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方苦参结肠溶胶囊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13284 日期:2025-08-25 来源:论文网

     作者:仝战旗,吴整军,赵美玲,杨波,陈丙跃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复方苦参结肠溶胶囊;湿热内蕴;中医疗法

溃疡性结肠炎临床表现较为复杂,常反复发作,病情迁延难愈,为疑难病之一。中药治疗具有一定优势。笔者采用复方苦参结肠溶胶囊对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辨证属湿热内蕴证者进行了临床观察,疗效满意,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采用多中心、随机、单盲、阳性药平行对照试验设计,由沈阳军区总医院牵头,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北京军区总医院、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4家医院共同完成。选择患者48例,其中治疗组24例,对照组24例。48例中脱落1例(对照组0例、治疗组1例),2组间脱落率的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安全数据集(SS)共47例(对照组24例、治疗组23例);全分析集(FAS)共47例(对照组24例、治疗组23例);符合方案集(PP)共47例(对照组24例、治疗组23例)。2组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类型、病情程度、中医证候评分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具有可比性。表1 2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略)

  1.2 纳入标准

  ①符合溃疡性结肠炎诊断[1],类型包括慢性复发型、慢性持续型、初发型,但不包括爆发型;均为活动期患者;病情程度包括轻、中、重者。②中医辨证为湿热内蕴证者[1]。③溃疡性结肠炎发作期患者。④年龄在18~65岁;女性受试者应在试验期间采取严格的避孕措施,或者已进入绝经期、绝经3个月以上,或者已经接受绝育。⑤患者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给药方法

  治疗组:予复方苦参结肠溶胶囊(北京中惠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041101),4粒/次,3次/d。对照组:予柳氮磺吡啶片,初始剂量为3片/次,3次/d;如无胃肠道反应,则逐日增至4片/次,4次/d;症状好转后可逐渐减至维持量,2片/次,
3次/d。给药周期为8周。

  1.4 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检查结肠镜,观察黏膜病变改善情况;采用症状积分法观察中医证候及单项症状改善情况,评定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观察2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治疗前后检测血、尿、便常规及肝功能、肾功能、心电图,评价其安全性。

  1.5 疗效标准

  1.5.1 溃疡性结肠炎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对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的建议”制定[2]。完全缓解:临床症状消失,结肠镜检查黏膜大致正常;有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结肠镜复查黏膜轻度炎症或部分假息肉形成;无效:临床症状、结肠镜及病理检查无改善。

  1.5.2 黏膜病变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结肠镜复查黏膜病变恢复正常,或恢复程度达2级以上,或溃疡病灶已形成瘢痕;有效:结肠镜复查黏膜病变恢复程度达1级以上;无效:结肠镜复查黏膜病变改善未达到以上标准,甚至加重者。

  1.5.3 中医证候疗效判定标准

  临床控制: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证候积分减少≥90%;显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70%;有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证候积分减少≥30%;无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均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证候积分减少不足30%。

  1.5.4 临床症状疗效判定标准

  痊愈:症状消失;显效:症状明显好转,单项积分减少2个级别;有效:症状好转,单项积分减少1个级别;无效:症状无变化或加重者。

  1.6 统计学方法

  本试验的疗效比较采用FAS和PP进行分析,综合疗效的评估采用按中心分层的CMH-卡方检验对2组进行比较,计算例数、百分数,同时考察中心效应和多中心分析。采用考虑中心效应的CMH方法进行分析。单项中医症状评分评估采用试验前后等级变化情况,用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安全性分析采用SS进行。所有的统计检验均采用双侧检验,P≤0.05被认为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采用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溃疡性结肠炎黏膜病变疗效

  (见表2)表2 2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黏膜病变疗效比较(略)注:2组比较,P=0.392

  2.2 临床疗效

  (见表3)表3 2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临床疗效比较(略)注:2组比较,P=0.351

  2.3 中医证候疗效

  (见表4)表4 2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医证候疗效比较(略)注:2组比较,P=0.495

  2.4 单项症状改善情况

  2组肛门灼热改善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其余各项症状改善情况,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5 安全性评价

  治疗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3.0%(3/23),其中腹痛1例,胃部不适1例,胃疼1例;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8.3%(2/24),其中口腔溃疡1例,咽痛1例,不良事件发生率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溃疡性结肠炎属于中医“肠辟”、“肠风”、“脏毒”、“泄泻”等范畴。病因与六淫侵袭,尤其是湿热之邪及饮食所伤、情志郁结、禀赋不足等有关。因脾恶湿而喜燥,外来湿邪最易困脾,脾失健运,水谷混杂而下;湿蕴日久化热,湿热内犯,扰乱脾胃,郁蒸肠腑,运化失司,气血阻滞,热毒壅盛,血腐肉败,化为脓血,便泻而出,故见大便脓血、腹痛腹泻等症。饮食过量,致宿食停滞,损伤脾胃,运化失常;或恣食油腻,湿热内蕴,气血壅滞肠腑,化为脓血;或过食生冷不洁食物,损伤脾胃,脾失健运,水湿内停,生冷伤阳,中阳遏伤,湿从寒化,寒湿滞肠,气血凝涩,化为白冻黏液,从便而出。忧郁恼怒,情志郁结,以致肝不条达,失于疏泄,肝气横逆,乘脾犯胃,脾胃受制,气血滞涩,饮食难化,日久胶结,可渐成泻下赤白粘冻。禀赋不足,先天无以养后天,脾肾不足,健运失常,均导致湿热蕴结大肠,发为本病。

  针对本病病机,治疗应以清热燥湿、解毒敛疮、凉血止血为法。复方苦参结肠溶胶囊以苦参为君,其味苦性寒,归肝、大肠、心、膀胱经,清热燥湿、止血止痢,《神农本草经》曰苦参“主心腹结气,癥瘕积聚,黄疸,溺有余沥,逐水,除痈肿,补中,明目止泪”。地榆苦酸而涩、微寒,归肝、大肠经,凉血止血、解毒敛疮,《本草纲目》记载:“地榆,除下焦热,治大小便血证。止血,取上截切片炒用,其梢则能行血,不可不知。”青黛咸寒无毒,归肝、肺、胃经,清热解毒、凉血消斑,《本草经疏》曰青黛“解毒除热,固其所长,古方多用之于诸血症者”,与地榆合用可加强苦参清热凉血、止血止痢之力,故共为臣药。白及苦甘而涩、微寒,归肺、肝、胃经,收敛止血、消肿生肌,以助佐君臣。甘草味甘性平,归心、肺、脾、胃经,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缓急止痛、调和诸药,以为使。诸药相伍共奏清热燥湿、解毒敛疮、凉血止血之效。

  本临床观察初步表明,复方苦参结肠溶胶囊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湿热内蕴证)疗效与柳氮磺吡啶片相当,不良反应轻微。值得进一步进行Ⅱ期、Ⅲ期临床研究。

参考文献


 [1] 陈治水,危北海.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西医结合">中西医结合诊断、辨证和疗效标准(试行方案)[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4,14(4):239-240.

  [2]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分会.对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的建议[J].中华消化杂志,2001,21(4):236-239.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