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应用头孢哌酮钠后接触乙醇致双硫仑样反应20例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95803 日期:2025-03-03 来源:论文网
【关键词】 应用
  关键词 :头孢哌酮钠;乙醇;双硫仑
  
  随着广大患者对自身感染的日益重视,头孢类抗生素尤其是第三代头孢哌酮钠的临床应用非常广泛。在应用头孢哌酮钠后饮酒出现双硫仑样反应者时有报道。自2004―2005年我院共接诊应用头孢哌酮钠后饮酒或接触乙醇致双硫仑样反应20例。为提高广大医师对应用头孢哌酮钠后出现双硫仑样反应的认识,现将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15例,女5例;年龄2~50岁,平均26岁。20例均因感染而静脉输注头孢哌酮钠,16例在输液后当天至1周内饮啤酒或白酒,2例因恶心呕吐服用藿香正气水(含乙醇),1例高热行乙醇擦浴,1例乙醇消毒。20例患者既往体健,无药物、食物及乙醇过敏史。
  
  1.2 临床表现 均在接触乙醇后10~60min出现全身潮红、头晕、头痛、胸闷、心悸、呼吸困难,伴四肢麻木、瘫痪无力16例,眩晕及视物模糊、呕吐2例。体检均见颜面及胸部皮肤潮红,部分患者四肢肌张力减低,10例患者入院时血压在70~90.50~60mm-Hg(1mmHg=0.133kPa),心肺及腹部体检未见异常。所有患者血糖、肾功能、电解质、心肌酶、X线胸片、头颅CT均未见异常。确诊为头孢哌酮钠致双硫仑样反应。
  
  1.3 治疗及转归 确诊后均予吸氧、补液、肌肉注射异丙嗪、静脉注射地塞米松,同时应用高糖和纳洛酮加速乙醇分解代谢(未使用其他升压药物),经过积极救治,本组20例患者均在0.5~2.0h后症状逐渐缓解。无一例死亡。
  
  2 讨论
  
  2.1 双硫仑样反应 又称双硫醒样反应或戒酒硫样反应,实质上是一种应用药物后接触乙醇导致的体内乙醛蓄积中毒的反应。  乙醇进入体内后,首先在肝细胞内经乙醇脱氢酶的作用氧化为乙醛,乙醛在肝细胞线粒体内经过乙醛脱氢酶的作用氧化为乙酸和乙醛酶A,乙酸进一步代谢为二氧化碳和水排出体外。由于某些化学结构中含有甲硫四氮唑侧链而能抑制肝细胞线粒体内的乙醛脱氢酶的活性,使乙醇在体内氧化为乙醛后不能进一步氧化代谢,从而导致体内乙醛聚集,出现双硫仑样反应。除头孢哌酮钠外,其他含有甲硫四氮唑取代基的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也可发生双硫仑样反应,如头孢曲松钠、头孢孟多、头孢美唑、头孢噻肟;另外,甲硝唑、替硝唑、呋喃唑酮、酮康唑、灰黄霉素、氯霉素、甲苯磺丁脲、格列本脲、苯乙双胍及抗凝剂均可引起双硫仑样反应。
  
  双硫仑样反应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应用头孢哌酮钠后饮酒或接触含乙醇食物或药物后出现颜面潮红、肿胀、头晕、头痛、四肢麻木无力,严重者呼吸困难、胸闷、心悸、恶心呕吐、血压下降、烦躁、甚至休克。笔者经临床观察发现,双硫仑样反应严重程度与应用药物的剂量、饮酒量呈正比,饮用白酒较啤酒等含乙醇饮料反应重,用药期间饮酒较停药后饮酒反应重。
  
  2.2 预防对策 提高对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等尤其是头孢哌酮钠致双硫仑样反应的认识,避免误诊误治。应注意提醒患者在应用此类药物期间及停药后7天内禁止饮酒,禁用含乙醇的药物及食物(包括患者鼻饲液、输注营养液),如藿香正气水、氢化可的松注射液、酒心巧克力等,不能用乙醇进行皮肤消毒或擦洗降温。一旦出现双硫仑样反应,及时送往医院 救治。
  
  

参考文献

:
  
  [1] 李润芝,韩俊平,杜荣品,等.应用头孢哌酮钠后饮酒致双硫醒反应8例报告[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0,20(5):319.
  
  [2] 田 东,金基太,金福实.应用头孢哌酮钠后饮酒致“双硫醒样”反应1例报告[J].吉林医学,2003,24(6):502.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