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目的 促进阑尾术后肠蠕动功能的恢复。方法 观察组10 例阑尾术后采用新斯的明足三里穴位注射+常规护理;对照组10 例阑尾术后采用常规护理.评价术后排气、肠鸣音恢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肠蠕动及肛门排气时间明显缩短。结论 阑尾术后足三里注射新斯的明促进肠蠕动恢复,缩短禁食时间,对手术恢复有益。
【关键词】 足三里;新斯的明;阑尾术;肠蠕动
自2009 年1 月至2009 年12 月,对20 例阑尾术后病人在肠蠕动功能恢复反面进行系统对照观察,现介绍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本组20 例,年龄20~40 岁,均在硬膜外麻醉下行阑尾切除术。
1.2 方法
按随机原则分组,将20 例分为2 组。试验组10 例,术后除常规护理外,在术后24 小时后给予双侧足三里穴位注射新斯的明0.5 mg。对照组10例,按术后常规护理。
2 结果
实验组中有4 人在注射新斯的明后的1 小时肠蠕动恢复,有3 人在2 小时后肠蠕动恢复,有2人在4 小时,只有2 人在15 小时后才恢复。对照组,只有1 人在术后6 小时内排气,甚至有2 位患者在术后第3 天肠蠕动才恢复。结果表明,足三里穴位注射能明显缩短病人术后肠蠕动的时间,能再点排气。
3 讨论
阑尾手术病人一般在术后12~24 小时内肠蠕动完全消失,随着手术后时间的延长而逐渐恢复,一般在术后48~72 小时整个肠道恢复正常,开始排气、排便,若手术后整天不能自主肛门排气则会引起腹胀。重度腹胀不仅可以使病人极度不适,而且膈肌上升和运动受限还可以引起呼吸困难,下腔静脉血液回流受阻。腹胀对腹壁切口的愈合均有不良影响。
足三里在中医理论中属足阳明经合穴,有益气养血、注消化、润肠通便的功能。新斯的明是抗胆碱酯酶药,能消除术后的腹部胀气及尿潴留。
4 小结
本组根据经穴、脏腑相关理论,运用新斯的明足三里穴位注射的方法,使术后排气时间提前,本方法操作简单,而穴位注射比肌肉注射更安全,易广泛应用。操作前与患者做好解释工作取得患者的信任,更为重要的是找准穴位。
关于足三里注射新斯的明促进阑尾术后病人肠蠕动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相关论文大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