呕吐是新生儿期常见症状,其病因与其他年龄组小儿不尽相同。为总结临床经验,对我院2003年1月至2007年5月间有呕吐症状的96例住院新生儿综合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我院儿科2003年1月至2007年5月收治新生儿呕吐96例,其中男65例,女31例;早产儿21例,足月儿73例,过期产儿2例;异常分娩48例,其中宫内窘迫8例,出生窒息12例,羊水早破11例,羊水过多2例,脐带绕颈3例,剖腹产10例,产钳助产1例,胎吸助娩1例;出生体重小于1500 g 2例,1500~2500 g 41例,2500~4000 g 53例;呕吐出现日龄小于3天49例,3~7天24例,8天以上23例。其他症状:拒乳34例,黄疸29例,反应低下25例,发热14 例,青紫12例,皮肤苍白2例,腹胀肠鸣音弱10例,抽搐5例。呕吐性质:喷射性呕吐5例,非喷射性呕吐91例。
1.2 病因分类 本组96例中内科性呕吐85例(占88.5%):咽下综合征29例,胃食管返流6例,喂养不当10例,颅脑疾患(新生儿缺氧缺血脑病、颅内出血)18例,早产低体重儿13例(其中利凡诺儿引产1例),新生儿感染8例,肺透明膜病2例,腹泻5例,胎粪排出延迟2例(以上统计有1例患儿多症并存,故有重叠)。外科性呕吐11例(占11.5%):其中巨结肠3例,肛门直肠闭锁2例,食管闭锁2例,食管下段狭窄1例,幽门管肥厚性狭窄1例,重症复杂先天性心脏病2例。
1.3 治疗 内科性疾病给予观察、合理喂养、洗胃,并针对基础疾病给以相应处理;外科性疾病部分转外科或外院治疗。
1.4 结果 内科性疾病痊愈68例,好转10例,自动出院6例,死亡1例;外科性疾病手术治愈5例,好转1例,放弃4例,死亡1例。2 讨 论
本组总结与内科性疾病有关的呕吐占总数的88.5%;有异常分娩史者呕吐发生率高(占50.0%);早产儿呕吐较为常见(占21.9%)。早产、缺氧、产伤等异常分娩引起颅脑病变、吸入性肺炎,生后3天内即可有不同程度的呕吐;生后4~7 天呕吐多为幽门痉挛、贲门松弛、胎粪性便秘、消化道出血症等。新生儿尤其早产儿因食管下端括约肌松弛、胃肠功能弱、胃排空较慢、腹压高而导致胃食管返流(GER),有些为无症状返流(寂静型)。临床中应注意GER的诊断和相应处理,而不能局限于生理性溢乳的诊断,因GER可致呼吸暂停、心动过缓、反复肺炎、发育迟缓,甚至猝死,呕吐过久还会出现体重不增、喂养困难、复发性肺炎等[1]。
与外科疾病有关的呕吐约占总数的11.5%,本组皆为先天性畸形。食管闭锁生后频吐泡沫,首次喂哺即吐,并突然发绀、呛咳、呼吸困难,每次喂哺重复出现,插胃管受阻并折返,碘油造影可确诊。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生后2 周左右出现呕吐,吐物为奶汁含凝块或吐咖啡样物,安静空腹条件下右上腹可触及橄榄样肿物,手术疗效良好。先天性巨结肠、胎粪性腹膜炎、肠闭锁等多吐胆汁或粪样物[2]。
消化道畸形早期难与内科性疾病相鉴别,须掌握呕吐的临床特点、选择合适诊疗措施,尽早确诊。对新生儿呕吐应注意呕吐发病早、症状重、时间长等情况,如兼有早产、异常分娩、低体重、腹胀、抽搐、青紫、呼吸暂停等危险因素,预示病情复杂,必须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 胡亚美, 江载芳. 实用儿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471-472.
[2] 韩玉昆, 樊绍曾, 傅文芳. 实用新生儿急症诊治指南[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1.387-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