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HIV感染;外科手术;心理学,临床
自1981年在美国发现第一例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以来,全球已约有2500万人死于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1]。目前我国AIDS病人也呈快速上升趋势,AIDS的传播正在从有高危行为的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因此,预防和治疗AIDS已经成为我国公共卫生系统面临的主要问题。手术室作为医院的重要治疗场所,不可避免要接受HIV/AIDS患者的手术治疗。手术是机体的强刺激源,给HIV感染手术患者所带来的心理问题不容忽视。AIDS的流行不单是医学问题,更是社会问题,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并以积极的态度帮助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克服所遇到的社会的、心理的、医学的问题。为探讨对HIV阳性手术患者进行心理干预的效果,我科对18例HIV阳性手术患者进行心理分析与心理干预,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18例中,男13例,女5例,年龄18~55岁,其中外伤8例,剖宫产2例,急腹症3例,混合痔1例,肾结石1例,颈部肿瘤1例,骨折内固定2例。
2 心理分析
2.1 恐惧型
有资料显示[2],HIV感染者得知自己感染后表现为恐惧者占24.9%。主要担心疾病的转归,害怕由于已有的HIV感染,现在又患其他疾病是否会加速恶化或死亡。害怕疼痛、怕发生意外,更怕一旦出现意外,家庭就会失去主要劳动力,经济会更加困难。剖宫产患者更担心新生儿会不会感染,等等。
2.2 悲观型
表现为抑郁、沉默。觉得本身患AIDS又合并其他疾病,感到悲观无助、绝望,认为自己没有希望,对疾病消极对待,甚至希望手术出现意外,一了百了。曾有病人对我们说过不想治了,即使治了也治不好,而且也活不了多久。患者的情绪直接影响他们的免疫功能和治疗效果,还可以降低患者治疗的依从性,从而影响其健康状况。
2.3 愤怒型
部分患者被感染上HIV,觉得责任不在自己,从心理上感到愤怒,感觉社会对自己不公,觉得来日不多,能享乐一天是一天,容易寻衅闹事,打架斗殴。有过激行为者容易伤害医务人员,一般以外伤急诊手术患者居多。
2.4 自卑型
不论是何种原因感染上HIV都不希望别人知道,担心别人知道自己是AIDS患者受到歧视、受到怠慢,不愿暴露自己的真实感受。AIDS知识的缺乏是产生歧视的根源之一。刚玉君等[3]报道,农村居民对村里发现HIV感染者或AIDS病人多表现为先是害怕病人传染,继而歧视、排斥病人,患者及其亲属遭受到难以忍受的心理压力及精神创伤。出现“邻居关门闭户,亲朋好友不与其来往,其子女上学,学校拒收,姐姐的婚姻也因此解除。”甚至发生村民去村委会静坐,要求逐病人出村的现象。
3 心理干预
心理干预主要通过心理疏导,消除对疾病的紧张、恐惧、焦虑、抑郁、挫折感,纠正其心理偏差。通过心理干预增强患者对精神应激的防御能力,帮助患者控制混乱的思维和情绪,重建心理平衡,激发与病魔抗争的斗志与能力[4]。针对患者不同的心理状态给予不同的心理干预,对病人采取个性化的心理疏导措施,对于HIV感染手术患者,除做好一般病人的常规术前心理护理外,还要介绍AIDS相关的新知识,帮助其面对现实,树立正确的疾病观,增强信心,调动病人积极配合医务人员进行手术治疗。择期手术以术前访视和术中交谈为主,急诊手术主要利用手术前的准备时间进行沟通。
3.1 恐惧型
AIDS病人术前恐惧心理比较严重,同时伴有焦虑情绪。要询问病人目前的感受,掌握病人的情感状态,如生气、害怕、恐惧等,尽力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不但要耐心地解释还要与其沟通交流,消除其恐惧心理。如害怕疼痛、害怕手术意外者,要耐心听取他们的意见和要求,向患者阐明手术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告知手术性质、方法、过程及手术中、手术后的注意事项。对担心新生儿感染者其手术前进行抗病毒干预性治疗,采取的剖宫产手术以及新生儿在出生72h内也给予抗病毒治疗,多项措施干预可将母婴传播率降至≤1%。
3.2 悲观型
有学者研究显示[5],HIV感染中有20%患者重症抑郁,另外有18%的感染者有抑郁症状。这些患者认为自己没有希望,失去了控制自己的能力,有强烈的无助感。对待此类患者我们主要向他们宣传国家的“四免一关怀”政策,帮助患者重构思维,使他们认识到得病是不幸的,但是党和政府以及医务人员没有忘记他们,国家建立了医疗救治体系,有上百家AIDS定点医疗机构组成的救治网络,让患者有重获生的希望。
3.3 愤怒型
这一类型患者多为急诊外伤病人,情绪不稳定,烦躁。我们利用手术前对病人进行心理安抚,理解他们愤怒,寻衅闹事、打架斗殴都是孤独和自卑的逆反心理表现。他们与正常人一样享有手术治疗的权利,对待他们要有一颗平常心,利用有效手段进行心理疏导,告诉他们感染HIV不是他们的错,我们会尽力帮助他们。同时医务人员按HIV感染手术流程进行工作,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使患者尽快进入麻醉状态,避免患者偏激行为,误伤医务人员而发生职业伤害。
3.4 自卑型
这类患者表现为沉默,不愿意表露自己的情感。这时可先利用身体语言如姿势、眼神等与病人拉近距离,多给病人精神安慰,告诉他们,现在全社会对AIDS已经有了更多的了解,国家总理温家宝都亲自探望AIDS病人,并和AIDS病人握手,患者是无辜的受害者,要面对现实,维持自信心,提高生活质量,要以乐观愉快的心情与死神较量。
4 结果
本组18例患者经我们采取心理分析、疏导、倾听以及心理安抚等措施,手术中血压平稳,心率正常,顺利完成手术。
5 小结
通过对HIV感染手术患者提供心理及医疗的支持,使我们认识到提高手术室护士思想素质及业务素质的重要性。由于医务人员对病人具有权威性影响,所以增强医护人员对AIDS的认识和理解,使其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充分理解病人确诊后遭受到的心理打击和精神创伤,积极热情地对病人进行关怀护理显得尤为重要。医护人员除了应给予病人情感上的关怀以外,还要与病人共同创造一个既舒适又富于人情味的空间[6]。在护理HIV感染手术患者时不要恐慌,真诚理解HIV感染手术患者,了解HIV感染手术患者与正常人一样享有手术治疗的权力。对待他们最主要有一颗平常心,防止过度强调自身防护而忽略他们的感受,他们最需要的不是可怜,而是能像对待其他人一样来对待他们,同时用心与患者沟通,是有效护理的第一步,也是我们护理人员对HIV感染手术患者进行心理干预之前所应调整到的心态。重视HIV阳性手术患者的心理干预,提供关怀消除歧视不仅能提高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的生活质量,也是预防与控制AIDS的重要环节[7]。
参考文献
[1]颜亮,杨士龙.第16届世界艾滋病大会在加拿大召开[EB/OL][C].(2006-08-15)[2008-05-20].http://www.tech-ex.com/equipment/medical/news/00367345.html.
[2]周爱雪.艾滋病患者的特点及护理[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2,23(12):1365-1366.
[3]刚玉君,刘淑华.村民对HIV感染者及AIDS患者的歧视现象的探讨[J]. 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2000,8(6):246-247.
[4]戴晓阳.护理心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28-130.
[5]朱晓艳,康殿民.HIV感染者/AIDS病人的心理状况及影响因素[J].预防医学论坛,2008,14(6):528-531.
[6]金兰.艾滋病对护理人员的心理影响[J].中国社会医学,1995,10(4):54-55.
[7]武英,张福杰,闪雷华.关怀与心理支持[J].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2002,8(4):244-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