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小儿厌食症;中医外治法;综述
小儿厌食症是儿科常见病,以长时间食欲减退、厌恶进食,甚至拒食为主要临床表现。近年来,临床运用外治法治疗小儿厌食症的报道日趋增多,其疗效令人满意。笔者现就相关文献整理如下。
1 手法
1.1 捏脊疗法
崔氏等[1]选择109例缺锌的厌食症患儿进行临床研究,治疗组主要使用捏脊疗法,从长强到大椎捏3遍,然后提捏3遍,以听到响声为最佳效果,再配合辨证选穴点压。对照组口服甘草锌颗粒,每日1次,7 d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8%,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简氏等[2]治疗45例厌食患儿,使用常规捏脊法5次,捏第3次时,每捏3把,将皮肤提起1次,重提脾俞、胃俞,每日1次,1月为1个疗程,连续3个疗程。结果痊愈20例,显效10例,有效1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8%。韩氏等[3]将厌食患儿分脾胃气虚、肝旺脾虚、脾胃阴虚、脾胃不和4型,采用相同的捏脊方法,结果显示,不同证型采用捏脊治疗疗效都较显著,且没有明显区别,说明捏脊疗法对中医辨证的以上4型都适用。
1.2 多部位多手法治疗
崔氏[4]先用捏脊法,捏3次提1次,重复6遍。然后选双侧足三里、内关、肾俞、脾俞、胃俞、天枢、气海,用拇指纹面按压,每穴3 min。每日1次,21 d为1个疗程,治疗70例,显效36例,好转29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2.84%。杨氏等[5]则是根据不同的辨证分型,给予不同的手法治疗。①脾失健运型,用分阴阳,补脾土,补肾水,推板门,揉一窝风,逆运内八卦,推四横纹;②脾胃气虚型,用补脾土,补肾水,清板门,逆运内八卦,推四横纹,补胃经,推三关;③胃阴不足型,用补脾土,清胃经,补肾水,推板门,推四横纹,揉小天心。共治疗175例,总有效率为98.29%。季氏等[6]采用人参、白术、茯苓、山药等药物共研细末,用酒精浸泡,加入适量凡士林后,用微火加热再过滤冷却配制成消食膏,作为按摩介质使用,采用补脾经,掐揉四横纹,运内八卦,按揉中腕、足三里,摩腹,按揉脾俞、胃俞,捏脊等方法。每次15 min,每日1次,6次为1个疗程。治疗30例,总有效率为90.0%。
2 贴敷
2.1 敷脐
孙氏[7]将大黄、槟榔、高良姜、白豆蔻等药粉碎为细的粉末,提炼精制为膏状,敷于神阙,每日1次,每次12 h,7~10 d为1个疗程,治疗500例,痊愈447例,好转36例,无效18例,总有效率为96.6%。田氏[8]将芒硝、丁香、鸡内金、山楂、桃仁、砂仁、莱菔子、木香等药粉3 g用米醋调成丸状敷神阙,胶布块固定24 h,休息24 h,10次为1个疗程。与口服有机锌片做对照。治疗组在症状及体征方面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朱氏等[9]将九香虫、丁香、白术、砂仁等药研为细末,以食醋调为糊状,敷于脐上,每日换药1次,7 d为1个疗程,一般用2~3个疗程,总有效率为91.18%。王氏等[10]选取表面磁场强度为20~80 MT的永久圆磁片用纱布包裹后,于每晚睡前贴敷于神阙,次晨取下,治疗剂量:1周岁小儿用20 MT,1周以上每增加1岁,剂量增加10 MT,4周为1个疗程。治疗140例,1个疗程后,显效87例,好转35例,无效18例,总有效率为87.1%;治疗2个疗程后,显效者未有反复的迹象,而好转者经继续治疗均收到了较为明显的效果。
2.2 多穴位贴敷
吉氏等[11]将吴茱萸、木香、苍术、炒莱菔子、炒鸡内金等药研成细末,用米醋和蜂蜜调成膏剂,贴于神阙和中脘。对60例患儿进行观察,总有效率为87.88%。高氏等[12]将党参、白术、木香、肉桂、黄芩、山药等药物等量加工成粉末,贴敷于神阙、中脘、气海、关元等,于睡前敷药,3 d后取下,间隔4 d再敷,连敷3次为1个疗程,治疗37例,总有效率为97.3%,且其疗效显著高于口服小儿消食片的对照组。
2.3 贴敷结合理疗
郭氏[13]用肉桂、沉香、炒白术、小茴香、莱菔子3份,莪术、木香2份,共研细末,取白醋适量调匀做成直径约2.5 cm薄饼,每次在生物波经络通治疗仪的两个药物电极圆形凹槽中填放适量,然后分放在中脘、左侧通谷2个穴位上,用远红外热疗带固定,热敷强度选择4~5,脉冲强度选择4~7,作用时间20~25 min,取下电极板,将药贴继续固定于皮肤上,3 h左右揭掉。每日1次,15 d为1个疗程。治疗78例,治愈70例,好转5例,未愈3例,总有效率96.1%。
3 针刺
3.1 刺四缝
林氏等[14]用三棱针刺入患儿双手四缝约1分深,挤出淡黄色液体,7 d点刺1次,直到刺后不再有黄白色黏液为止。治疗14 d为1个疗程。结果痊愈62例,好转1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7.5%。胡氏等[15]用一次性采血针,点刺四缝,并用双手挤压出淡黄色液体为度,治疗186例患儿,痊愈152例,好转30例,无效4例,痊愈率为81.70%,总有效率为97.8%。
3.2 多穴位点刺
刘氏等[16]选择点刺四缝、内关、中脘、足三里、三阴交,伴有腹胀者点刺天枢,每周1次,3~5次为1个疗程。治疗420例患儿,经3次治愈330例,4次治愈60例,5次治愈30例。杨氏[17]将厌食患儿分为脾胃气虚和胃阴不足2型,其中脾胃气虚者点刺胃俞、脾俞、中脘、章门、足三里、公孙,胃阴不足者点刺足三里、内庭、太溪、胃俞;若大便干结加支沟、天枢。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32例患儿治疗后,均食欲转佳、食量增加,面色转华润或体重渐升,总有效率88.9%。
3.3 子午流注针刺
易氏[18]认为,用子午流注针法,即以1日12时辰配合脏腑按时开穴,在脾胃二经之流注时间辰、巳二时选穴针刺能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故于每日上午辰(7-9时)、巳(9-11时)二时选取点刺双侧手四缝及足三里、太白,平补平泻针法,每隔2 d针刺1次;与每日下午任意时间取穴治疗的对照组比,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4%,对照组87.5%(P<0.05)。
3.4 耳穴贴压
高氏[19]选耳穴脾、胃、饥点、交感、皮质下、神门、大肠,将王不留行籽固定在所选穴位上,每次按压2~3 min,使患儿产生酸、麻、胀痛感,每日按压3~4次,3~4 d更换1次,两耳交替施治。治疗68例患儿,最长治疗60 d,最短治疗10 d,大部分治疗30 d左右。结果显效25例,有效28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为77.8%。
3.5 穴位注射法
武氏等[20]用维生素B12于足三里注射,每侧注射0.25 mg,3 d 1次,再针刺四缝,挤出黄水,7 d为1个疗程,治疗50例,痊愈33例,显效13例,好转3例,无效1例。胡氏等[21]用复方丹参针注射于双侧足三里,各1 mL,并配合推拿手法,穴位注射每日1次,5 d为1个疗程,治疗68例,治愈50例,好转18例。武氏等[22]用2%利多卡因注射足三里,在足三里处快速进针后强刺激1 min,引起酸麻胀痛针感后,注入利多卡因,然后以捏脊、推法、拿法等作用于华佗夹脊穴15 min左右,连续治疗10 d为1个疗程。治疗120例,其中治愈118例,有效2例,治愈率为98.3%,有效率为100%。
4 灸法
4.1 艾灸
鲍氏等[23]用艾条灸足三里,约15~20 min,每日1次,连续1周,以后每周2~3次,35例1周后均有明显效果,坚持2~3个月后,患儿食欲皆恢复正常,治愈率100%。孙氏等[24]取中脘、胃俞,两穴轮流艾灸,每穴约灸15~20 min,每日治疗1次,配合健脾开胃合剂,连续服用1~3个月。治疗30例患儿,1个月取效者11例,2个月取效者15例,3个月取效者4例,总有效率为100%。
4.2 壮线点灸
王氏等[25]用壮医药线点灸治疗小儿厌食,药线选用广西壮医医院制剂室提供的标准Ⅱ号线。主穴:脐周四穴、足三里、脾俞、四缝。脾胃不和加内关、里内庭;脾胃气虚加章门、中脘、阴陵泉;脾胃阴虚加肝俞、肾俞;肝旺脾虚加期门、阳陵泉。将壮医药线点燃后,把火星线头点压于穴位上,时间1 s,一按火灭即为1壮,每穴灸5壮,每周治疗2次,每次2~3个穴位,交替选穴,4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73例,其中治愈59例,好转7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90.41%。
5 综合疗法
李氏[26]取双侧足三里,直刺进针,行捻转手法,不留针,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配合推拿疗法,背部自上而下推摩3~5遍,捏脊15次,重提脾俞、胃俞、肝俞,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治疗85例,结果痊愈52例,显效33例,总有效率为100%。王氏等[27]先用推拿法,用清补脾经,揉板门,逆运内八卦,推大肠穴,揉足三里,摩腹,捏脊,1次/d,7 d为1个疗程。然后针刺四缝,2~3 d 1次,7 d为1个疗程。治疗60例,结果治愈46例,好转1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83%。李氏等[28]采用按揉板门,分推肋弓,按揉中脘、天枢、足三里,捏脊,按摩,揉脾俞、胃俞,再配合敷脐治疗,每日1次,5次为1个疗程。治愈40例,好转23例,无效2例,有效率达96.8%。王氏[29]选取胡椒、丁香、樟脑、牵牛子等份研末,以凡士林适量调成膏热熨于脐部及大肠俞,2 d换药1次,5次为1个疗程;同时施与针刺疗法,先点刺四缝,再针刺两侧足三里、公孙,连续运针10余下后即出针,2 d针刺1次,5次为1个疗程。治疗50例,结果痊愈41例,有效9例,总有效率为100%。
6 其他
虞氏[30]采用上海医药激光仪器厂生产的H8-4D氦氖激光治疗仪,波长0.632 μm,频率50 Hz,输出功率最大16 mW。选取中脘、下脘、双侧足三里,每次每穴照射20 min,每周1次,4次为1个疗程;同时配合挑刺四缝。治疗40例,结果治愈28例,好转9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2.5%。陈氏等[31]采用穿山甲、生鳖甲、龟甲、使君子、太子参、炒白术、冰片等共研极细末,取适量装入兜肚中,让患儿昼夜佩戴,使红芯对准脐眼(神阙),5 d为1个疗程。治疗148例,总有效率为95.27%。
7 讨论
中医外治法具有方便、安全、有效、易被接受等特点,尤其在改善症状、减少复发方面有独到优势,因此,越来越受到患儿及其家长欢迎,临床应用前景广阔。
目前,对中医外治法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临床治疗总结远较基础实验研究多,但由于存在较多的外治流派,众多外治法无统一的规范化诊疗方案,其临床疗效判断缺乏统一、公认、权威性的客观金指标,仅仅是局部一定范围的疗效观察与总结,所以,其可重复性差,也不便推广。相关药理学研究多为复方自拟制剂,缺乏对有效方药作用机理的深入研究和总结,阻碍了中医外治法的发展,也成为了今后研究中医外治法的主要任务。
笔者认为,今后要深入研制能符合小儿厌食症的动物模型,尽快制定临床诊断和疗效评价标准,并通过进一步的实验研究,揭示中医药外治疗法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作用靶点及作用机理。
参考文献
[1] 崔 霞,王素梅,吴力群.捏积疗法对小儿厌食症肠粘膜吸收功能的影响[J].辽宁中医杂志,2008,35(3):439.
[2] 简应敏,吴高鑫.捏脊治疗脾胃气虚型小儿厌食症45例疗效观察[J].中医儿科杂志,2007,3(3):50-51.
[3] 韩 斐,连凤梅,万素君,等.捏脊治疗不同证型小儿厌食症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7,14(10):55.
[4] 崔 壹.推拿疗法治疗小儿厌食症临床观察[J].吉林中医药,2006,26(7):39-40.
[5] 杨连松,时秋菊,邢丽君.推拿治疗小儿厌食症175例[J].河北中医, 2005,27(3):201.
[6] 季 远,毛树文,朱媛慧.膏摩治疗脾胃气虚型小儿厌食症疗效观察[J].福建中医药,2007,38(2):26.
[7] 孙凤英.“厌食一贴灵”治疗小儿厌食症500例[J].中医儿科杂志, 2006,2(3):32.
[8] 田 霞.中药敷脐疗法治疗小儿厌食症55例[J].中国民间疗法,2007, 15(7):15.
[9] 朱云群,林 乔.中药敷脐治疗小儿厌食症疗效观察[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6,9(2):41.
[10] 王 频,周 波.磁片神阙穴贴敷治疗小儿厌食症140例[J].中国民间疗法,2002,10(4):26.
[11] 吉训超,许 华,李宜瑞,等.穴位敷贴治疗小儿厌食症61例临床研究[J].新中医,2007,39(6):38-39.
[12] 高世泉,殷 旭,刘贵云.穴位贴敷治疗小儿厌食症70例[J].中医外治杂志,2005,14(5):16-17.
[13] 郭转玲.中药外敷结合理疗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临床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2008,35(4):563.
[14] 林 昱,佟秀梅.刺四缝疗法治疗小儿厌食症80例[J].中医研究,2008, 21(5):47.
[15] 胡定柱,李晓艳.刺四缝治疗小儿厌食症[J].湖北中医杂志,2007, 29(11):57.
[16] 刘英才,亓秀英,侯冬梅.点刺为主治疗小儿厌食症420例[J].上海针灸杂志,2005,24(9):31.
[17] 杨雪梅.针刺治疗小儿厌食症[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7,28(3):307.
[18] 易蔚乔.子午流注针法治疗小儿厌食症36例[J].湖南中医杂志,2003,
19(3):30.
[19] 高继新.耳穴贴压王不留行治疗小儿厌食68例[J].现代中医药,2006,
26(5):49.
[20] 武建坡,潘爱民.针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小儿厌食50例[J].中国社区医师,2005,7(12):72.
[21] 胡含慧,方名湧,徐志荣.推拿加复方丹参注射剂穴位注射足三里治疗小儿厌食症[J].江西中医药,2003,34(2):21.
[22] 武 亮,关丽荣,杨 滨.利多卡因注射足三里穴为主辅以推拿华佗夹脊穴治疗小儿厌食症临床研究[J].针灸临床杂志,2002,18(11):13.
[23] 鲍连凤,颜景红.艾灸足三里治疗小儿厌食[J].山东中医杂志,2004,
23(5):278.
[24] 孙敬青,张海文,王 骜,等.艾灸合药物治疗小儿厌食症30例[J].四川中医,2004,24(6):388.
[25] 王小平,李异莲.壮医药线点灸治疗小儿厌食症73例疗效观察[J].中医儿科杂志,2007,3(5):50-51.
[26] 李 娟.针刺足三里配合推拿治疗小儿厌食症85例临床观察[J].实用医技杂志,2005,12(12):3492.
[27] 王 琳,王宏峰.推拿加针刺四缝穴治疗小儿厌食症60例[J].中医儿科杂志,2006,2(3):40-41.
[28] 李耀华,马 戈.按摩加敷脐治疗小儿厌食症的观察及护理[J].河南中医,2007,27(6):67.
[29] 王远华.穴位贴药配合针刺治疗小儿厌食症[J].中国民间疗法, 2006,14(4):58.
[30] 虞盟鹦.氦氖激光穴位照射为主治疗小儿厌食症40例[J].江苏中医药,2003,24(4):40.
[31] 陈 莉,刘静宇,王新元.脐疗兜肚在小儿厌食148例中的临床应用[J].中医外治杂志,2003,1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