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综述了近几年中医药以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HSC)为靶标防治肝纤维化机制研究的概况。中医药干预HSC的途径主要通过阻断HSC活化,抑制HSC增殖,干扰HSC自分泌及旁分泌活性因子功能,调节胶原代谢,抑制HSC收缩及调控其细胞内信号传导。目前中医药制剂抗肝纤维化的作用仍较弱。随着HSC在肝纤维化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的阐明,有望能开发出作用更强、疗效确切的抗肝纤维化中药制剂。
关键词:肝纤维化/中药疗法;肝星状细胞/药物作用;综述,指导性
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HSC)活化和功能改变是肝纤维化发生发展的关键[1],对HSC的干预无疑将成为防治肝纤维化的核心措施之一,近几年来中医药通过对HSC的干预以防治肝纤维化的实验研究方兴未艾,现将有关研究综述如下。
1 阻断HSC活化
HSC的活化是HSC参与肝纤维化形成的基础,包括静止HSC的激活及其后代细胞活化状态的维持两个方面,表现为维生素A(VitA)存储丢失、平滑肌α肌动蛋白(alphasmooth muscle actin,αSMA)表达增强、肌成纤维细胞样表型变化等。赵丽云等[2]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图像分析的方法,观察了调肝理脾方对酒精性肝纤维化大鼠肝脏HSC形态及功能的影响,结果提示调肝理脾方是通过抑制HSC的活化,从而起到抑制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合成的作用,这也是该方预防和治疗酒精性肝纤维化的机理所在。江涛等[3]用活血化瘀煎剂灌胃治疗CCl4所致肝纤维化模型大鼠,以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αSMA的表达,观察活血化瘀方对HSC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方能够抑制HSC向肌成纤维细胞的转化过程。体外研究表明活血化瘀方药与γ干扰素(γIFN)有相似作用,能够通过抑制HSC增殖和αSMA的表达而抑制体外培养的HSC的激活,具有较好的抗肝纤维化作用[4]。
2 抑制HSC增殖
HSC是ECM的主要来源。抑制HSC增殖,促进其凋亡可减慢或停止纤维化的发展。马雪梅等[5]应用肝星状细胞系观察丹参对体外培养的HSC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四甲基偶氯唑盐微量酶反应比色法(MTT比色法)检测表明,丹参可以抑制体外培养的HSC增殖;采用电镜观察、TUNEL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表明,丹参可以显著促进其凋亡,并呈剂量依赖关系。陈文惠[6]采用血清药理学方法作用于活化的大鼠HSC,以3H胸腺嘧啶核苷(3HTdR)掺入法观察HSC增殖,结果提示福尔肝6号药物血清能抑制HSC的增殖,从而减少胶原等ECM合成。杨玲[7]应用MTT法及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增殖研究抗纤软肝颗粒对HSC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抗纤软肝颗粒及其药物血清,均能抑制肝星状细胞系(HSCT6)增殖,并使细胞周期阻滞于G1期,提示抗纤软肝颗粒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可能在于阻滞细胞周期的进行,从而抑制HSC增殖。另外研究表明剔毒护肝方、复方861均具有抑制体外培养的HSC增殖和促进其凋亡作用[8-9]。
3 干扰HSC自分泌及旁分泌活性因子功能
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活化的HSC、受损的肝细胞、激活的枯否细胞(KC)、pit细胞和浸润的炎症细胞能分泌多种活性细胞因子,这些活性细胞因子通过自分泌或旁分泌机制在不同水平上对HSC进行调节。研究较多的活性细胞因子有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PDGF)、转录因子等。刘成[10]用含药血清添加法观察扶正化瘀方对活化HSC分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干预以及对自分泌激活途径的影响,结果扶正化瘀方对活化HSC分泌VEGF的增加有抑制作用;活化的HSC可明显促进静止HSC的增殖与Ⅰ型胶原的分泌,扶正化瘀方能明显抑制这一促进作用。表明扶正化瘀方对HSC的自分泌激活途径有抑制作用,抑制活化的HSC分泌VEGF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进一步研究反映该药尚可通过抑制旁分泌途径来抑制HSC活化,其主要机制可能与抑制损伤KC分泌TGFβ1与抑制PDGF活性有关[11]。尤红等[12]研究发现加用复方861组的体外培养的HSC核因子kB(NFkB)结合活性比未加药的空白对照组显著减弱,细胞培养液中的白细胞介素6(IL6)和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sICAM)水平减低,HSC凋亡增加,提示该方抑制体外培养HSC的NFkB结合活性可能为其重要的疗效机理之一。既往研究表明粉防己碱(tetrandrine,Tet)除直接抑制细胞增殖、降低胶原合成,还可通过抑制PDGF的作用起到间接的抗纤维化作用[13]。
4 调节胶原代谢
调节HSC功能以减少胶原纤维和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TIMPs)分泌或提高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活性均有利于肝纤维化降解。刘成等[14]用血清药理学方法观察扶正化瘀方对HSC胶原生成的影响,结果药物血清能明显减少正常传代HSC细胞外胶原生成率,抑制细胞Ⅰ、Ⅲ、Ⅳ型胶原与层粘蛋白(LN)表达,认为该方能抑制贮脂细胞的胶原合成。进一步研究表明该方有较好的抑制HSC增殖与胶原基因表达作用,这是其抗肝纤维化作用的重要机理。其中扶正药物重在抑制胶原生成,化瘀药长于抑制HSC增殖,全方具有综合效果[15]。阴宏等[16-17]研究发现复方861可明显提高HSCT6细胞基质分解素1(stromelysin1,MMP1)mRNA表达水平,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基因表达水平,从而多途径、多环节、多靶点地促进胶原降解。
5 抑制HSC收缩,防治门静脉高压
活化的HSC通过其收缩和舒张功能来调节肝窦承受力和血流量,影响门静脉压力,从而引起非肝硬化性门静脉高压症。研究表明静脉注射Tet可剂量依赖性地降低肝硬化大鼠门静脉压力和门静脉血流量、平均动脉压及外周阻力[18]。Huang Y T等[19]给予门静脉部分结扎致门静脉高压模型大鼠按Tet 20mg・d-1灌胃,2次/d,连续8d,能够显著降低门静脉压力,同时能够降低正常大鼠的平均动脉压和外周阻力,但对腹腔脏器及肾脏血流动力学无明显影响。这也许与Tet能抑制HSC激活、减少HSC激活过程中αSMA的mRNA表达水平有关。丁惠国等[2021]的研究表明活化的大鼠肝星状细胞系(HSCT6)的一氧化氮合酶(iNOS)表达阳性与自分泌NO有关;复方861能明显增加HSCT6iNOS表达及其酶活性,使NO合成、分泌增加;减少HSC分泌内皮素(ET1),调节HSC收缩、舒张功能,降低肝窦阻力。因此,复方861在预防、治疗肝纤维化及早期门静脉高压方面有重要意义。 转贴于 6 调控细胞内信号传导
参与HSC激活过程中的因素主要有ECM成分、生长因子、细胞因子、趋化因子等,它们需要通过HSC细胞内主要信号传导才能发挥作用[22-23]。毕青[24]通过病理细胞学、免疫组化及图像分析等,证实抗纤软坚冲剂能明显抑制肝纤维化大鼠的HSC与TGFβ1及其受体。其机理可能在于阻止HSC的活化和持续放大,进而抑制了TGFβ1的表达及其自分泌,影响TGFβ1细胞内信号传递,从而下调胶原基因的转录,发挥了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朱清静[25]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分析TGFβ1mRNA的表达,证实剔毒护肝方抑制HSC活化的关键在于抑制HSC自分泌TGFβ1,并通过TGFβ1生成的减少,影响TGFβ1细胞内信号传导,从而下调细胞Ⅰ型胶原的基因转录。刘丽等[26-28]研究发现丹参单体IH7643与粘着斑激酶(FAK)介导的信号传导通路存在着密切关系,通过减少FAK蛋白表达,下调FAKmRNA表达,可能是IH7643抑制HSC增殖及胶原合成、诱导HSC凋亡的机制。日本学者研究证实:小柴胡汤对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ERK)、酪氨酸磷酸化蛋白激酶(P38)、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活性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正向调控HSC分泌细胞基质分解素2(MMP2)及负向调控TIMP1与P38通路密切相关[29]。
综上所述,中医药的优势是能从多途径、多环节、多靶点干预HSC的活化,其抗肝纤维化的实验研究已深入至基因表达及细胞内信号系统传导的调控。随着HSC在肝纤维化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的阐明,从围绕调控HSC活化(尤其是调控HSC活化的信号传导通路为中心)开展抗肝纤维化的中医药研究,对肝纤维化的防治将会更有针对性。
参考文献
[1]Herbst H,Wege T,Milani S,et al.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l and RNA expression in rat and human liver fibrosis[J].AmJPathol,1997,150(5):1647
[2]赵丽云,丁霞,蒙一纯,等.调肝理脾方抗酒精性肝纤维化大鼠的免疫组化及图像分析研究[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0,23(2):25.
[3]江涛,郭顺根,蒙一纯.活血化瘀方剂对CCl4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中肝星形细胞活化的影响[J].解剖学报,2000,31(12):415.
[4]江涛,郭顺根,蒙一纯.活血化瘀方对大鼠肝星形细胞活化的影响[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1,24(3):43.
[5]马雪梅,王宝恩,尤红.丹参对肝星状细胞增殖和凋亡影响的实验研究[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0,7(7):25.
[6]陈文惠,王海南,刘成海.福尔肝6号对肝星状细胞增殖的影响[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01,24(4):11.
[7]杨玲,张赤志,朱清静,等.抗纤软肝颗粒对肝星状细胞增殖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02,10(6):323.
[8]罗欣拉,陈华,杜新加.剔毒护肝方药物血清对大鼠肝星状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J].湖北中医学院学报,2002,4(3):18.
[9]尤红,王宝恩,王泰龄.肝细胞对星状细胞凋亡的影响和复方861的干预作用[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00,10(6):32.
[10]刘成, 姜春萌,刘成海,等.扶正化瘀方对肝星状细胞分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干预[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1,9(5):282.
[11]刘成, 姜春萌,刘平.扶正化瘀方对大鼠肝星状细胞旁分泌活化途径的抑制作用[J].中华消化杂志,2001,21(6):367.
[12]尤红,王宝恩,马雪梅.复方861抑制肝星状细胞NFkB活性的体外研究[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1,9(2):73.
[13]田字彬,刘思良,李定国,等.汉防己甲素对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促细胞增殖效应的阻断作用[J].中华医学杂志,1997,77(1):50.
[14]刘成,刘成海,刘平,等.扶正化瘀方对贮脂细胞胶原生成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1997, 7(3):149.
[15]刘成海,王晓玲,王臻楠,等.扶正化瘀方影响肝脏胶原生成的拆方配伍研究[J].中医杂志,2000,41(10):620.
[16]阴宏,马红,王爱民,等.复方861对HSCT6细胞基质分解素1mRNA表达水平影响的研究[J].临床肝胆病杂志,2002,18(3):168.
[17]阴宏,马红,王爱民,等.复方861对HSCT6细胞基质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基因表达的影响[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2,10(3):197.
[18]Huang Y T,Cheng Y R,Lin H C, et al.Haemodynamic effects of chronic tetradrine treatment in portal hypertensive rats[J].J Gastroenterol Hepatol,1997,12(8):585.
[19]Huang Y T,Cheng Y R,Lin H C, et al.Haemodynamic effects of chronic octreotide and tetradrine administration in portal hypertensive rats[J].J Gastroenterol Hepatol,1998,13(3):266.
[20]丁惠国,王宝恩,尚宏伟,等.复方中药861对大鼠肝星状细胞系一氧化氮合酶表达及其活性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22(5):362.
[21]丁惠国,唐淑珍,王宝恩,等.复方861对肝星状细胞分泌表达内皮素1蛋白及mRNA的影响[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3,11(5):308.
[22]Friedman S L.Cytokines and fibrogenesis[J].Semin Liver Dis,1999,19:129.
[23]Huang G C,Zhang J S,Zhang Y E.Effects of retincic acid on proliferation:phenotype and expression of cyclindependent kinase inhibitiors in TGFβ1stimulated rat hepatic stellate cells[J].World J Gastroenterol,2000,32:200.
[24]毕青,程镭,崔丽安,等. 抗纤软坚冲剂对转化生长因子β1及其受体的影响[J].临床肝胆病杂志,2002,18(3):181.
[25]朱清静,杨玲.剔毒护肝方对肝星状细胞表达Ⅰ型胶原及TGFβ1 mRNA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科技,2002,9(2):76.
[26]张晓岚, 姜慧卿,刘丽,等.丹参单体IH7643诱导肝星状细胞凋亡[J].中华内科杂志,2002,41(9):616.
[27]姜慧卿,张晓岚,刘丽,等.丹参单体IH7643通过下调粘着斑激酶诱导h3O2刺激的肝星状细胞凋亡[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03,19(1):18.
[28]刘丽, 姜慧卿,张晓岚,等.丹参单体IH7643对h3O2刺激的肝星状细胞增殖和胶原合成的影响及其机制[J].中华应用生理学杂志,2003,19(1):78.
[29]Shimiza L Shosakoto.Japanese herbal medicine for protection against hepatic fibrosis and carcinoma[J].转贴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