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景霞,周红超,徐德忠,李如琳,闫永平
【关键词】 乙肝表面抗原
关键词: 乙肝表面抗原;乙肝表面抗体;血清冻融
0 引言
ELISA技术已在乙肝标志物的检测中已普遍应用,一般认为收集的血清应及时检测.而在基层单位或在流行病学调查研究中,由于血标本收集不集中,或者有些标本常需检测多个指标而持续时间较长,因此,血清必须低温贮存一定时间或反复冻融后检测,而血清冻融对ELISA检测结果是否有影响尚不清楚.为此,我们对183份血清标本冻融前、冻融3次、冻融6次后的HBsAg和抗-HBs进行了检测和分析比较.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1999-05收集西京医院门诊乙肝5项检测血清183份,年龄、性别、诊断不限.
1.2 方法
于初次检测HBsAg和抗-HBs后置-20℃过夜,连续冻融3次、冻融6次后分别检测HBsAg和抗-HBs,试剂盒为上海科华实业有限公司生产,3次检测采用同一批号,实验由同一人在同一实验室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结果在华东电子管厂生产的DG3022A型酶标仪上读取,波长为450nm.标本A值/阴性对照平均A值≥2.1(S/N值)判断为阳性.
2 结果
HBsAg冻融前共检测血清183份,阳性67份,阳性率为36.6%,阳性平均S/N值为18.1;冻融3次后检测血清183份,阳性64份,阳性率为34.9%,阳性平均S/N值为17.1;冻融6次后共检测血清183份,阳性62份,阳性率为33.9%,阳性平均S/N值为20.4.三次检测结果经t检验,P&>0.05,无显著性差异.抗-HBs冻融前共检测血清183份,阳性107份,阳性率为58.5%,阳性平均S/N值为11.5;冻融3次后共检测血清183份,阳性110份,阳性率为60.1%,阳性平均S/N值为11.9;冻融6次后共检测血清183份,阳性99份,阳性率为54.1%,阳性平均S/N值为11.6.三次检测结果经t检验,P&>0.05,无显著性差异.HBsAg冻融前、冻融6次后均阳性61份,均阴性115份,冻融前阴性冻融6次后阳性者1份,冻融前阳性冻融6次后阴性者6份,符合率为96.2%,χ2 =2.28,P&>0.05,无显著性差异.抗-HBs冻融前和冻融6次后均阳性97份,均阴性10份,冻融前阴性冻融6次后阳性者2份,冻融前阳性冻融6次后阴性者10份,符合率为93.4%,χ2 =4.45,P&<0.05,有明显差别.
3 讨论
李恩民等[1] 人曾研究了血清冻融次数对水溶性脂质过氧化物测定值的影响,认为血清反复冻融4次,水溶性脂质过氧化物的测定值仍十分稳定,龙宪和[2] ,吴晓蔓等[3] 也就溶血标本对乙肝标志物检测的影响进行过探讨,发现高度溶血可明显降低HBsAg的阳性程度,可能导致部分HBsAg弱阳性者漏检.我们在对183份血清冻融前、冻融3次、冻融6次后分别进行HBsAg、抗-HBs检测并进行统计分析后,结果表明:血清反复冻融对HBsAg的检测没有影响,冻融3次和冻融6次与冻融前相比,无论阳性率和S/N值均无明显差别(P&>0.05).抗-HBs冻融3次与冻融前没有显著差别,而冻融6次后与冻融前相比,其阳性率有明显下降,经对冻融前和冻融6次后抗-HBs检测相关性进行分析,发现冻融6次后和冻融前无相关性,冻融前阳性标本107份,而冻融6次后下降至99份(P&<0.05),说明冻融对血清抗-HBs的检测结果确有影响,血清冻融6次后抗-HBs阳性率有明显下降,其原因尚不清楚.基于以上结果,我们认为,在临床上或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研究中,血清可以放置在-20℃贮存,反复冻融将不会影响HB-sAg的检测结果;而对抗-HBs的检测,应尽量避免反复冻融,进行多指标检测时,应提前将所有试剂盒准备好,短时间内完成.
参考文献:
[1]李恩民,许丽艳,李 才.血清存放条件对水溶性脂质过氧化物测定的影响[J].临床医学检验杂志,1994;12(4):174.
[2]龙宪和.溶血对乙型肝炎五项血清标志物检测结果的影响[J].中华医学检验杂志,1996;47(1):48.
[3]吴晓蔓.溶血标本对乙肝标志物检测的影响[J].上海医学检验杂志,1995;10(2):125.
关于血清反复冻融对HBsAg和抗HBs抗体检测的影响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