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临床资料
2004-07/2007-06因进展期胃癌施行根治性全胃切除术患者26(男17,女9)例,年龄(54.6±1.4)岁,体质量(58.3±2.2)kg,心肺功能、肝肾功、营养状况无明显异常. 所有病例均使用双腔液囊空肠导管(浙江省衡州市迅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产品). 术前在患者清醒状态下经鼻置管,将双腔管置入胃腔. 术中由麻醉师配合,在术者的引导下放入吻合口输出襻以下空肠20 cm 处,经营养管液囊管处注入生理盐水3~5 mL,使其与胃管自动分离,固定,方法同胃管. 营养管可给予肠内营养,胃管可起到胃肠减压的作用. 营养液必须在无菌操作下配制,配好的制剂放在悬挂容器中不得超过6 h, 否则需存放在4 ℃冰箱中,存放时间不宜超过24 h. 术后12~24 h开始给予50 g/L葡萄糖氯化钠100~200 mL,经营养管注入,若无不适感,6 h后给予50 g/L葡萄糖氯化钠500 mL加肠内营养液. 滴速为25 mL/ h,以后逐渐增加, 滴速以40~60 mL/h为宜[1-2],最大速率不超过125 mL/h,最大总量不超过2500 mL,肠内营养支持9~14 d. 肠蠕动恢复、肛门排气后,先夹闭营养管,经口给予少量全流质饮食,观察无特殊不适,拔除营养管,完全经口进食. 结果26例患者肠内营养(11.8±2.4)d,住院(18.5±3.6)d,未发生吻合口瘘、水电解质平衡紊乱、感染等严重的并发症,顺利渡过术后恢复期.
2 讨论
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由于能量消耗增加和营养摄入不足导致营养不良. 而手术后由于蛋白质分解加速,更加重了营养不良. 营养不良可致免疫系统功能下降,手术创伤亦使机体处于免疫抑制状态[2-4]. 外科患者术后肠内营养支持被认为是首选途径,全胃切除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它符合生理,增加肠道的血流,有利于维持肠粘膜结构和屏障功能的完整性,营养液刺激有助激活肠道神经内分泌系统,可增进肠粘膜和门静脉系统的血流,促进肠道激素的合成和释放,调节胆、胰分泌,促进肠蠕动和粘膜生长,维持肠道及机体的免疫功能,减少肠道细菌易位[1-3]. 正确的护理方法可减少肠内营养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使全胃切除术后患者顺利渡过术后恢复期. 鼻肠管营养支持的顺利进行需要患者的密切配合. 患者对肠内营养有畏惧心理,尤其是经鼻插管的不适感使患者不易接受甚至产生抵触情绪,或是重症患者病情重、病程长,容易产生焦虑和恐惧感. 针对患者的心理特点,开展心理护理,加强护患沟通可以增强护理效果,利于患者尽快康复[3-4].向患者做好耐心、细致的宣教解释工作,了解其思想情况,消除其恐惧心理,说明肠内营养的目的、优点、滴注的方法和注意事项等等,取得患者的理解和配合,保持与患者的经常性沟通,并告之营养状况的改善与病情好转情况,使患者能愉快地接受肠内营养支持治疗. 肠内营养液应现配现用,12~24 h输完. 如患者需要暂时停止输入,营养液应放入4~6℃冰箱内冷藏保存,防止污染、变质.
【
参考文献
】[1] 黄洁夫. 腹部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319.
[2] 陈天艳, 赵佛容. 护患沟通的重要性、认知现状及促进护患沟通的对策[J]. 现代护理, 2006,12 (5): 418.
[3] 李元新,黎介寿. 肠内营养支持的进展[J]. 江苏临床医学杂志,2002,6 (2):90.
[4] 黎介寿. 肠内营养. 外科临床营养支持的首选途径[J]. 肠内与肠外营养,2003,10 (3):129-1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