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绍能,李游,燕东,吴红梅,刘嘉,刘慧敏
【摘要】 目的 测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 对确诊为胃食管反流病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然后采用SF-36量表进行测评,从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8个维度进行评价,同时纳入100例正常人作为测评对照。结果 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均有所下降,其中躯体疼痛、总体健康、社会功能和精神健康方面下降最明显。不同证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生活质量也存在差异,生理功能、生理职能、总体健康和精神健康4个维度得分在4个证型间差异显著。结论 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生活质量明显下降。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病;生活质量;SF-36量表
Abstract: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life quality of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GERD) patients. Methods Classify the definite GERD patients by differentiation of symptoms and signs first, and then evaluate their quality of life from physiological function, physiological role, body pain, general health, activity, social function, affection function and mental health with scale SF-36. At the same time, 100 healthy persons were brought into the study as control. Results The life quality of GERD patients decreased, and the body pain, general health, social function and mental health decreased more obviously. Difference also lies among the life quality of patients of different syndromes, and the scores of physiological function, physiological role, general health and mental health show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mong the four syndromes. Conclusion The life quality of GERD patients decreased obviously.
Key words: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quality of life;scale SF-36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可伴食管黏膜组织损害,其中不伴食管黏膜损伤者称非糜烂性反流病(non-erosive reflux disease,NERD),伴食管黏膜损伤者称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RE)。GERD属于慢性、反复发作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我们以SF-36量表为测量工具,通过与常模的比较,对GERD患者进行生存质量的测评,并比较了不同证型GERD患者生存质量的差异。现报道如下。
1 研究对象
1.1 诊断标准
参照文献[1]。①有反流症状群(与反流相关的症状称反流症状群),包括反流的典型症状:反酸、反流和烧心。②内镜检查:显示累及远端的食管炎,但无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幽门梗阻、呕吐等引起继发性的病因,为内镜阳性的反流患者。③食管24小时pH值监测显示过多的酸反流。④PPI试验阳性。符合①+②或①+③或①+④即可诊断。
1.2 中医辨证分型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肝胃不和型:脘胁胀满或胀痛,吞酸,嗳气,呃逆,情志抑郁,不欲食,善太息,胃脘嘈杂,脉弦。肝胃郁热型:胃脘灼痛,两肋胀痛,嗳腐吞酸,口干口苦,心烦易怒,大便干燥,舌红,苔黄,脉弦数。脾胃虚弱型:胃脘胀满或隐痛,胃部喜温喜按,大便稀溏,乏力,舌质淡、边有齿痕,食少气短懒言,呕吐清水,口淡无味,脉细弱。寒热错杂型:胃脘痞满,遇冷加重,嘈杂反酸,口干口苦,肢冷便溏,嗳
气,纳呆,舌淡,苔薄黄,脉细数。
1.3 病例排除标准
①继发性反流性食管炎:消化性溃疡、消化系统肿瘤、幽门梗阻、卓-艾综合征等;②全身性疾病:硬皮病、糖尿病、严重心血管病;③有贲门、食管、腹部手术史者。
1.4 纳入标准
①符合GERD临床诊断及中医辨证诊断标准;②配合调研。
1.5 常模标准
医院内能正常工作的医务人员和能正常学习的实习学生,无慢性病,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无精神病史。
2 研究方法
2.1 测量工具
采用SF-36量表进行测量,SF-36量表包括10项共36个条目,分为8个维度,分别是生理功能(physical function,PF)、生理职能(role physical,RP)、躯体疼痛(bodily pain,BP)、总体健康(general health,GH)、活力(vitality,VT)、社会功能(social function,SF)、情感职能(role emotional,RE)、精神健康(mental health,MH)。在所有条目中,除第2个条目(健康自我评价变化)外,均被用来计算得分。前4个维度被定义为生理健康内容(physical health components,PHC),后4个维度被定义为心理健康内容(mental health components,MHC)。
2.2 资料收集
采用SF-36量表对GERD患者进行测评,同时纳入100例常模进行生存质量的测评对照;并用自制的GERD证候调查表收集GERD患者的基本情况、临床资料和中医辨证分型。
2.3 计分方法
按照SF-36量表的记分规则计算各条目和维度的原始得分,再用极差法计算各维度的转换分。转换分数=(原始分数-最低可能分数)/(最高可能分数-最低可能分数)。计算GERD患者总样本的8个维度的得分,与常模生存质量进行比较。并进行肝胃不和型、肝胃郁热型、脾胃虚弱型和寒热错杂型之间生存质量比较。
2.4 统计学方法
将患者和常模的生活质量评分输入SPSS11.5进行分析。采用配对t检验来比较患者和常模的总分和各维度得分之间的差异。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来比较肝胃不和型、肝胃郁热型、脾胃虚弱型和寒热错杂型患者之间SF-36生活质量量表的各维度得分之间的差异。
3 结果
3.1 临床资料
2006年10月-2008年12月在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消化科病房和门诊搜集GERD患者,共150例。同时选择该医院医疗人员和实习学生作为常模,共100例。150例GERD患者中,男性61例,女性89例。男女比例为1∶1.46;年龄19~62岁,发病平均年龄44.7岁,发病高峰年龄26~55岁(82%);平均患病时间16.8个月。收集的150例病例中,NERD患者95例,RE患者55例。55例RE患者中LA-A级50例,LA-B级5例,LA-C和LA-D级0例。肝胃不和型25例,肝胃郁热型42例,脾胃虚弱型35例,寒热错杂型38例。100例常模中,男性45例,女性55例。男女比例为1∶1.2;年龄22~60岁。
3.2 生活质量评价
GERD患者在SF-36的总分和各个维度的生活质量积分均有所下降,其中BP、GH、SF和MH下降最明显,PF、RP、VT也同样受到影响,RE虽与常模比较分数仍偏低,但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表1 SF-36量表各维度GERD患者与常模得分比较(略)
3.3 不同证型GERD患者生活质量的比较
PF、RP、GH和MH这4个维度得分在4个证型间差异显著,而总分和BP、VT、SF、RE 4个维度得分在4个证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表2 SF-36量表各维度不同证型GERD患者得分比较(略)
4 讨论
疾病谱的改变和医学的发展导致了健康观和医学模式的转变,健康已不再是简单的没有疾病或虚弱状态,而是生理、心理和社会的完好状态。传统的医疗保健评价方法和指标仅仅关注生命的保存和局部躯体功能的改善,无法体现生物-心理-社会健康的全部内涵。20世纪70年代末,国外医学界将社会学生活质量概念引入医学领域,提出了生存质量的概念。目前对生存质量的定义是:患者对目前状况(包括身体状况、机能状况及所处环境)满意程度的评估,这种评估是患者将目前状况与心目中理想状况相比较而作出的,是一个主观的评价[3]。一般说来,生存质量包括4个方面:①心理状况:正向的心理,如幸福、有希望、被爱、轻松的感觉,和负向的心理,如忧郁、焦虑等。②身体状况:包括身体功能状况及不良症状,即活动能力、自我照顾能力、认知能力以及性功能、生育能力等。③社会的支持与影响:主要包括与家庭、伴侣、朋友、同事的关系及他门所提供的支持程度,包括社会对治愈者提供的就业机会,休息及娱乐的条件。④经济:在相当程度上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4]。
SF-36量表是近年来被国际生存质量评价组织推荐而迅速发展的,先后被翻译成45种不同语种的版本,其质量经过反复评价而得到了全世界的认可。中文版的SF-36量表的研制则是近几年的事。目前,SF-36量表在国际上已广泛应用于一些临床疗效评价、资源分配、计划和决策的制定,以及一般人群和一些慢性疾病如癌症、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等患者的健康测量,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5]。SF-36具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普适性,二是国际性。即它不仅可用于一般人群,还可以用于特殊人群。因此,它已成为目前国际上最为常用的生存质量标准化测评工具之一。SF-36量表通过患者自身健康的主观感觉,包括生理健康、精神健康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测评,综合评价疾病负担和治疗效果,符合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发展模式。
GERD是一种常见的胃肠道动力障碍引起的酸相关性疾病,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肥胖、缺乏运动、高脂饮食的生活方式使GERD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GERD虽然不危及生命,但因它的慢性反复性的症状给患者带来严重的身心影响,几乎生活的各方面都受到影响[6]。因此,生活质量的评价对GERD患者尤为重要。通过中文版SF-36量表对GERD患者生活质量的评价,我们发现:SF-36各个维度的积分均有下降,BP、GH、SF和MH生活质量下降最明显,PF、RP、VT也同样受到影响,RE虽与常模比较分数仍偏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国外有文献报道,GERD患者在SF-36各个维度的积分均有下降,尤其是躯体疼痛、社会职能和精神健康维度下降明显[7],与我们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GERD的中医辨证分型目前尚没有统一标准,本研究选择GERD患者临床最常见的4个证型进行比较,即肝胃不和型、肝胃郁热型、脾胃虚弱型和寒热错杂型。结果显示,PF、RP、GH和MH这4个维度得分在4个证型间差异显著,而其他维度得分在4个证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同时还发现,脾胃虚寒型患者生理健康受影响较大,而肝胃郁热型患者心理健康受影响较大。生理健康是现代医学生存质量的重要内容之一,生理健康方面包括疼痛与不适,精力与劳累疲倦,性生活,睡眠与休息情况,以及身体感觉功能如嗅觉、视觉等。“胃病则气短精神少”、“脾病则倦怠嗜卧,四肢不收,大便泄泻”(《脾胃论·脾胃盛衰论》)。脾主四肢,脾胃虚弱则运化失司,水谷精微不能输布四肢,则倦怠乏力嗜睡诸证悉见,本研究中脾胃虚弱型患者的PF、RP、GH得分最低,生理功能、生理职能和总体健康均属于生理健康内容范畴,这与中医理论之“脾病则倦怠嗜卧”基本一致。心理状态包括对生活前途的自信感,自身思考、学习、记忆、思想集中情况,外貌的自我评价,消极情感如愤怒、压抑、悲伤、焦虑等内容。“七情不舒,遂成郁结,既郁之久,变化多端”(徐春圃《古今医通》)。肝主情志,肝气郁结则情志异常。情志异常日久易引发心理疾病。本研究发现,肝胃郁热患者在心理健康这一维度得分最低,肝气郁结日久化热影响人心理健康,与中医理论相一致。
参考文献
[1] Vakil N, van Zanten SV, Kahrilas P, et al. The Montreal definition and classification of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A global evidence-based consensus[J]. Am J Gastroenterol,2006,101:1900-1920.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第一辑)[S]. 1993.91,96,100.
[3] 蓝 宜,李天霖,王滨燕.生存质量——一种多维的健康评价方法[J].国外医学·社会医学分册,1996,13(3):118-120.
[4] Perneger TV, Leplege A, Etter JF, et al. Validation of a French- language version of the MOS 36-item short form health survey (SF-36) in young healthy adults[J]. J Clin Epidemiol,1995,48(8):1051-1060.
[5] Osborne HR, Hawthorne G, Lew EA, et al. Quality of life assessment in the community-dwelling elderly:Validation of the Assessment of Quality of Life (AQoL) instrument and comparison with the SF-36[J]. J Clin Epidemiol,2003,56(2):138-140.
[6] Revicki DA, Wood M Wiklund.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and severity of symptoms in patients with Barrett’s esophagus and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patient without Barrett’s esophagus[J].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2000, 95(8):1881-1887.
[7] Parameswaran K, Anvari M, Efthimiadis A, et a1. Lipid-laden macrophages in induced sputum are a marker of oropharyngeal reflux and possible gastric aspiration[J]. Eur Respir J,2000,16(6):1119-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