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对脂溢性脱发病中医各证型患者的情绪状态进行评估。方法 运用相关分析手段,对各中医证候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标准分与证候加权积分进行分析,2组间相关性采用相关系数r表示。结果 脾胃湿热证、血热风燥证、肝肾不足证与SAS量表标准分相关无统计学意义(P>0.05);脾胃湿热证与SDS量表标准分相关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热风燥证、肝肾不足证与SDS量表标准分相关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脂溢性脱发病脾胃湿热证、血热风燥证患者具有一定的抑郁情绪。 关键词:脂溢性脱发;中医证型;抑郁;焦虑;相关分析
【关键词】 脂溢性脱发病 抑郁焦虑状
Key words:alopecia seborrheica;TCM syndrome;depression;anxiety;correlation analysis
脂溢性脱发(seborrhoeic alopecia,SA),中医称为“发蛀脱发”,又称“蛀发癣”,西医又名男性型秃发(male pattern alopecia,MPA)、雄激素源性秃发(premature alopecia,AGA)。由于本病有碍容颜,影响美观,常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精神压力和心理负担,而情绪状态又影响其发病和预后。因此,近年来对脂溢性脱发病与精神心理因素之间关系的研究愈来愈受到关注。为明确脂溢性脱发病中医各证型患者情绪异常的具体特点,本研究拟对该病中医各证型患者的抑郁焦虑状态进行测评。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选定北京中医医院的中医皮肤科门诊,2005年4月-2005年10月收集符合标准的脂溢性脱发病连续病例,共计110例。其中男性97例(88.18%),女性13例(11.82%);已婚71例 (64.55%),未婚39例(35.45%);有家族史64例(58.18%),无家族史46例(41.82%);平均年龄(29.17±6.27)岁,最小者为18岁,最大者为46岁;平均病史(4.19±2.87)年,最短病史为0.5年,最长病史为12年。
1.2 病例选择
1.2.1 病例诊断标准
脂溢性脱发:①油脂分泌旺盛,头发油腻,或头皮屑明显,头发干燥,伴有瘙痒。②头发弥漫性缓慢脱落,或头发稀疏[1]。
1.2.2 纳入病例标准
①符合病例诊断标准。②符合中医辨证标准[1]。③年龄18~50岁。④能自愿配合填写完整的脂溢性脱发病中医证候学量表、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经症状加权积分法辨为所选3个证候的病例。
1.2.3 排除病例标准
①年龄在18岁以下。②其他内分泌性脱发(甲状腺功能低下或亢进、甲状旁腺或垂体功能低下、性腺功能减退症、糖尿病等)。③药物性脱发、症状性脱发、女性产后脱发。④不符合纳入标准或资料不全影响统计分析者。
2 研究内容和方法
SDS与SAS按症状出现频度评定,分4个等级:没有或很少时间,小部分时间,相当多时间,绝大部分或全部时间。若为正向评分题,依次评为粗分1、2、3、4;反向评分题(条目前有*者),则评为4、3、2、1。表格由评定对象自行填写,如果评定对象的文化程度太低,不能理解或看不懂问题的内容,研究人员可进行解释,由其独自作出评定。自评结束后,把20个项目中的分数相加,即得到总粗分,然后通过公式转换:Y=int(1.25X),即用粗分乘以1.25后取其整数部分,得到标准总分(index score,Y)。中国常模SDS标准分分界值为53,SAS常模正常上限标准分为50,性别和年龄对结果的影响不大[2]。
采用SAS6.12版软件对所收集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描述,符合正态分布的采用x±sx±s描述,不符合正态分布的采用中位数和四分位数描述。2组间相关性用相关系数r表示。
3 研究结果
3.1 一般情况
通过症状加权积分法纳入各研究的中医各证型的例数为:脾胃湿热证21例,血热风燥证12例,肝肾不足证15例。结果见表1~表3。 表1 脾胃湿热证患者SAS、SDS量表标准分及证候加权积分统计描述(略)
表2 血热风燥证患者SAS、SDS量表标准分及证候加权积分统计描述(略)表3 肝肾不足证患者SAS、SDS量表标准分及证候加权积分统计描述(略)
3.2 相关分析
由于脾胃湿热证加权积分不满足正态分布,故脾胃湿热证患者SAS、SDS量表标准分与中医证候加权积分的相关分析采用秩相关,即Spearman相关分析。而血热风燥证、肝肾不足证的SAS、SDS量表标准分及中医证候加权积分均满足正态分布,故血热风燥证、肝肾不足证的SAS、SDS量表标准分与中医证候加权积分的相关分析采用直线相关分析。结果见表4。表4 SAS、SDS量表标准分与中医证候加权积分的相关系数及检验(略)
SAS量表标准分与中医证候各证型加权积分的相关性检验发现,P>0.05,说明脾胃湿热证、血热风燥证、肝肾不足证与SAS量表标准分相关在统计学上无意义。
SDS量表标准分与中医证候各证型加权积分的相关性检验发现,脾胃湿热证P>0.05,血热风燥证、肝肾不足证P<0.05,说明脾胃湿热证与SDS量表标准分相关在统计学上无意义,而血热风燥证、肝肾不足证与SDS量表标准分相关在统计学上有意义。
4 讨论
SAS量表由William WKZ于1971年编制,用于评定焦虑患者的主观感受。SDS量表由William WKZ编制于1965年,用于衡量抑郁状态的轻重程度及其在治疗中的变化。
本研究采用心理学方法对脂溢性脱发病患者情绪状态进行测评,所采用的SAS与SDS量表在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符合量表选择所要求的敏感性、简便性和可分析性的原则,适于了解患者近期的心境体验。焦虑是人们对一些预期将要发生的危险或面对可能会导致不良后果的事物时所体验到的一种紧张、担心和恐惧情绪,是人们面临压力或危险时积极进行应对的准备,适度的焦虑有利于提高个体对环境刺激的应答能力,更有效地对刺激做出反应,具有保护性;但焦虑过度,则不仅不利于应激状态的解除,而且可能影响个体的健康状况,导致疾病发生。抑郁作为一种病理的情绪状态,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愉快感缺乏、缺乏自信、悲观想死、对生活失去兴趣,多有自责和自我评价过低的倾向[3]。焦虑和抑郁作为两种情绪体验,常出现在许多精神疾病的临床表现中。本研究中提到的焦虑和抑郁只是患者本人的一种情绪状态,与焦虑症和抑郁症有所区别亦有所联系,作为严重影响健康的两种负性情绪而影响许多情感障碍疾病的发病和心身疾病的疗效。
本研究显示,脂溢性脱发病各中医证候与SAS量表标准分之间不具有相关性,脾胃湿热证与SDS量表标准分之间不具有相关性。在实际临床中很多医师认为,焦虑、抑郁等心理失衡和精神紧张状态常可加重或诱发本病,因此,在重视药物治疗的同时,提出必须配合适当的心理治疗,耐心做好解释工作,消除患者精神神经方面的诱因,以此来提高疗效。从这种角度来看,各中医证候与SAS量表标准分之间应该具有相关性,但在本研究中并未体现出来,笔者认为原因如下:各证候中标准分高于临界值的例数较少,21例脾胃湿热证患者中SAS标准分大于50分的有0例(14.29%),12例血热风燥证患者中SAS标准分大于50分的有2例(16.67%),15例肝肾不足证患者中SAS标准分大于50分的有3例(20%),21例脾胃湿热证患者中SDS标准分大于53分的有2例(9.52%),因此,本结果不具有代表性。
但本研究中血热风燥证、肝肾不足证与SDS量表标准分之间却具有相关性,笔者认为,这是由于血热风燥证的症状体征比较典型,患者能够明显察觉到,从而导致抑郁的负性情绪比较明显。而肝肾不足证由于病程持续时间过长,脱发日益加重,患者情绪更为低落,对治疗失去信心,从而导致比较明显的抑郁心理。但这并不能说明脂溢性脱发病的血热风燥证、肝肾不足证与SDS量表标准分之间普遍具有相关性,况且他们的相关系数都未超过0.75。因此,其相关性有待进一步深入的检验。其原因是在12例血热风燥证患者中SDS标准分大于53分的只有2例(16.67%),15例肝肾不足证患者中SDS标准分大于53分的只有2例(13.33%),大于标准分的病例过少也不能强有力地支持相关性。另外,通过文献制定的中医辨证标准尚未经过临床修正,量表的质量问题、病例数过少等都会影响结果的表达。总之,脂溢性脱发病与精神心理因素的关系、患者所表现出的抑郁焦虑情绪的程度、抑郁焦虑情绪在脂溢性脱发病各中医证候之间的差别等都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第三辑)[S]. 1997.94-95.
[2] 张明园.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35-43.
[3] 孙学礼.医学心理学[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3.206-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