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参山楂饮治疗高脂血症临床观察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13248 日期:2025-08-25 来源:论文网

【关键词】 高脂血症;红参山楂饮;中医疗法

2003年8月-2007年12月,笔者采用红参山楂饮治疗高脂血症患者121例,并与辛伐他汀治疗结果进行对比,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门诊及住院高脂血症患者194例,均符合1997年《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委会血脂异常防治对策专题组制定的“血脂异常防治建议”标准[1]。治疗前2次血清总胆固醇(TC)均≥5.6 mmol/L,或三酰甘油(TG)≥1.7 mmol/L,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0.9 mmol/L。按数字随机法分为2组。治疗组121例,男67例,女54例;年龄40~70岁,平均55岁;病程最短2个月,最长6年;其中TG增高者46例,TC增高者43例,两者均增高者32例;并发高血压者8例、冠心病者25例。对照组73例,男44例,女29例;年龄38~70岁,平均53岁;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9年;其中TG增高者34例,TC增高者23例,两者均增高者16例;并发高血压者4例、冠心病者17例。2组患者年龄、病程、血脂增高程度等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辛伐他汀20 mg口服,每日1次;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红参山楂饮。药用红参10 g、生山楂30 g泡水代茶饮,频服。3个月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停药3 d复查血脂。

  1.3 观察指标

  观察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治疗前后检测血清TC、TG、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采血前素食3 d,采血前一餐禁饮酒;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检测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

  1.4 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有关标准制定。显效:血脂检查达到以下任何1项者,TC下降≥20%,TG下降≥40%,HDL-C上升≥0.26 mmol/L;有效:血脂检测达到以下任1项者,TC下降≥10%但<20%,TG下降≥20%但<40%,HDL-C上升≥0.104 mmol/L但<0.26 mmol/L;无效:血脂检测未达到以上标准者。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1.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用秩和检验。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治疗组显效38例,有效62例,无效21例,总有效率为82.6%;对照组显效15例,有效30例,无效28例,总有效率为62.6%。2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变化情况

  (见表1)表1 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变化情况比较(略)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2.3 不良反应

  治疗组有6例出现反酸、上腹部不适,服用小剂量保护胃黏膜药症状缓解;3例出现便秘,咽痛不适,但能耐受、坚持治疗。对照组有10例出现腹胀、2例恶心均能耐受,坚持治疗;5例出现轻度转氨酶升高,给予肌酐片及维生素C口服治疗,复查肝功能正常,坚持治疗。所有患者血常规、尿常规、肾功能均无异常。

  3 讨论

  现代医学降脂治疗主要通过抑制外源性脂质吸收;抑制TC、TG的合成;影响血脂的分布、传输和清除;促进TC排泄;改善血液流变学异常5种途径。降脂药他汀类如来适可、舒降之、普拉固之类,以及纤维酸类如非诺贝特,乃至于烟酸类等,虽有一定降脂效果,但随后患者的肝功能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异常,其中最常见的是转氨酶升高。
  
  笔者认为,高脂血症的病机实质为本虚标实,其本为脾胃虚弱,其标为痰浊、瘀血内生,诱因为饮食不节、起居失常等。饮食不节,脾胃虚弱,脾失健运,生湿生痰。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脾失健运,则气血生化不足。痰之既成,阻于血脉,影响气血的运行,导致血瘀,此即所谓痰瘀同病。因此,虚、痰、瘀是本病的主要致病因素。临床上多采用益气活血、祛湿化痰、活血化瘀等治疗方法。红参山楂饮是成都中医药大学急诊科陈绍宏教授验方,由红参10 g、生山楂30 g组成。研究表明,山楂的多种制剂均有降血脂的作用,尤其是山楂提取物对TG有明显的降低作用。红参为补气药,凡五脏脏气不足、体弱气虚时均可应用,活血化瘀与补气法配合应用,补其不足,通其瘀滞,以达到消除瘀阻、疏通血脉、调和气血、消瘀而不伤正气的效果[3]。本临床观察结果表明,红参山楂饮具有降低TC、TG、LDL-C水平作用,各项指标治疗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且服用方便,不良反应小。

参考文献


 [1]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委会血脂异常防治对策专题组.血脂异常防治建议[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7,25(3):1692-1751.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1995.171.

  [3] 刘月玲,陆颂规,彭慧敏,等.三七红参粉对气虚脉弱的高脂血症患者降脂疗效观察[J].中草药,2007,30(4):500-501.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