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观察阿魏酸钠联合西比灵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效果。方法 将62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应用阿魏酸钠联合西比灵,对照组应用丹参注射液联合尼莫地平。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6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阿魏酸钠联合西比灵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效果显著高于丹参注射液联合尼莫地平。
【关键词】 阿魏酸钠;西比灵;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中老年人常见病,从2004年1月~2007年12月,笔者采用阿魏酸钠联合西比灵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32例,并设丹参注射液联合尼莫地平治疗30例作对照观察,取得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全部观察病例62例来自门诊和住院病人,按就诊治疗顺序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2例,其中男13例,女19例;年龄25~70岁,平均49.5岁;病程1个月~12年。对照组30例,其中男12例,女18例;年龄24~71岁,平均50.1岁;病程3周~1年。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病情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
1.2 诊断标准 62例患者符合《内科疾病鉴别诊断学》[1]中关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诊断标准。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提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血流缓慢。经头部CT等系统检查证实无脑梗塞或脑出血,排除颈部、五官疾病及心、肝、肾功能障碍所致眩晕。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阿魏酸钠300mg加5%葡萄糖250ml静滴,每日1次;西比灵胶囊5mg口服,每晚1次,疗程10天。
2.2 对照组 丹参注射液20ml加5%葡萄糖250ml静滴,每日1次;尼莫地平片20mg口服,每天3次,疗程10天。
2.3 疗效标准 参考《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2],结合治疗后TCD指标拟定。临床治愈:临床症状消失,TCD检测基本正常,随访6个月无复发;有效:自觉症状明显好转,TCD检测明显改善,但于6个月内复发;无效:自觉症状及TCD检测无变化。
3 结果
3.1 两组疗效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略)
与对照组比较,χ2=4.22,P&<0.05
3.2 不良反应 两组治疗无明显不良反应。治疗前后血常规、肝功能等未见改变。
4 讨论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病,发病率高,临床症状以突然眩晕、视物旋转为主,伴或不伴恶心、呕吐、耳鸣等。由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使基底动脉的分支内听动脉供血减小,血液循环障碍,前庭迷路、前庭神经核缺血引起眩晕。主要原因有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管腔狭窄;颈椎病等原因导致椎动脉受压变窄;基底动脉的舒缩功能发生障碍以及血液流变学的改变。中医认为气滞血瘀是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主要病机。
阿魏酸钠是活血化瘀中药川芎、当归中提取的有效成分,主要是阿魏酸的钠盐,是一类新的非肽类内皮素受体抑制剂,能拮抗内皮素,调节内源性血管活性物质平衡,抑制血小板聚集,舒张血管,改善微循环,抑制炎症反应,清除氧自由基,减轻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从而对动脉硬化、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显著治疗作用[3]。西比灵是第Ⅳ类选择性钙通道阻滞剂,主要用于防止眩晕、偏头痛及脑血管病等。西比灵具有抑制病理性过量钙离子而不影响正常钙离子向细胞内流入,阻止因细胞内钙离子过载所引起的细胞水肿及死亡的作用;通过抑制红细胞钙超载,改善红细胞脆性、血液黏度和降低血管通透性,改善脑供血。
综上所述,阿魏酸钠联合西比灵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效果好,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 邝贺玲.内科疾病鉴别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719.
[2]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87:407-408.
[3] 米瑞卿,吴喜悦,吴志强,等.阿魏酸钠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临床研究[J].山东医药,2006,46(4):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