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介绍应用华南牌五官科射频治疗仪治疗鼻出血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 对115例鼻出血患者施行射频治疗,提出以炙烤的方式进行电凝,可使出血点干结,达到止血的目的。结果 115例鼻出血患者均达到止血的目的。结论 射频是治疗鼻出血的一种较为有效的方法,它具有易操作、治疗效果好、投资少的特点。
【关键词】 鼻出血/ 治疗 射频 炙烤
我科自2002年7月以来,采用五官科射频治疗仪治疗鼻出血患者115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15例中,男89例,女26例,年龄13~67岁,病程数小时至数天不等。伴有高血压患者15例;伴有鼻炎、鼻窦炎、鼻息肉、鼻中隔偏曲66例;血小板减少,不明原因鼻出血34例。出血部位多发生在鼻中隔黎氏区和鼻中隔中段,部分发生在下鼻甲、中鼻甲。
1.2 治疗方法
采用广州医疗器械厂生产的华南牌SHP-Ⅱ型射频治疗仪。患者取坐位或半卧位,鼻腔以2%地卡因麻黄素棉片行表面麻醉。根据局部病变和出血部位不同选择合适的射频探头,在活动性出血得到控制,局部较干燥时,用射频探头直接接触出血点,进行电凝止血,如用射频探头电凝时引起出血,可反复使用血管收缩剂棉片压迫止血后,再用射频探头对准出血点并距离出血点约1~2mm,以炙烤的方式进行电凝,使出血点干结达到止血的目的。反复鼻镜检查找不到出血点时,须查明鼻出血点后,按上述方法进行止血,术后用麻黄素棉片贴压出血部位即可。因高血压引起出血的患者结合内科降血压治疗,有条件的可用可溶性止血材料做前鼻孔填塞加压防止出血。
2 结果
应用射频治疗的115例鼻出血患者中,93例在射频治疗3~7天后治疗部位形成白色伪膜并渐渐脱落,局部黏膜光滑,出血点消失,鼻出血痊愈。21例在1~3天有再次出血,为防止鼻中隔穿孔,不再做第二次射频治疗,仅仅用局部棉片压迫止血即可。重症鼻出血可以用可溶性止血材料做前鼻孔填塞2~3天后取出,所有病例均嘱患者复诊,并随访2个月,未发现有鼻腔粘连,出血不止的病例。1例发生鼻中隔穿孔,可能和患者鼻中隔两侧黎氏区出血,而同时进行射频治疗,创面较深有关。
3 讨论
射频治疗是利用低频电磁波对组织的内生热效应,使局部组织自身热凝,蛋白变性凝固,血管闭塞,血栓形成,导致病灶部位组织萎缩、坏死、脱落而达到治疗目的。而且射频的电磁波频率只有微波的1/1000,无辐射作用,对医患都很安全。 射频治疗具有优于其他止血方法的优点,其原理与化学烧灼法、电灼法、激光治疗、微波治疗鼻出血一样,都是破坏出血点组织,使血管封闭而止血。化学烧灼法适用于浅表毛细血管出血,常用于小儿。电灼法难以控制局部组织电灼深度和范围,易造成邻近正常组织损伤。激光和微波具有发射、分散及较强的穿透组织的能力,并造成组织气化,碳化,容易造成深层组织的不必要损伤。微波还具有辐射作用,对医患有不良影响。射频治疗其作用仅限于探头所接触的组织。局部升温在60~80℃左右足以使蛋白质变性,但无碳化、气化,无烟雾和异味[1]。作用浅表,局部反应轻,创面愈合快,操作方法简单易行,患者痛苦小容易接受。本组115例一次治愈率达80.86%以上。均随访2个月以上,无一例出现粘连、出血不止,疗效满意。
射频治疗鼻出血的体会:①鼻腔出血部位一定要明确,用呋麻棉片收缩血管,控制活动性出血,出血部位较干燥,射频探头清洁干净,出血点止血后用炙烤的方法点射出血点周围黏膜,可使损伤面更浅;②必要时配合使用可溶性止血材料做前鼻孔填塞,防止出血;③对鼻中隔两侧出血的,射频治疗要慎重,鼻中隔两面不可同时用高强度射频治疗[2]。出血势猛的一侧射频治疗可以深一些,对侧可使用炙烤的方法以免引起鼻中隔穿孔。本组1例就是因为鼻中隔两侧均出血势猛,在射频治疗中未能掌握好强度,从而造成术后鼻中隔穿孔。应当引以为戒。通过运用射频治疗仪治疗鼻出血的临床实践,笔者认为:射频治疗鼻出血疗效显著,操作简单易学,术后多不需填塞前鼻孔,治疗时间短,患者痛苦小,也不影响患者的生活与工作,适用于基层医疗单位。有条件的配合使用鼻内镜下寻找出血点进行射频治疗或鼻腔填塞止血,改变了过去曾通过鼻镜从前鼻腔估计出血点到窥镜下的直视止血,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3]。从而扩大了射频治疗的应用范围。
参考文献
[1]管志伟.射频治疗血管运动性鼻炎的疗效观察[J].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1996,10(5):307.
[2]龚本雄.射频治疗耳鼻咽喉科疾病258例临床分析[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0,22(5):767-768.
[3]丁海峰,张孝文,刘维荣,等.鼻窦内镜下探明鼻出血部位及临床应用价值(附加226例报告)[J].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2001,15(9):409-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