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杜舒婷 张玉平 姜华 赵小祺 王小荣 韩敏 樊贵
【摘要】 针对近年来河北北方学院留学生教育持续发展的现状,抓住学生特点,从语言、备课、教材建设、操作技术、教学方法与手段、实验考核等方面进行了不断地探索与实践,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也取得了一些提高留学生病理生理学教学质量的经验。
【关键词】 留学生;病理生理学;实验教学
河北北方学院自2006年以来,共招收253名留学生进行临床医学的学习。病理生理学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转归的规律和机制,是临床医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在医学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欧美国家的病理生理课程由临床医生担任,而我国有独立的病理生理教研室,通过动物实验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了通过实验教学更好地培养留学生,突出我国的病理生理学特色,我们在留学生病理生理学实验教学中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 克服语言障碍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师生间有效积极的沟通交流是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1]。但我校招收的留学生大多来自巴基斯坦等中南亚国家,尽管学生的英语书写能力很强,但是他们的口语却带着浓重的地方口音,与“美式发音”及“英式发音”均存在较大差异,而且不同学生的英语发音差异非常大,从而增加了师生间语言交流的障碍。为了防止出现“老师讲的学生听不懂,学生讲的老师也听不懂”的尴尬局面,我们采取了下列措施。
1.1 引入多媒体教学 用英文制作多媒体课件,授课内容、重点、难点在课件中均用英文陈述,可起到提纲挈领、抛砖引玉的效果,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师的讲解与表述。且多媒体可将文字、图片、影像、声音及动画等多种形式有机结合,使传递的信息更丰富;由于图文并茂,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学习都变得轻松有趣、条理清晰,这是纯粹用口头讲解所难以达到的。为避免简单“播放式”应用多媒体教学,加强师生感情交流,我们注意以下几点:①教师在实验课中根据学生提问、课堂反应等反馈信息,快捷地调出各类教学信息资料,进行现场分析和答疑;②在实验过程中对学习者的实验结果给予恰当的评价,使学习者感受到情感上的关怀,从而对自身的学习行为有一定的促进作用;③注意多让学生参与教学互动,使实验成为学习者主动参与下的积极思维和动手实践活动;④在教学课件中添加例如“笑脸图像”等,以感染学习者,使之产生愉悦的情绪[2]。
1.2 提高教师英语素质 教研室的教师大多为医学专业毕业而非英语专业毕业,作为非英语母语国家的教师用英语进行教学,这就对授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既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实验技能,还要具备流利的英语口语和较强的表达能力,特别是在直接与学生交流的实验课中要求更高。通过加强学习与训练、集体备课、试讲制度及英语专业教师点评,较好地保证了教学质量。
1.3 加强课外师生交流 鼓励任课教师多与留学生进行交流,参加留学生的聚会,与留学生座谈、讨论、交朋友等,借此可以相互适应口语,相互熟悉彼此发音,掌握他们的语言特点及表达方式,还能增进师生感情,使实验教学在一个轻松、融洽的氛围中进行,真正做到课上是师生,课下是朋友,为保障教学质量打下良好基础[3]。
2 重视教材建设
教材是教学的蓝本和依据,是指导实验教学的工具。目前国内尚无国家推荐的适合留学生使用病理生理学实验的英文版教材,而应用英语的欧美国家未开设病理生理动物实验,也无原版实验教材可以借鉴参考,因此,我们在积极搜索相关材料及文献后,根据教学大纲和实验内容,参考我室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病理生理学实验教程》,结合留学生实验操作基础薄弱及实验过程中思想活跃、善于交流的特点,精选教学内容,编写了英文版实验教材《Textbook of Pathophysiology》。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学习理解实验内容,减少了交流的困难,也使学生在自己操作时可以参考实验内容,避免操作中的失误,受到了留学生的欢迎。
3 精心备课
备课是组织好教学活动、保障实验教学质量的前提,留学生教育也不例外。有资料显示,中文教学的备课与授课时间比为5∶1,而英语教学的备课与授课时间比为20∶1[4]。首先应熟读教材,注意实验的重点、难点及易出现问题的地方,做到心中有数;然后认真撰写英文教案,注意根据留学生思维活跃、喜欢提问的特点以及实验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可能出现的困难等,做到有的放矢;最后再通过试讲,由资深教授点评。在精心、系统备课的基础上,方可正式授课。
4 规范操作技术
由于留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本国学生有一定差距,特别是实验基本操作技能较差,教研室确定实验教学内容不宜太深,应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尽量多给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的时间,培养正确、规范的手术操作和实验技能。
4.1 安排2个学时的动物实验基本操作和常规器械的使用方法介绍。采用多媒体课件技术,将图片、动画等多种形式有机结合,形象、生动地进行讲解。如家兔的捉拿、称重,以及止血钳等常规器械的使用方法和作用,为后续实验打下良好的基础。
4.2 每个实验中,首先用英语讲授本次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后,在学生操作前给学生示教,演示操作的过程。如“家兔失血性休克及抢救”实验,演示颈总动脉分离、插管及如何与生物信号采集系统连接、观测血压的变化等,为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打好基础。
4.3 留下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操作,轮流担任“主刀”,让每个学生都有动手锻炼的机会,有效地培养动手能力。
4.4 学生实验操作结束后,师生对实验内容进行讨论,要求学生分析自己的实验结果,教师总结并布置复习思考题,要求每人书写一份实验报告。
5 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
掌握课堂时效性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础,只有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积极性、趣味性,才能保证和提高实验课的时效性,为此,要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5]。针对留学生课堂思维活跃、气氛热烈的特点,采取启发式、互动式教学法,以利双向交流和及时反馈意见,因势利导,以免影响教学进度,保证课堂气氛活跃而有序[6]。此外,为了更好地指导学生,除了主讲教师之外,另外配备辅助教师巡回指导,全程监控实验过程,随时提醒操作中注意事项,对学生操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加以纠正,较好地保证了实验教学质量。
6 加强考核,确保教学质量
由于留学生的生活环境和文化背景的差异,决定了其实验课课堂中的表现与国内学生具有一些差异。比如有些留学生因宗教原因不能处死动物;再比如有些国家安排专门工作人员负责课后实验物品的整理与实验室的清洗。所以,教师对教学各环节严格把握,加强考核,根据出勤情况、实验操作、实验报告的数量和质量、平时上课遵守纪律及值日情况评分,设定实验成绩,并纳入学生总成绩。实验结束后,在讲清道理的基础上,要求对实验器械及实验室进行清洁,并把值日情况和实验成绩挂钩。在加强管理的同时,对因宗教信仰和生活习惯,不愿亲自处死动物的留学生,教师会帮助这些学生完成操作,然后由他们自己进行尸检观察。这些做法得到大多数学生的支持,不仅提高了教学效果,得到学生的好评,而且,在校内外相遇时,学生也会主动上前打招呼,体现了他们对老师的尊重和喜爱,增进了交流和友谊。
通过这些措施,我们顺利完成了留学生的病理生理学实验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留学生教育已成为我校教学工作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摸索和完善适合来华留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不仅对改进留学生教育,同时亦将对开展病理生理学实验教学的双语教学改革发挥积极地推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成媛.构建新型师生关系营造和谐大学校园[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7,19(4):117119
2 刘忠,聂钢.病理生理学课程多媒体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05,19(2):107109
3 吴正蓉,病理学实验课留学生教学实践及体会[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7,9(5):524527
4 何琼琼,程瑞雪,文继航,等.病理学双语教学的几点体会[J].实用预防学,2006,13(2):458459
5 徐曼.提高留学生病理学教学水平[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8,31(1):127
6 常彬,庞丽娟,李锋.留学生病理学英语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农垦医学,2006,28(3):21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