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施普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新生儿因缺氧、缺血引起的脑部疾病,是引起围产期死亡和伤残的主要原因之一,死亡率高,幸存者导致脑瘫、智力迟滞、癫痫等慢性长期神经精神障碍。为预防和减HIE 发生,降低新生儿病死率和致残率,现根据我们近年来临床上通过急性期应用施普善(脑活素)治疗,研究施普善对缺氧缺血性脑病损伤的作用以观察疗效,谈谈我们的体会。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5 年6 月~2010 年6 月我院共收治90 例HIE 患儿,均符合HIE 临床诊断依据和CT 分度标准[1],且均经头颅CT 证实。随机分为观察组45 例和对照组45 例。治疗组男25 例,女20 例;轻度15 例,中度20 例,重度10 例,日龄30 min~17d;体重2500~4000 g 31 例;﹥4000 g 14 例;顺产18 例,剖宫产14 例,胎头吸引和/或会阴侧切13 例;母亲患妊高症6 例,脐绕颈绕身8 例,宫内窘迫、羊水Ⅲ°污染各5 例;5 min Apgar 评分﹤6 分者20 例,﹥6 分者25 例。对照组男23 例,女22 例;轻、中、重度分别为18 例、20 例、7 例,日龄30 min~15 d ;体重2500~4000 g 者30 例,﹥4000 g 15 例;顺产19 例,剖宫产14 例,胎头吸引和/或会阴侧切12 例;其中母亲患妊高症5例,脐绕颈7 例,有严重的宫内窘迫5 例,羊水Ⅲ°污染4 例。两组临床分度、日龄、体重及分娩方式统计处理差异无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儿入院后即给予同样的综合治疗,包括三项支持治疗和三项对症治疗以及静脉点滴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给施普善3ml+10%葡萄糖注射液30 ml 静脉点滴每日1 次,对照组给胞二磷胆碱注射液100~125 mg 每日1次,疗程为14 天。
1.3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治疗7 天内患儿意识转清,面色红润,呼吸平稳,哭声有力,吸吮好,反应佳,心率﹥100次/分,肌张力恢复正常,拥抱反射、握持反射可引出,抽搐明显减少或停止;有效:治疗10 天以上症状和体征恢复;无效:治疗10 天以上症状、体征无变化或继续加重[2]。
1.4 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分(NBNA)
采用中国新生儿20 项行为神经评分法(NBNA) [3],两组均于生后4~6 d 测定1 次,7~9 d 测定1 次,14 d 最后复查。
评分标准:7 d 内NBNA 评分﹤35 为轻度异常,14 d NBNA 评分﹤35为重度异常。随访:观察组40 例,平均18.2 月,对照组随访38 例,平均18.4 月。
2 结果
观察组显效32 例,有效9 例,总有效率91%;对照组有显效24 例,有效12 例,总有效率80.0%;经卡方检验P﹤0.05。观察组原始反射恢复时间(3.85±1.31) d,肌张力恢复时间(8.12±2.31)d,对照组分别为(4.20±1.54) d 和(10.12±2.76)d,两组比较经t 检验均为P﹤0.05,差异有显著性。治疗14 天后NBNA 评分,观察组轻度异常40 例,重度异常5 例;对照组轻度异常30 例,重度异常15 例。两组重度异常率经卡方检验P﹤0.05,差异有显著性。观察随访组25 例,其中正常23 例,合并癫痫和脑瘫各1 例;对照组随访26 例,正常22 例,合并癫痫2 例,脑瘫2 例。两组治疗期间未见明显副作用。 转贴于 3 讨论
缺氧缺血性脑病不仅严重威胁新生儿生命健康,并且是我国伤残儿童重要病因之一,影响到我国优生优育国策和民族素质[4]。
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其病理生理改变有诸多因素参与,经研究已证实的如血流动力学改变、脑细胞能量代谢障碍、再灌注损伤、细胞内钙超载、自由基损伤、兴奋性氨基酸的“兴奋毒”作用及神经细胞凋亡等,这些不利因素是缺血缺氧性脑损伤后神经细胞死亡致神经元损伤的主要原因。
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时神经细胞死亡形式以凋亡为主。凋亡是一发展较慢、持续时间较长、并且是可逆的过程,如能阻断凋亡过程,便可减轻缺氧缺血性脑损伤,从而减轻或避免产生神经后遗症。这正是促细胞代谢药物和改善脑血流药物治疗HIE的理论依据。
目前,国内外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诊断和预后有很多研究,但在治疗上尚缺乏特效疗法。施普善的组成是无蛋白质的标准化器官特异性氨基酸混合物的水溶液,约含85%的所有必需游离氨基酸及约15%由氨基酸组成的低分子肽,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能较好地纠正引起细胞功能紊乱的氨基酸水平,免受兴奋性氨基酸等有毒物质侵害,有利于脑神经细胞的蛋白质合成及其呼吸链的正常运行,提高了其抗缺氧能力,且刺激有关激素产生,促进脑神经细胞的结构修复和功能恢复,有明显的促醒作用。
本文研究施普善治疗HIE 的新生儿期疗效,在总有效率、临床表现恢复时间、NBNA 评分方面均优于对照组,能减轻病情,缩短时间,在一定程度上可减轻后遗症发生。而且施普善不良反应少,是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较理想的药物。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会新生儿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断依据和临床分度[J]. 中华儿科杂志,1997,35(2):99-100.
[2] 史宝海,李静,陈震,等.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2,17(2):132.
[3] 鲍秀兰.主编.新生儿行为和0-3 岁教育[M].2 版.北京: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996:10-12.
[4] 韩玉昆,许植之,等.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