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面瘫患者;滴眼液;不良影响
面瘫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其发病原因包括头面部感受风寒湿邪、五官炎症、疱疹病毒感染、脑部病变、颅脑损伤等,主要表现为口眼歪斜、患侧额纹消失或变浅、鼓腮则口角漏气、人中沟歪斜、患眼闭目露白,甚至流泪、疼痛发红、视物模糊等。由于面瘫患者的患侧眼睑闭合不全或不能闭合,瞬目动作及角膜反射消失,角膜长期外露,易出现流泪、疼痛、发红、视物不清等不适感,甚至出现眼内感染,因此,临床医生往往会给予滴眼液局部治疗,每日滴眼数次。然而,笔者于2000年1月-2009年1月对来本院诊治的340例闭目露白面瘫患者眼部使用滴眼液与不用眼滴液2种情况进行临床比较,发现用滴眼液的面瘫患者眼部康复的时间远远长于未用过滴眼液的面瘫患者。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340例均为2000年1月-2009年1月曾在本院接受针灸配合药物治疗的闭目露白面瘫患者。其中男163例,女177例;年龄4~78岁,平均36.5岁。按患者就诊时间和治疗中是否用滴眼液随机分为使用滴眼液组(观察组)212例和未用滴眼液组(对照组)128例进行观察。2组在年龄、性别、病程、伴随症状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表1 2组面瘫患者基本情况比较(略)
1.2 病例纳入标准
诊断符合面瘫病,并出现患侧眼部眼睑闭合不全或不能闭合而表现为闭目露白的患者;病程在20 d内;排除原有眼部疾病者。
1.3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都给予相同的针灸及对症药物治疗,嘱患者每日早晚用热毛巾湿敷患侧眼部2~5 min。观察组根据患者病情给患侧眼部使用对症的滴眼液,如氯霉素滴眼液、阿昔洛韦滴眼液等,每日滴眼3~5次。眼部出现疼痛发红或有感染迹象者加眼罩保护。对照组患者眼部有流泪但无疼痛、发红,病情轻微者,无须用药。若眼部出现疼痛、发红,或有眼内感染迹象者,给予对症的眼膏如氯霉素眼膏等,在睡前眼部热毛巾湿敷后涂入患眼,每晚1次,平时加眼罩保护,疼痛、发红等伴随症状消失即停用眼膏。
1.4 观察方法
2组均以治疗10 d为1个疗程,在1月内以10 d为1个时间段进行眼部康复例数情况比较,超过1个月以康复及好转例数进行比较。
1.5 疗效标准
康复:患者眼睑自然闭合严密,伴随症状完全消失,与正常眼部无区别。好转:患者眼睑自然闭合较原来改善,但不够严密,用力闭目方可闭合严密,伴随症状消失。无效:患者眼睑用力闭合仍闭目露白。
2 结果
2组患者在其他治疗方法一致的情况下,观察组使用滴眼液后眼部康复时间比对照组长(P<0.05)。说明滴眼液的冷刺激作用对面瘫患者的眼部康复产生负面影响。见表2。表2 2组面瘫患者康复情况比较(略)
3 讨论
中医认为,面瘫的发生最根本的原因是人体正气虚弱,气血亏虚,致面部脉络空虚,风、寒、湿等外邪乘虚而入,侵犯面部筋脉,以致气血阻滞,肌肉迟缓不收而成。口眼歪斜、眼睑闭目露白是本病的典型症状。由于眼睑开合功能失司,眼部保护屏障功能减弱,外邪入侵,易出现迎风流泪、疼痛、发红、视物模糊等伴随症状,甚至出现眼内感染等并发症。医者往往会给予滴眼液来改善这些伴随症状及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但避风寒是面瘫患者很重要的防护措施,而滴眼液的冷刺激作用却属于寒性刺激。虽然滴眼液有消炎、清洁眼部防止感染的作用,但对于正处于脉络空虚的面瘫患者,眼部给予寒性刺激,无异于雪上加霜,非常不利其康复。因此,笔者认为,对面瘫患者应慎用滴眼液,必要时可用睡前涂眼膏的方法代之,既可减少冷刺激的次数,又延长了眼部用药时间。另外,面瘫患者的眼部清洁护理非常重要,注意眼部的防护以防止眼内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平时最好戴眼罩,这样既可避免使用滴眼液产生的冷刺激作用,又有利于眼部的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