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水疗配合功能训练治疗小儿痉挛型脑瘫107例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13089 日期:2025-08-23 来源:论文网

      作者:温元强,董小丽,孔勉,余志华

【关键词】 水疗法;中药;功能训练;脑性瘫痪;痉挛

小儿脑瘫是指由出生前至新生儿期间各种原因导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引起的以中枢性运动功能障碍与姿势异常为主的综合征,其中以痉挛型脑瘫为多,约占脑瘫分型的60%~70%[1]。现代综合康复训练对缓解痉挛型脑瘫患儿的肌张力具有确切疗效,然而其疗程相对较长,尤其是对中、重度痉挛的改善仍然存在一定的难点。笔者在功能训练的基础上,结合中药水疗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所有病例来自于2005年10月-2007年12月在本院儿童康复中心进行康复治疗的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2组:中药水疗配合功能训练组(治疗组)107例,男72例,女35例,平均月龄(19.80±9.96)月;传统水疗配合功能训练组(对照组)102例,男65例,女37例,平均月龄(20.22±11.23)月。2组患儿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根据1989年全国小儿脑瘫专题研讨会讨论通过的脑瘫诊断标准[2]制定:引起脑性瘫痪的脑损伤为非进行性;引起运动障碍的病变部位在脑部;症状在婴儿期出现;有时合并智力障碍、癫痫、感知觉障碍及其他异常;除外进行性疾病所致的中枢性运动障碍及正常小儿暂时性运动发育迟缓。

  1.3 纳入标准

  符合脑瘫痉挛型诊断标准,肌张力≥1+级或痉挛等级轻度及以上,能坚持完成治疗,依从性较好;年龄0.5~4岁;监护人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受试者。

  1.4 排除标准

  其他原因导致痉挛型运动功能障碍,不符合脑瘫诊断标准;合并有严重心、肝、肾疾病的脑瘫患儿;合并有精神病及严重癫痫者。

  2 治疗方法

  2.1 功能训练

  根据患儿年龄和病情,综合运用Bobath、Vojta及上田法进行训练,每日2次,每次30 min,每周5次,3个月为1个疗程。

  2.2 水疗法

  在综合功能训练的基础上,对照组及治疗组分别进行传统水疗及中药水疗的治疗。对照组:采用气泡涡流浴,水温为36~38 ℃,每次30 min,每日1次,每周5次。治疗组:采用气泡涡流浴,水温为36~38 ℃,其中加入由钩藤、桑枝、伸筋草、桑寄生、牛膝等研磨成的中药粉剂20 g,每次30 min,每日1次,每周5次。
  
  2组均以3个月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价。

  3 疗效评价指标及标准

  3.1 痉挛程度

  根据临床痉挛指数(Clinic Spasticity Index,CSI)评分进行评价[3]。①腱反射:0分为无反射;1分为反射减弱;2分为反射正常;3分为反射活跃;4分为反射亢进。②肌张力:0分为无阻力;2分为阻力降低(低张力);4分为正常阻力;6分为阻力轻到中度增加;8分为阻力重度增加。③阵挛:1分为无阵挛;2分为阵挛1~2次;3分为阵挛2次以上;4分为阵挛持续超过30 s。
  
  结果判断:0~7分为无痉挛;8~10分为轻度痉挛;11~13分为中度痉挛;14~16分为重度痉挛。

  3.2 肌张力等级

  根据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评定[4],分0~4级评定,上肢以肘关节、下肢以膝关节为观测对象。

  4 统计学方法

  试验数据均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Wilcoxon秩和检验统计分析,以P<0.05作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5 结果

  (见表1~表3)表1 2组患儿治疗前后CSI评分比较(略)表2 2组患儿治疗前后CSI评分差值比较(略)表3 2组患儿治疗前后肌张力等级分布情况比较(略)注:本组治疗前后比较,u对照组=5.568,P对照组=0.000,u治疗组=7.479,P治疗组=0.000;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u=2.026,P=0.043

  6 讨论

  痉挛型脑瘫病变波及锥体束系统,肌张力增高,表现为运动功能障碍、姿势异常和关节挛缩畸形,给治疗带来困难。现代医学研究显示,药浴具有扩张血管、增加全身血流量、降低血压和血液粘滞度、减少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和加快新陈代谢的作用。皮肤的吸收功能是药浴治疗作用的主要因素,当温度与湿度增加时,皮肤的吸收功能可增加数倍。浴液中的药物离子通过皮肤进入体内,不但增加了病灶局部有效药物的浓度,同时温热刺激扩张局部血管,促进局部和周身的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也有利于药液中的有效成分通过局部作用全身。药物由皮肤吸收可发挥与内治法相似的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扶正祛邪的治疗作用[5]。药物穿透皮肤进入血液循环,可以不经过肝脏的“首过效应”,不刺激胃肠道,且皮肤间层还有储存作用,使药物浓度曲线平缓,避免了“峰谷现象”,提供可预定的和较长的作用时间,维持稳定持久的血药浓度,毒性及不良反应小,使用方便。

  在痉挛型脑瘫的水疗治疗中,加入中药钩藤、桑枝、伸筋草、牛膝、桑寄生等药物可以温经通络、行气活血、熄风止痉、补肾强筋骨,达到降低肌张力、缓解肌痉挛;维持和扩张关节活动度,纠正挛缩;改善感觉功能;改善平衡能力及协调性;有利心理调整等多种功效,从而达到提高运动能力、增大关节活动度的目的;并且,痉挛型脑瘫患儿在药物水疗后再行功能训练,因降低了肌张力,缓解了肌痉挛,使患儿更愿意接受和配合运动功能训练,使运动功能训练疗效更好。
  
  本研究结果表明,在综合功能训练的基础上进行中药水疗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经CSI评价,分值降低程度较传统水疗组大(P<0.05),且经改良Ashworth量表比较,治疗后治疗组患儿肌张力等级分布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中药水疗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在缓解痉挛程度方面优于传统水疗。本研究结果还表明,中药水疗参与治疗脑瘫,其操作简单,安全性高,适于在家庭或社区康复机构中推广使用,为更多的脑瘫患儿提供有效的治疗措施。

参考文献


  [1] 林 庆,李 松.小儿脑性瘫痪[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97.

  [2] 林 庆.全国小儿脑性瘫痪座谈会纪要[J].中华儿科学杂志,1989, 27(3):162.

  [3] 窦祖林.痉挛评估与治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42.

  [4] 王玉龙.康复评定[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290-292.

  [5] 赵岩松.传统药浴法在内科病治疗中的应用[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 26(6):1262-1263.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