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年代节气变化与上消化道出血中医证型的关系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12613 日期:2025-08-18 来源:论文网

      作者:王兰英,张竹君,王自立

【摘要】 目的 探讨年代节气变化与上消化道出血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 对甘肃省7个地区中医院12年间全部上消化道出血住院病历进行调查、统计,按照统一制作的调查表格填好后输入计算机,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结果 不同节气、不同年代的上消化道出血中医证型分布有明显差异。结论 年份、节气的气压变化、气温变化、湿度变化、气温较差对上消化道出血的中医证型有直接影响。

【关键词】 上消化道血;节气;中医证型

   The Relation between TCM Syndromes of Upper Gastrointestinal Hemorrhage and Solar Terms Change in Different Years WANG Lan-ying, ZHANG Zhu-jun, WANG Zi-li   Gansu TCM Hospital, Lanzhou 73005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 between TCM syndromes of upper gastrointestinal hemorrhage and solar terms change in different years. Methods Data of upper gastrointestinal hemorrhage in-patients in seven districts of TCM hospital of Gansu province in twelve years were filled in investigative statistical forms and analyzed by computer. Results There was obvious difference in TCM syndromes among different solar terms and different years. Conclusion Atmospheric pressure, atmospheric temperature, air humidity, diurnal temperature range of solar terms change in different years directly effect TCM syndromes of upper gastrointestinal hemorrhage.

  Key words:upper gastrointestinal hemorrhage;solar term;TCM syndrome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属于中医学“血证(吐血、便血)”的范畴。笔者对甘肃省7个地区的中医院12年间的692例上消化道出血病历进行了调查、统计,回顾性研究了上消化道出血中医证型与年代节气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节气、不同年代的上消化道出血中医证型分布有明显差异。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调查1985年1月1日-1996年12月31日甘肃省7个地区的部分中医院(包括天水市中医院、武威市中医院、甘肃省中医院、白银区中医院、酒泉市中医院、庆阳地区中医院、成县中医院)的上消化道出血病历,患者以吐血或黑便入院,建立病历且诊断明确、记录较完整的有692例。

  1.2 病历处理和方法

  调查的各家医院,所有上消化道出血的住院病历由科研协作组成员按照统一制作的调查表格填写,由电脑专业人员编程后输入计算机,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

  1.3 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0.0软件,等级资料比较用频数表描述,多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7个地区12年间不同中医证型的疾病程度分布

  脾虚不摄型导致的上消化道出血在不同出血程度上均较其他证型明显,其次为胃中积热型(▲表示在各组中频数较高者)。经秩和检验,P=0.026<0.05,说明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表1 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不同中医分型的疾病程度分布(略)

  2.2 7个地区12年间不同节气的中医证型分布

  肝火犯胃型在立秋时多见,脾胃虚寒型在白露时多见,脾虚不摄型在夏至时多见,湿热蕴结型在谷雨时多见,胃中积热型在立春时多见(▲表示在各组中频数最高者)。经秩和检验,P=0.011<0.05,说明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表2 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不同节气的中医证型分布(略)

  2.3 7个地区12年间不同年份的中医证型分布
  
  肝火犯胃型以1992年较多,脾胃虚寒型以1991年较多,脾虚不摄型以1987年较多,湿热蕴结型以1996年较多,胃中积热型以1986年较多(▲表示在各组中频数最高者)。经秩和检验,P=0.005<0.01,说明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表3 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不同年代的中医证型分布(略)

  3 讨论
  
  根据表1分析,不同节气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各种中医证型分布均有一定的相关性,其中立春、谷雨、立秋、白露均在冬春交季、春夏交季、秋冬交季时。而甘肃大部分地区在冬春季节及春夏交季、秋冬交季时气温变化较大,气温较差(24 h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之差)也很大,一般在10 ℃左右。由于气温的昼夜急剧变化,打破了人体的阴阳平衡,导致阴阳失和,气血运行失常,从而产生呕血、便血之症。这与林氏等[1]研究结果显示的气温较差与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呈中度正相关相符。由于地域的原因,夏至在甘肃地区虽然开始转热,但一般最高气温在30 ℃左右,是一年当中相对比较舒适的季节,随着人体胃液及各种消化液分泌增多,食欲改善,食量增加,必然会加重胃肠负担,损伤脾胃运化功能;脾虚不摄,血溢脉外,易导致吐血、便血。从表3不同中医分型对发病程度的影响也可以看出。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大多病程较长,病情反复发作,脾虚不摄这类证型占大多数。而胃中积热型同时反映了出血的另一种病机,即火热之邪易灼伤血络,迫血妄行。

  以往认为出血的原因多以内伤为主,其实者多由于火,火盛迫血而妄行;虚证多由于气虚,气虚则血失统摄,而与“外感”关系不大。杭州市第三医院中医科[2]对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进行了系统的临床研究,发现 “外感”(气象因素与月廓盈亏)是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基本诱因,故认为出血诱因“以内伤为主,外感者极少”可能与忽略气象因素有关。张氏等[3]发现,消化性溃疡发病受同期旬气压极大值、旬气温极高值、旬平均相对湿度和旬降水量的影响最大。丘氏等[4]分析得出,成年人胃肠炎、胃溃疡、小儿腹泻在气压高、气温日差较大、气温低、湿度小的秋冬季节高发的结论。
  
  根据表2分析,上消化道出血中医证型的形成,除了与个人体质差异有关外,还与每一年的气压变化、气温变化、湿度变化都有直接的关系,不同年份、不同节气与不同证型之间差异显著。但由于本项调查回顾的年限较长,分布的地区较多,有些内容无法采集全面,因此,还有待于今后进一步研究证实。

参考文献


[1] 林 平,武正权,吴荣娟.气温与节气对上消化道出血影响的临床分析[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24(1):8-11.

  [2] 傅志泉.月廓盈亏可诱发急性上消化道出血[N].中国中医药报, 1998-04-22(1).

  [3] 张澎田,于中麟,杨贤为,等.消化性溃疡发病与气象因子的关系[J].中华消化内科杂志,1997,14(4):225-228.

  [4] 丘彩兰,李耀武,谢庆玲.消化道疾病与气象条件的关系[J].广西科学院学报,1996,12(2):28-30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