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心肌梗死;心率变异性;人参山楂饮;中医疗法
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是反映心脏自主神经活动的常用定量指标[1]。临床研究发现,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HRV异常降低,相应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及病死率增加,因此,HRV可作为预测心脏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子[2]。本院急诊科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益气活血方药人参山楂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患者临床症状缓解快,心肌酶学、ST段、心律失常等指标的复常时间明显缩短,病死率明显下降。笔者对2005年1月-2008年12月间本院急诊病房收治的应用人参山楂饮中西医结合治疗的非ST抬高急性心肌梗死(NSTEMI)病例的HRV进行了回顾性总结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5年1月-2008年12月本院急诊病房收治的NSTEMI患者,符合2001年12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制定的AMI的诊断标准,排除资料不全、心房颤动、心房扑动、糖尿病、病窦综合征、无室早、记录伴伪差的患者,共142例。其中应用益气活血方药人参山楂饮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共72例(A组),男性45例,女性27例,年龄41~78岁,平均62.1岁;单纯西医治疗的70例(B组),男性43例,女性27例,年龄40~76岁,平均61.8岁。2组患者自发病到入院时间、病情程度、梗死部位、年龄、性别等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另选择本院同期体检中心年龄、性别、检查资料相匹配的健康者70例(C组)作为对照,男46例,女24例,年龄38~80岁。A、B两组患者梗死部位及并发症详见表1和表2。表1 A、B两组患者心肌梗死部位(略)
表2 A、B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略)
1.2 治疗与观察方法
A、B两组均予西医常规治疗,包括降脂、抗凝、抗血小板聚集、β-受体阻滞剂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等综合方法。A组在其基础上予人参山楂饮(人参15 g、山楂30 g、三七粉10 g,温开水冲泡)50 mL代茶饮频服,1剂/d。
所有研究对象均采用多导联同步动态心电图分析系统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剔除伪差,由HRV分析软件自动计算:SDNN(24 h全部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SDANN(24 h每5 min正常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RMSSD(相邻正常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值)、PNN50(相邻正常R-R间期差值大于50 ms的百分数);同时观察A、B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肾功能及血常规变化和住院期间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以及心性猝死情况。
1.3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x±s表示,2组以上比较采用方差分析,采用SPSS10.0版进行统计处理,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恶性心律失常及心性猝死发生情况
(见表3)表3 A、B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恶性心律失常及心性猝死发生情况比较(略)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2.2 治疗前后心率变异性变化情况
(见表4)表4 各组治疗前后心率变异性指标比较(略)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P<0.01;与B组治疗后比较,▲▲P<0.01;与C组比较,△△P<0.01
2.3 不良反应
A组患者不良反应3例,其中恶心1例、头晕1例、口干1例,未予治疗自行缓解。B组患者恶心1例,不影响治疗。2组患者治疗前后肝、肾功能及血常规无明显变化。
3 讨论
临床上选择有效的心脏性猝死预测指标为AMI患者进行危险分层和预后判断,并及时给予有效的干预治疗,对延长其生存时间和存活率有重要的意义。HRV即心率的快慢差异性,是反映自主神经对心脏调节是否保持动态平衡的理想指标, HRV下降提示迷走神经对心脏控制力的下降以及交感神经对心脏控制占优势,从而导致心肌电活动的不稳定性,易发生各种恶性心律失常,如室性心动过速、室颤等,危及生命,因此,HRV降低是预测心脏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子[2-3]。AMI患者HRV降低,可能由于疼痛等直接刺激,使机体处于应激状态,表现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血中儿茶酚胺水平增高,迷走神经功能相对抑制;也可能因缺血和坏死心肌的节段性运动,使心肌节段性神经末梢受到机械性牵拉,其交感传入冲动异常增强引起中枢交感优势,同时节段性运动导致泵血功能下降,通过体液等因素产生反应性中枢交感优势。本组资料结果显示,A、B两组SDNN、SDANN、RMSSD、PNN50均低于C组(P<0.01),提示AMI患者存在自主神经功能损害,与上述结论基本一致。
目前,益气活血方药是中西医结合治疗AMI研究的热点,也是中医治疗AMI的主要方法[4]。相关的研究表明,益气活血方药有改善心肌供血、清除氧自由基、抗脂质过氧化反应、促进冠脉侧枝循环建立、改善心室重构等多方面的作用[5-6]。
本研究显示,A组采用人参山楂饮治疗后SDNN、SDANN、RMSSD、PNN50明显提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治疗后SDNN、SDANN较治疗前提高(P<0.05),RMSSD、PNN50虽有上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后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与治疗前比较明显减低(P<0.05),治疗后A组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数量与B组比较也呈明显的下降趋势,提示人参山楂饮能显著改善AMI患者的HRV,可减少患者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其机制可能与人参山楂饮活血化瘀、抑制血小板聚集、增强冠脉血流量、改善心功能、增加心输出量、降低心肌耗氧量、提高心肌耐缺氧能力以及拮抗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有关[7]。
此外,本研究结果显示,A组AMI患者在常规西药如阿司匹林、ACEI、降脂药等基础上应用人参山楂饮治疗,使HRV明显改善,收到了预期的效果,提示人参山楂饮可能与上述药物有协同作用。
参考文献
[1] 陈思伟,梅克治,郭晓碧,等.心肌缺血和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昼夜心率变异性研究[J].新医学,2000,31(6):332-334.
[2] 富 路,池洪杰.心率变异性的应用及评价[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1, 21(5):269-271.
[3] 伍广伟,林英忠,徐广马,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房颤动的临床和预后意义[J].广西医学,2002,24(8):1143-1145.
[4] 梁 静,石世德.从益气活血法论治急性冠脉综合征[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8,6(10):1200-1201.
[5] 韩丽华,董晓瑞,索红亮,等.益气活血法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左室重构的探讨[J].河南中医,2006,26(1):42-43.
[6] 贺运河,古继红,陈光贤,等.益气活血法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7,5(8):707-708.
[7] 冷建春.人参山楂饮对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影响的研究[J].中国中医急症,2007,16(1):68-6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