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中期B超筛查胎儿畸形与出生缺陷发生率变化的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18342 日期:2025-10-15 来源:论文网

【关键词】 孕中期;B超筛查;出生缺陷;发生率

为避免缺陷儿出生做好筛查与干预工作,借助城区健全的妇幼保健网络,我们对城区孕20~24周孕妇进行了集中上转筛查、咨询指导、追踪反馈等工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海城市城区中2004至2007年间以医院为监测单位的孕满28周至生后7天内发生的所有出生缺陷儿和经市孕中期B超出生缺陷筛查中心确诊并在孕28周前引产的畸形胎儿为研究对象。

  1.2 方法 按照辽宁省出生缺陷监测方案,经市级质控校正后上报的城区出生缺陷儿和市孕中期B超出生缺陷筛查中心登记并追访调查引产的畸形胎儿。通过计算假设引产畸形胎儿全部在孕28周后出生的干预前B超可诊断出生缺陷发生率与干预后实际B超可诊断出生缺陷发生率,应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经2004至2007年的四年间统计监测数据分析,我市通过开展城区孕中期集中B超出生缺陷筛查,及时发现异常并在孕28周前动员引产以来,孕中期B超出生缺陷干预对降低B超可诊断出生缺陷发生率有明显效果。干预前后出生缺陷发生率经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χ2=44.4,P&<0.05)。见表1。表1 2004~2007年B超可诊断出生缺陷发生率干预前后的变化

  3 讨论

  3.1 近年出生缺陷发生率升高的原因

  3.1.1 婚检率降低 自2003年以来,我市四年的婚检率从过去的95%以上直降到10%。

  3.1.2 筛查自愿自费性致筛查率下降 孕中期B超筛查、唐氏筛查、TORCH氏筛查等只能在部分人群中自愿自费开展,并且费用相对较高,致使筛查率上升困难。

  3.1.3 诊断技术的提高 由于加强专业人员的培训,提高了专业人员的诊疗与技术水平,使原来未能被发现的病例得到明确诊断。

  3.1.4 环境因素的影响 近年我市出生缺陷监测数据显示城市的出生缺陷监测率明显高于农村,这与城市经济发展过快,环境污染等有关。

  3.2 有关降低出生缺陷的一些想法

  3.2.1 加强出生缺陷方面普查力度 将产前筛查的一些项目纳入农村合作医疗报销范畴。设立出生缺陷干预专项经费,用于出生缺陷的组织、流行病学调查、科研课题研究等工作。利用妇幼保健机构的网络优势和高等医学院校的技术优势,开展跨地区、跨机构、跨学科、大样本的科技攻关,提高出生缺陷干预水平。

  3.2.2 完善妇幼保健网络 妇幼保健网是出生缺陷预防工作的主要实施系统。要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改革和城市社区保险医疗建设为契机,加强乡镇、社区的妇幼保健网络的建设。将孕妇、儿童保健服务纳入医疗保障范畴,使绝大多数孕妇、儿童走进保健服务视野,扩大出生缺陷防治知识宣传面,提高出生缺陷筛查干预率。

  3.2.3 落实出生缺陷三级干预措施 提高出生缺陷一级预防婚前医学检查率,普遍投服叶酸预防神经管畸形。稳步推进出生缺陷二级预防产前诊断工作的开展,减少先天异常儿的出生。继续做好新生儿疾病筛查干预工作,全面实施出生缺陷干预工程。

  3.2.4 实施出生缺陷高发地区 “削峰”工程 神经管缺陷有明确的干预措施,在我市存在农村明显高于城市的差别,严重影响了全市出生人口素质和生活质量。为此,建议在高发地区农村实施神经管缺陷“削峰”工程,通过动员孕妇孕前口服叶酸、在农村三县开展孕妇唐氏筛查和孕中期B超神经管畸形筛查,有效降低其发生率。年龄≥35岁的孕产妇为出生缺陷高危人群[1],这与其它文献资料基本一致。

参考文献


 [1]刘正梅. 265例出生缺陷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9,24(17):2378-2379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