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肺癌;肺瘤平膏Ⅱ号;化疗;西医结合">中西医结合疗法;气阴两虚;生活质量
2005年4月-2008年4月,笔者采用肺瘤平膏Ⅱ号联合化疗治疗气阴两虚型Ⅲ~Ⅳ期非小细胞肺癌38例,并与单纯化疗40例作对照,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选择
依据《新编常见恶性肿瘤诊治规范》[1]原发性支气管肺癌诊断标准,按1997年国际抗癌联盟(UICC)TNM分期标准,选择Ⅲ~Ⅳ期非小细胞肺癌首次治疗患者;体能状态分级(Karnofsky)评分≥70分;估计生存期在6个月以上;中医辨证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2]气阴两虚型辨证标准者。气阴两虚证见:咳嗽有痰或无痰,神疲乏力,汗出气短,口干发热或午后潮热,手足心热,时有心悸,纳呆腹胀,便干或稀,舌质红,苔薄,或舌质胖嫩有齿痕,脉细数无力。
1.2 一般资料
78例病例来自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肿瘤科及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肺瘤平膏Ⅱ号+化疗)和对照组(单纯化疗)。其中试验组38例,男性24例,女性14例,年龄40~75岁;对照组40例,男性28例,女性12例,年龄40~75岁。2组患者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2组均接受化疗。一线方案:DDP+NVB,NVB 25 mg/m2,静脉滴注d1、d8;PDD 25 mg/m2,静脉滴注d1-3,21 d为1个周期;二线方案:DDP+Taxol,Taxol 75 mg/m2,静脉滴注d1、d8, PDD 25 mg/m2,静脉滴注d1-3,21 d为1个周期。每例患者化疗至少完成2个周期,2组肾功能低下者可用CBP 300 mg/m2代替PDD。试验组在化疗基础上口服肺瘤平膏Ⅱ号(广安门医院制剂,主要由黄芪、西洋参、冬虫夏草、桃仁、红花、白花
蛇舌草等组成),20 g/次,温开水冲服,日2次,共服药6个月。
3 疗效评价
3.1 中医证候疗效评定
根据临床症状分4级计分[3]。0级:无症状;1级:轻度;2级:中度;3级:重度,分别计0、1、2、3分。评价方法:治疗前后症状分数分别相加总计积分情况比较。显效:症状消失,或症状积分减少≥2/3;有效:症状减轻,积分减少≥1/3,不足2/3;无效:症状无减轻或减轻不足1/3。
3.2 生存质量
生存质量按Karnofsky评分进行评定[1]。治疗后Karnofsky评分提高或降低大于10分者为“提高”或“降低”,“提高”或“降低”未超过10分者为“稳定”。
3.3 近期疗效
依据WHO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按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稳定(SD)、进展(PD)评定。瘤体稳定时间计算为治疗之日起至肿瘤复发不足PD标准之日为止,以月为单位计算。
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数资料分类构成组间比较采用X列卡方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
5 结果
(见表1~表4)表1 2组患者中医证候疗效比较(略)注:2组比较,P<0.01(秩和检验)表2 2组患者近期疗效比较(略)注:2组比较,P>0.05(χ2检验)表3 2组患者瘤体稳定时间比较(略)注:2组比较,P<0.05(χ2检验)
表4 2组患者生存质量(Karnofsky评分)比较(略)注:2组比较,P<0.01(χ2检验)
6 讨论
目前,虽然中医各家对肺癌的病因病机认识不尽相同,但不外乎正气虚损和邪毒内聚两个方面,本虚标实是肺癌最重要的病机特点。肺癌是全身性疾病的一个局部表现,是因虚而致病,因虚而致实,临床患者多见气阴两虚、阴虚内热,局部的实邪可为气滞、血瘀、痰凝、毒聚等不同的病理变化。中医在治疗肺癌时应紧扣本虚标实的病机,应用扶正祛邪的治疗原则,辨证施治,发挥中医药的特色。
朴炳奎教授长期从事肿瘤临床及其实验研究,逐步探索出以益气养阴、解毒抗癌、活血化瘀相结合的基本治疗大法,并结合现代研究筛选结果研制出“肺瘤平膏Ⅱ号”。肺瘤平膏Ⅱ号主要由黄芪、西洋参、沙参、麦冬、冬虫夏草、桃仁、红花、黄精、白花蛇舌草、拳参、败酱草等组成,具有益气养阴、解毒化瘀的功效。方中以黄芪、西洋参、沙参、麦冬益气养阴;同时加入党参、白术等药物,具有健脾益肺的功效,体现了“培土生金”、“虚则补其母”的治则;桃仁、红花活血化瘀,能改变全血粘度,减少转移,促进抗癌中药免疫活性细胞进入瘤体从而达到抗癌和提高免疫力的作用;并配以白花蛇舌草、拳参、败酱草解毒抗癌。诸药合用,共奏益气养阴、活血化瘀、解毒抗癌之功。前期的研究结果显示,肺瘤平膏Ⅱ号对血小板的激活和粘附具有抑制作用,进而影响恶性肿瘤的转移过程[4];可以升高抗凝血酶Ⅲ活性水平,减少肿瘤患者的血栓形成,减轻转移的发生,缓解肿瘤患者高凝状态[5];能够调节DC抗原递呈功能,提高机体的抗肿瘤免疫监视功能[6]。
NP/TP方案被认为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实际有效的方案。因此,我们采用NP或TP方案加肺瘤平膏Ⅱ号治疗Ⅲ~Ⅳ期非小细胞肺癌,与单纯NP或TP方案对比,结果显示,虽然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试验组在稳定瘤体方面较对照组有优势,在改善临床主要症状,提高生存质量方面均好于对照组,体现了晚期肺癌患者长期带瘤生存,最大限度提高生活质量的思想。
笔者认为,在疗效评价中,若将MR检查、“稳定”或“无变化”纳入有效范围,能够更客观地反映中医药治疗肺癌在稳定瘤体方面的优势。肿瘤的稳定及缓解是晚期患者长期生存及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与肿瘤相关的主要症状变化是对肿瘤客观疗效评价的补充,中医疗效评价应重视证候量化、注重借鉴西医所提出的生存质量评价,建立肿瘤患者辨证分型标准及相应主次症的量化值是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疗效评价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高正光.新编常见恶性肿瘤诊治规范·原发性支气管肺癌分册[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1998.19-20.
[2]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378-388.
[3] 林洪生,李树奇,朴炳奎.中医治疗晚期肺癌的疗效评价方法[J].中国肿瘤,2000,9(8):354-355.
[4] 张培彤,朴炳奎,孙桂芝,等.肺瘤平二号对中晚期肺癌患者血小板表面糖蛋白表达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20(1):31-33.
[5] 李树奇,林红生,张宗歧,等.肺瘤平对中晚期肺癌患者血液流变学和抗凝血酶Ⅲ影响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1995,1(2):84-88.
[6] 郑红刚,朴炳奎,林洪生,等.肺瘤平膏及其拆方对树突状细胞抗原递呈功能影响的分子机制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7,25(6):1133-1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