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精神分裂症中医络病学发病阐释及针灸选穴方法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12630 日期:2025-08-19 来源:论文网

       作者:崔林华,石建喜,周小东,罗克勇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中医络病学;针灸选穴

   精神分裂症是一组病因未明的精神病,多起病于青壮年,常缓慢起病,具有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障碍及精神活动的不协调,有的患者在疾病过程中可出现认知功能损害,自然病程多迁延,呈反复加重或恶化,但部分患者可保持痊愈或基本痊愈状态[1]。因其主要表现为精神活动脱离现实,整个精神活动丧失了统一性、顽症性,严重损害患者的社会适应能力。迄今为止,病理解剖和组织学病理检查未发现特异性变化,即使有微小变化,也不能解释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症状。由于对疾病的病因尚不明,所以,现代医学目前对精神分裂症的治疗一直处于对症治疗的阶段。笔者认为,利用中医络脉理论可以指导对本病的临床辨治。

  1 络病学说“三维立体网络系统”

  “三维立体网络系统”理论认为,络脉是从经脉支横别出,逐层细分,广泛分布于脏腑组织间的网络系统,具有明显的细化分层和空间分布规律,按一定的时速与常度,把经脉运行的气血津液输布渗灌到脏腑周身,发挥着“行血气而营阴阳”的生理功能,是维持生命活动和保持人体内环境稳定的网络结构[2]。

  1.1 络脉的网络层次和空间位置

  经脉是运行气血的主干,络脉是由经脉支横别出的分支。络脉自经脉分出后又逐层细分,形成别络、系络、缠络、孙络等不同分支。由经脉别出的络脉循行于体表部位的是阳络、浮络,循行于体内的为阴络。阴络多分布于各个脏腑,随其分布区域不同而称为心络、脑络、肝络、肾络等,其敷布气血的功能也往往成为所在脏腑功能的组成部分。可见,络脉及经脉在体内的空间位置呈现出外(体表x±sx±s浮络、阳络)-中(肌肉之间x±sx±s经脉)-内(脏腑之络、阴络)的分布规律。

  由此可见,络脉的组织结构与经脉明显不同,具有支横别出、逐层细分,络体细窄、网状分布,络分阴阳、循行表里的空间结构特点,这对于说明疾病的传变发展规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六淫外侵,先犯阳络,留而不去,传入经脉,迁延不愈,阻滞阴络。布散在某一脏腑区域的阴络病变,集中体现为该脏腑功能失常,如心络病变则为胸痹心痛,脑络病变则为神志失常、言语混乱。络脉的空间位置既反映了一般疾病发展的普遍规律,又反映了多种迁延难愈的难治性疾病由气及血、由功能性病变发展到器质性损伤的慢性病理过程,此即叶天士所云“其初在经在气,其久入络入血”。

  1.2 络脉的运行时速与常度

  时速指时间与速度,常度指气血正常循环状态和节律。营卫气血循络脉流注运行,昼夜不息,如环无端。前人对此已进行了阐述,如《针灸大成》指出:“一昼夜,人之营卫,则以五十度周于身,气行一万三千五百丈,脉行八百一十丈,运行血气。”结合现代医学,神经传导、血液运行都具有一定时速并可用仪器检测,可作为络病研究的重要参数。

  输布于立体网络系统中的络脉气血运行时速和常度显然与经脉气血运行不同,具有气血流缓、面性弥散、末端连通、津血互换、双向流动、功能调节的特点,这为我们结合现代医学认识络脉的生理功能,研究在内伤疑难杂病和外感重症中广泛存在的络病病机状态及其有效的治疗方法提供了新的思路。

  1.3 络脉的生理功能

  从广义而言,络脉把由经脉纵向线性运行的气血通过络脉横向面性弥散到全身,发挥对生命机体的渗灌濡养作用。从狭义角度,络脉又分为经络之络和脉络之络,经络之络运行经气,脉络之络运行血液,发挥“气主煦之,血主濡之”的正常生理功能。

  2 络病的病理变化

  络病指络脉功能失常导致的病变。由于络脉是营卫气血津液输布环流的通路,且络体细小,分布广泛,分支众多,邪客络脉容易影响络中气血津液的运行与输布,致使络失通畅或渗灌失常,导致络气郁滞、络脉瘀阻、络脉绌急、络脉瘀塞、热毒滞络、络脉损伤、络虚不荣等病理变化。与精神疾病密切相关的病理变化主要有以下几种。

  2.1 络气郁滞

  络气郁滞是指络气输布运行障碍,升降出入之气机失常。六淫外侵,七情过极,或痰瘀阻滞,均可使络脉气机升降出入变化失常而致络气郁滞。络气包括运行于经络之络中的气和脉络之络中与血伴行的气。若肝络气滞则胁满胀痛,脑络之络气郁滞则情志抑郁、烦躁不安、胡思乱想、妄见妄闻。

  2.2 络虚不荣

  络脉具有环流经气、渗灌血气、互化津血、贯通营卫等功能,气血阴阳是络脉发挥其功能的物质基础。络中气血充沛、输布渗灌正常,则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皆得其养,故络虚不荣既包括络中气血阴阳不足致脏腑百骸失其荣养的病理变化,也包括络中气血阴阳不足致络脉自身虚而不荣的病机,如络气虚、络阳虚、络阴虚和络血虚。脑络气血阴阳的亏虚则可见思维贫乏、情感淡漠、意志减退、生活和工作能力严重下降。

  2.3 络脉瘀阻

  络脉瘀阻往往在络气郁滞(或虚滞)久病不愈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是由功能性病变发展为器质性病理损害的重要病理阶段。由于络气郁滞,气化功能失常,或气虚运血无力,导致气血津液输布障碍,津凝为痰,血滞为瘀,痰瘀阻滞络脉。所谓“久病入络”、“久痛入络”、“久瘀入络”,是络脉病变程度较为严重的病理阶段。络脉瘀阻,阻滞经气运行,引起脏腑功能失调,或四肢经络之络经气运行受阻,则可见肢体酸麻痛胀甚则痿软无力;瘀阻脉络引起脉络-血管系统血运受阻,脏腑组织供血供氧不足。若心络瘀阻,则常见胸闷胸痛;脑络瘀阻则常见头晕头痛、言语失常、行为怪异等。

  3 精神分裂症临床症状的络病学解释

  精神分裂症的核心症状是思维障碍,情感、意志行为的改变都是继发于思维障碍。《灵枢·本神》云:“故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随神往来者谓之魂,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所以任物者谓之心,心有所忆谓之意,意之所存谓之志,因志而存变谓之思,因思而远慕谓之虑,因虑而处物谓之智。”思维是心的功能,又分为意、志、思、虑、智等过程,与五脏的脏气虚实有关,但主要与心气有关,即与脑功能有关。

  早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常常无原因地出现情绪不稳定或沉闷少语或自感记忆力差,同时伴头痛、头晕、耳鸣、多梦及食欲减退以及自觉周身不适等症状;工作能力下降,常出差错和完不成任务,尤其是表现对原来所熟悉的技能和工作渐渐不能胜任。此类症状多属于脑功能失调的症状,也就是由络气郁滞或络虚不荣引起。

  典型的精神分裂症感知觉障碍,思维联想方式、思维内容的障碍,情感反应的不协调,意志力的障碍,或表现为兴奋话多、言语夸大、行为动作增多、行为不计后果,或表现为言语减少、生活被动懒散、缺乏前进的动力,甚至个人生活不能自理,低级需求亢进。这些都是络气郁滞、络脉瘀阻、络虚不荣病理改变的进一步加重。

  4 针灸治疗原则及取穴方法

  循经取穴是针灸取穴的基本方法,经脉所过,主治所及。头为诸阳之会,所有的阳经均循行于头部,阴经中只有肾经上头,但心经可以主治神志病,任督二脉与神志病关系密切。从广义上说,治疗神志病的取穴方法很多,可取多条经脉的穴位配合使用。这里阐述在络病学理论指导下的治疗法则和取穴方法。
  
  通络是治疗络病的总原则。脑络属阴络,用药非大辛之品如麝香、细辛、香附等不能通,对于络气郁滞、络脉瘀阻的针灸选穴也应以开窍醒神、利气醒脑的穴位为主。如四关,即合谷与太冲,左右共四穴,合称四关。关是门户,是关卡,是一个通行的地方。关,首先是气之关,是气之门户。四者,位于四肢,居于人体的四个侧位,即左上、右上、左下、右下(四正位是上下左右,上者,头顶天,上焦心肺,通天气;下者,中下焦,通地气;左者,肝胆少阳左升;右者,肺胃大肠阳明右降)。不仅仅是气机的上下,四关还关乎阴与阳的上下通行。合谷属阳而功在下降,太冲属阴而功在上升。开四关可以交通上下阴阳,使天地交泰。从这个意义上说,在阴阳功能上还有交通作用。因此,四关穴即人体在四侧位上的远心端的四个关卡。这个关卡关乎气机的升降,对于阴阳的平秘、协调人体的“天与地”升降至关重要。使阴阳上下通畅,则阳下交于阴,阴上合于天。天地阴阳交地泰,自然神志安,同时配合百会、神庭、四神聪、太阳等穴。

  精神分裂症属脑络之病,即阴络之病,病位较深,深达脏腑,非常穴所能奏效。人体特定穴如俞募穴、原络穴、八脉交会穴、八会穴、郄穴均为内脏气血输注的部位,能调整内脏阴阳气血的虚实,在治疗精神分裂症时应尝试应用。
  
  另外,脑络之虚非“血肉有情之品”不能补,常规的针灸补法很难奏效,可以试用隔盐灸、隔蒜灸、长蛇灸(铺灸)在任脉和督脉施术等方法,扶正补虚,改善脑络的功能。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S].济南:山东科技出版社,2001.75.

  [2] 吴以岭.络病学[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35.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