疗效果较好,但是患者在手术后由于导尿管的存在和手术的刺激,容易引起术后并发症发生[2],尤其是尿路感染。我院在临床治疗过程中,采用手术结合尿道反冲洗法治疗,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9 年1 月~2010 年10 月收治的40 例出现膀胱颈结石的患者作为本次试验的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伴有其他部位结石。临床表现为排尿困难,尿潴留甚至肾功能不全。40 例患者均经过B超检查确诊。将40 例患者按照治疗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两组。I组患者20 例,其中男性10 例,女性10 例,患者年龄在40~76 岁之间,平均(63.78±4.19) 岁。患者病程在4 个月~11 年,平均(12.93±2.01)个月。其中膀胱颈部结石在0.5 cm×1 cm×1 cm~2 cm×2 cm×1.5 cm之间。II组患者20 例,其中男性11 例,女性9 例,患者年龄在41~75 岁之间,平均(63.95±4.02) 岁。患者病程在5 个月~11 年,平均(12.68±2.12) 个月。其中膀胱颈部结石在0.5 cm×1 cm×1 cm~2 cm×1.5 cm×2 cm之间。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及结石大小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I组患者给予单纯手术治疗。II组患者给予手术结合尿道反冲洗法治疗。
手术治疗方法:患者取膀胱截石位,取连续硬膜外麻醉。麻醉完全后,将气化电切镜从膀胱导入,重点观察患者的膀胱颈和膀胱三角。将膀胱镜鞘的闭孔器拔出,使用爱利克吸壶将膀胱颈及膀胱内结石完全吸出。如结石较大,可先采用体外冲击波碎石。
术后尿道反冲洗:对患者进行常规导尿,插入五腔管。将气囊内注入生理盐水,以妥善固定在膀胱内。进水管与输液器连接,出水管与集尿袋连接。输液器与蒸馏水瓶连接好,将蒸馏水调整到44 ℃左右。调节输液器滴速,对患者进行冲洗。在冲洗结束后,将输液器与进水管断开,待尿道内的冲洗液全部排空,在使用广谱抗生素再次冲洗。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并发症,并记录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
1.3 数据处理
将所得数据录入SPSS12.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即(—X±s),组间对比采用t检验。取95%可信区间,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均经过我院的积极治疗,手术均成功,结石被完全取出。II组患者20 例,术后发生并发症1 例,患者住院时间在5~8 天。I组患者20 例,术后并发症发生5 例,患者住院时间在8~11 天。II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短于I组患者,患者并发症发生减少,经统计学分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 讨论
膀胱颈结石是临床较为少见的结石,由于结石较小,往往被漏诊和误诊。或者是在患者结石较大、其他部位出现结石后检查发现[3]。尤其是在临床偏重于各种检查时,容易出现遗漏。手术治疗是临床十分常见的治疗方法,其疗效较为彻底。但是,由于手术对患者损伤较大,术后容易发生各种感染等并发症。
反尿道冲洗法能够通过液体将细菌部分冲洗掉,而所使用的温度较高,还能够使患者膀胱及尿道的温度升高,促进血管扩张,加快血液循环,使患者早期康复。有研究表明,在细菌的生物膜生物形成初期,细菌会与尿管表面结合[4]。而在此时,其粘附是可逆性的,细菌尚未成熟,无生物粘附膜的保护,细菌的抵抗力较低。通过尿道反复冲洗,模拟了患者的正常排尿功能,能够将尿道中的细菌和黏液蛋白冲洗干净[5],并防止细菌逆行向上。其对细菌膜的形成起到了很好的降低作用,进而预防感染。我院除了采用蒸馏水外,还同时使用了广谱抗生素。抗生素增加了对患者的生物膜的杀灭作用,并抑制了细菌的生长。
我院使用手术联合尿道反冲洗法治疗,患者治疗效果较好,术后并发症发生较少,使住院时间缩短,减少了并发症对患者的损害。与未使用尿道反冲洗法治疗相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更加证实采用尿道反冲洗法联合手术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虞立平,司马衡,史文华,等. 男性膀胱颈挛缩合并尿潴留的手术治疗[J].中国临床实用医学,2008,2(4):55-56.
[2] 杨洪峰,祝海州,廉平,等. 后尿道冲洗治疗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方法改进及疗效对比[J]. 济宁医学院学报, 2006, 29 (3):41.
[3] 郑立军,白俊,赵军,等. 经尿道电汽化术治疗膀胱颈梗阻[J]. 中国综合临床,2001,17 (3):228
[4] 李旭明,郭闯,张力,等. ESWL配合膀胱镜治疗膀胱结石36例[J]. 中外健康文摘,2009, 6 (13):100.
[5] 赵晓利,刘建芳,徐土珍,等. 尿道冲洗防治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研究 [J]. 护理与康复, 2010, 09 (7):555-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