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盘草不同部位中鞣质含量测定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13359 日期:2025-08-26 来源:论文网

     作者:张燕,张洪斌,胡海强,符冠烨

【摘要】 目的 建立磨盘草不同部位中鞣质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以没食子酸为对照品,采用磷钼钨酸-干酪素比色法测定鞣质含量。结果 没食子酸浓度在2~10 mg/L范围内与吸光度呈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63%,RSD=1.08%,磨盘草叶、茎、根中鞣质含量分别为0.34%、0.16%、0.27%。结论 本方法灵敏,准确性强,精密度高,重复性好,适用于磨盘草中鞣质含量的测定。

【关键词】 磨盘草;鞣质;含量测定
 
  Abstract:Objective To establish the analytical methods for determining the contents of tannins in different vegetative organs of Abutilon indicum (L.) Sweet. Methods The content of tannins, expressed as gallic acid equivalents, was measured by using the phospho molybdenum tungstic acid-casein colorimetry. Results The good linearity between concentrations and absorbances of gallic acid was found in the range of 2~10 mg/L, the average recovery was 99.63% and RSD was 1.08%, the contents of tannins in leaves, stems and roots of Abutilon indicum (L.) Sweet were 0.34%, 0.16% and 0.27% respectively. Conclusion The proposed method is sensitive, precise, accurate and reproducible, and it is suitable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tannins in Abutilon indicum (L.) Sweet.
  
  Key words:Abutilon indicum (L.) Sweet;tannins;content determination

  磨盘草[Abutilon indicum (L.) Sweet]为锦葵科苘麻属植物[1],为1年生或多年生亚灌木状草本。全草入药,甘淡平,疏风清热、益气通窍、祛痰、利尿,用于感冒、久热不退、流行性腮腺炎、耳鸣、耳聋、肺结核、小便不利。全草含有萜类、甾类、酚类、黄酮苷、氨基酸、有机酸和糖等[2]。目前对磨盘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生药学、部分化学成分等方面[3-4],尚未见对其次生代谢产物鞣质的研究报道。鞣质又称单宁,是一类较复杂的酚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植物界。鞣质有广泛的用途,能凝固蛋白质且具收敛性,在抑菌、抗氧化、抗病毒、抗突变、抗衰老、抗过敏等方面有一定的作用[5]。本试验采用磷钼钨酸-干酪素比色法,对磨盘草不同部位中鞣质含量进行了测定分析,为磨盘草药材的质量控制及其次生代谢产物的合理开发提供参考依据。

  1 仪器与试药
  
  UV-2100双光束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北京瑞利分析仪器公司);BS224S电子天平(上海天平仪器厂);CO250型超声波清洗器(上海超声仪器厂)。
磨盘草采自海南五指山市文化村[由琼州学院生命科学系林伟教授鉴定为磨盘草Abutilon indicum (L.) Sweet全草],将其洗净,分成根、茎、叶三部分,在60 ℃条件下烘干至恒重,粉碎,过40目筛,放在干燥器中备用。没食子酸对照品购于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批号110831-200302)。磷钼钨酸试液按200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附录XB方法配制[6];干酪素为分析纯;水为二次蒸馏水;其他试剂均为分析纯。

  2 方法与结果

  2.1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没食子酸对照品50 mg,置100 mL棕色量瓶中,加水溶解并稀释至刻度,精密量取5 mL,置50 mL棕色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0.05 mg/mL的对照品溶液。

  2.2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精确称取磨盘草的根、茎、叶粉末各2 g,分别置250 mL棕色量瓶中,加水150 mL,放置过夜,超声(250 W,40 kHz)处理10 min,放冷,用水稀释至刻度,静置,滤过,弃去初滤液50 mL,精密量取续滤液20 mL,置100 mL棕色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

  2.3 标准曲线的制备
  
  精密量取没食子酸对照品溶液1.0、2.0、3.0、4.0、5.0 mL分别置25 mL棕色量瓶中,各加入磷钼钨酸试液1 mL,再分别加水11、10、9、8、7 mL,用29%碳酸钠溶液稀释至刻度,摇匀。以随行试剂为空白。30 min后,将对照品溶液在400~900 nm波长范围内进行光谱扫描,最大吸收波长为760 nm。于760 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以吸光度为纵坐标,浓度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计算得回归方程:Y=0.090 9X+0.051 9,r=0.999 9。结果表明,没食子酸浓度在2~10 mg/L范围内,与吸光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2.4 含量测定方法
  
  总酚:精密量取供试品溶液2 mL,置25 mL棕色量瓶中,照“2.3”项下方法,自“加入磷钼钨酸试液1 mL”起,加水10 mL,依法测定吸光度,从标准曲线中读出供试品溶液中没食子酸的量(mg),计算即得。
  
  不被吸附的多酚:精密量取供试品溶液25 mL,加至已盛有干酪素0.6 g的100 mL具塞锥形瓶中,密塞,置30 ℃水浴中保温1 h,时时振摇,取出,放冷,摇匀,过滤,弃去初滤液,精密量取续滤液2 mL,置25 mL棕色量瓶中,照“2.3”项下方法,自“加入磷钼钨酸试液1 mL”起,加水10 mL,依法测定吸光度,从标准曲线中读出供试品溶液中没食子酸的量(mg),计算即得。
  
  按下式计算鞣质的含量:鞣质含量=总酚量-不被吸附的多酚量。

  2.5 精密度试验
  
  精确量取对照品溶液2 mL置25 mL棕色量瓶中,照“2.3”项下方法,自“加入磷钼钨酸试液1 mL”起,加水10 mL,依法测定吸光度,重复测定5次,吸光度的RSD=0.28%,表明精密度良好。

  2.6 重复性试验
  
  精确称取同一供试品粉末5份,各2 g,按照“2.2”项下方法制成供试品溶液,再按照“2.4”项下方法测定吸光度,测得总酚吸光度的RSD=1.97%,不被吸附的多酚吸光度的RSD=1.78%,表明重复性良好。

  2.7 稳定性试验
  
  取显色后的同一供试品溶液,分别于0、0.5、1、1.5、2、2.5、3、3.5 h测定吸光度,结果供试品溶液在显色后0.5~3 h内吸光度稳定,吸光度的RSD=2.06%。表明供试品溶液应在显色0.5 h后开始测定,并在3 h内测定完毕。

  2.8 加样回收率试验
  
  取已知鞣质含量的同一样品5份,分别准确加入近等量的没食子酸对照品,按供试液的制备及“2.4”项下方法操作,依法测定,并计算回收率。结果见表1。表1 加样回收率试验结果(略)

  2.9 样品含量测定
  
  精确称取磨盘草的根、茎、叶粉末各2 g,按照“2.2”项下方法制成供试品溶液,再按照“2.4”项下方法测定吸光度,根据回归方程求出鞣质的含量,再计算出样品中鞣质的含量。结果见表2。表2 磨盘草不同部位中鞣质的含量测定结果(略)

  3 讨论
  
  磷钼钨酸法的原理为:在碱性溶液中,酚类化合物可以将钨钼酸还原(使W6+变为W5+),生成蓝色的化合物,颜色的深浅与酚含量呈正相关,且在760 nm处有最大吸收。以干酪素作为鞣质吸附剂,可以选择性地吸附有生理活性的鞣质,因此测出的是有疗效的鞣质,而无疗效的鞣质如鞣酐等则不被测定。
  
  以没食子酸为对照品,通过磷钼钨酸-干酪素比色法,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在760 nm波长处测定了磨盘草不同部位中鞣质的含量,由表2可知,鞣质含量在磨盘草叶中最高,其次是根,茎中最低。可见,在磨盘草不同部位中鞣质含量有明显差异。本试验发现,该方法在测定鞣质时,为了保证测定结果的准确,应现用现配且在避光的方式下进行。
  
  本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效率高、精密度高、稳定性和重复性好、测定结果可靠的优点,适用于磨盘草中鞣质的定量分析,可为磨盘草药用质量评价提供可靠的检测标准。

参考文献


 [1]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二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5.811.

  [2] 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第14卷)[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9.336.

  [3] Deokule SS, Patale MW. Pharmacognostic study of Abutilon indicum (L.) Sweet[J]. Journal of Phytological Research,2002,15(1):1-6.

  [4] 刘 娜,贾凌云,孙启时.中药磨盘草的化学成分[J].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2009,26(3):196-197.

  [5] 徐 勤.鞣质的研究进展[J].华夏医学,2004,17(1):113-115.

  [6]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S].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附录XB.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