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亚低温通过PI3K/Akt途径对脑缺血/再灌注起保护作用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95840 日期:2025-03-04 来源:论文网
论文代写网: 【摘要】 目的 通过观察亚低温(32℃,3 h)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5天后海马CA1区锥体细胞的保护作用及PI3K抑制剂LY294002的作用,探讨亚低温神经保护的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四动脉结扎法建立大鼠脑缺血模型,15 min全脑缺血后再灌注5天。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常温缺血/再灌注组、低温缺血/再灌注组、低温缺血/再灌注给药组和低温缺血/再灌注溶剂对照组。给药方法为缺血前20 min脑室注射。复灌5天后用焦油紫染色法检测海马CA1区的细胞。结果 3 h亚低温可有效降低大鼠缺血/再灌注5天后海马CA1区细胞的死亡;缺血前20 min脑室注射PI3K抑制剂LY294002显著抑制了3 h亚低温对海马CA1区细胞的保护作用。结论 3 h亚低温对大鼠15 min全脑缺血有确切的保护作用。PI3K/Akt信号通路介导了亚低温的保护作用。
【关键词】 脑缺血 亚低温 PI3K Akt途径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亚低温对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1]。虽然亚低温可以通过降低脑代谢率而起保护作用,但这并不能完全解释其保护机制。一般认为,脑缺血可引起脑神经细胞凋亡及其相关基因的表达,亚低温通过影响凋亡/抗凋亡生化途径中的相关因子,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起保护作用。目前对亚低温的神经保护作用的确切机制还不清楚。本实验使用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研究亚低温的神经保护作用,并通过抑制抗凋亡的PI3K/Akt途径探讨亚低温神经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
  1 材料和方法
  1.1 实验动物 清洁级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250~300 g,由徐州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随机分为5组,每组4只:假手术组(Sham)、缺血/再灌注组(ischemia/reperfusion, I/R)、低温缺血/再灌注组(hypothermic ischemia/reperfusion, HI/R)、低温缺血/再灌注给药组(HI/R+LY294002)、低温缺血/再灌注溶剂对照组(HI/R+DMSO)。
  1.2 实验方法
  1.2.1 动物模型制备 按本实验室已建立的大鼠四动脉结扎模型,动物以20%水合氯醛(300~350 mg/kg)腹腔注射麻醉后,分离双侧颈总动脉,电凝椎动脉。手术第2天动物于清醒状态下结扎双侧颈总动脉,全脑缺血15 min,然后再灌注5天。缺血时保持大鼠(非低温组)直肠温度37℃,以体征表现判断缺血模型的可靠性。假手术组不结扎双侧颈总动脉。低温组从缺血前10 min开始通过体表全身喷洒乙醇物理降温,开始再灌注后持续3 h保持大鼠直肠温度32℃。
  1.2.2 给药 LY294002溶于DMSO中,浓度为 25 mmol/L,给药体积5 μl,缺血前20 min脑室注射给药;溶剂对照组给予等体积DMSO。
  1.2.3 样品制备和组织学检查 再灌注5天后,以水合氯醛麻醉大鼠。接着以生理盐水和4%多聚甲醛进行心室灌注。然后取脑块放于4℃下4%多聚甲醛中固定1天。梯度乙醇脱水,二甲苯透明,石蜡包埋。取海马齿状回互包段连续冠状切片,片厚5 μm,切片经脱蜡、晾干,0.1%焦油紫(cresyl violet)染色10~20 min,梯度乙醇分色,光镜下观察神经元紫色而背景基本无色为止,脱水,透明,封片。显微镜下计数CA1区1 mm宽度内的存活锥体细胞。
  1.3 统计学处理 数据以±s表示,应用Sigma Stat统计软件,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 果
  光镜下可见:Sham组、HI/R组和HI/R+DMSO组海马CA1区细胞分布均匀整齐;I/R组和HI/R+LY294002组出现大量死亡细胞,存活细胞较少,表现为细胞破碎、核固缩、溶解(图1)。各组大鼠脑缺血复灌后海马CA1区细胞存活量统计结果见表1。与I/R组相比,HI/R组存活细胞明显增加(P&<0.05);与HI/R组和HI/R+DMSO组相比,HI/R+LY294002组存活细胞明显减少(P&<0.05)。表1 各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CA1区细胞存活数
  3 讨 论
  在脑缺血/再灌注过程中,细胞凋亡是多种途径共同参与的结果,线粒体途径通过从线粒体释放细胞色素c,激活caspase-3导致细胞凋亡;细胞核途径则通过激活MAPK家族成员,如JNK等,进一步通过调控核内转录因子活性和相关基因的表达,促进细胞凋亡[2]。近年来,抗凋亡(促增殖)途径,如PI3K/Akt途径,在缺血性脑损伤保护中的作用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PI3K(磷脂酰肌醇3-激酶)活化而产生的类脂产物3,4—二磷酸磷脂酰肌醇(PIP2)和3,4,5—三磷酸磷脂酰肌醇(PIP3)作为第二信使可激活细胞内多种靶蛋白,最终调节细胞的增殖、分化、存活等过程[3]。Akt,即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B(PKB),是PI3K直接的下游作用靶点。Akt通过磷酸化一系列凋亡调控蛋白,如BAD、caspase-9、NF-κB等,进一步调节抗凋亡基因的转录,促进细胞存活[4]。对PI3K/Akt途径的调控可以降低脑缺血/再灌注引起的脑损伤[5]。 亚低温可以通过抑制凋亡途径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发挥保护作用,如亚低温不仅降低caspase-3依赖性通路中的关键酶caspase-3的表达,而且降低caspase-3非依赖性通路中的关键蛋白AIF的表达[6]。对于抗凋亡的PI3K/Akt途径,在大鼠局灶脑缺血模型中发现,亚低温组比常温组Akt表达水平显著增高,抑制NF-κB的核内移,从而抑制神经元凋亡[7]。同时,亚低温还通过增加bcl-2的表达、降低Bax的表达和细胞色素c的释放,发挥其保护作用[8]。但是,在全脑缺血模型中,对亚低温保护机制的研究目前还相对较少。
  在本实验中,我们通过考察缺血/再灌注早期3 h亚低温的神经保护作用,发现缺血/再灌注早期3 h亚低温很好地减少了再灌注5天后海马CA1区锥体细胞的死亡;同时,缺血前20 min脑室注射PI3K的抑制剂LY294002降低了3 h亚低温的神经保护作用。这说明,亚低温对全脑缺血/再灌注的神经保护作用是和抗凋亡(促增殖)的PI3K/Akt途径相关的。本实验也为临床治疗缺血性脑损伤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 Konstas AA, Choi JH, Pile-Spellman J. Neuroprotection for ischemic stroke using hypothermia [J]. Neurocrit Care,2006,4(2):168-178.

[2] Zhang F, Yin W, Chen J. Apoptosis in cerebral ischemia: executional and regulatory signaling mechanisms [J]. Neurol Res,2004,26(8):835-845.

[3] Katso R, Okkenhaug K, Ahmadi K, et al. Cellular function of phosphoinositide 3-kinases: implications for development, homeostasis, and cancer [J]. Annu Rev Cell Dev Biol,2001,17:615-675.

[4] Mullonkal CJ, Toledo-Pereyra LH. Akt in ischemia and reperfusion [J]. J Invest Surg,2007,20(3):195-203.

[5] Williams DL, Ozment-Skelton T, Li C. Modulation of the phosphoinositide 3-kinase signaling pathway alters host response to sepsis, inflammation, and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J]. Shock,2006,25(5):432-439.

[6] 张 丽,苏志强,陈丽霞,等.亚低温通过抑制两种凋亡通路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发挥保护作用[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06,23(3):318-321.

[7] 黄 杰,赵瑞波.亚低温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间点Akt、NF-κB变化规律的影响[J].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06,6(6):427-429.

[8] Prakasa Babu P, Yoshida Y, Su M, et al. Immunohistochemical expression of Bcl-2, Bax and cytochrome c following focal cerebral ischemia and effect of hypothermia in rat [J]. Neurosci Lett,2000,291(3):196-200.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