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药治疗无菌性尿频-排尿不适综合征44例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12445 日期:2025-08-17 来源:论文网

【关键词】 无菌性尿频-排尿不适综合征;药茶;中医药疗法

   无菌性尿频-排尿不适综合征是女性常见的临床综合征,表现为以尿频为主的尿急、尿痛及排尿不适,而无真性细菌尿。部分患者反复发作、久治不愈,严重影响身心健康和工作。临床常习惯性被诊断为尿路感染而反复应用不同品种的抗生素治疗,其结果不仅无效,而且造成抗生素耐药,甚至严重的菌群失调。笔者应用中药治疗本病44例,取得较好效果,现将治疗情况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本组44例为本院门诊患者,均为女性;年龄8~54岁,平均36岁;病程1~30 d者24例,1~6个月者12例,6个月以上8例。1.2 临床表现  ①无明显诱因而突然发作的尿频、尿痛、尿急及排尿不适感;②因劳累、受凉、紧张、恐惧、情绪波动而诱发尿路刺激症状,注意预防能减少发作;③无诱因反复发作,多方治疗无明显疗效,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1.3 诊断标准  尿常规检查正常,中段尿培养无细菌生长,同时排除尿路结石、畸形、肿瘤等器质性病变,并除外厌氧菌、真菌及淋球菌感染。

  2 治疗方法

  处方:灯心草10 g,竹叶10 g,玉米须10 g,甘草10 g。每日1剂,用2 000~3 000 mL开水浸泡30 min后,代茶水饮用。观察疗程2~4周。

  3 临床疗效

  疗效标准:症状消失,半年内无复发为痊愈;膀胱刺激症状消失,仍有排尿不适感为显效;症状明显改善为好转;治疗前后无变化为无效。结果经中药茶治疗后治愈30例,占68.18%;显效5例,占11.36%;好转7例,占15.90%;无效2例,占4.54%,总有效率95.45%。

  4 讨论

  无菌性尿频-排尿不适综合征是指有尿急、尿频、尿痛症状,而无真性细菌尿[1]。在妇女中很常见,约占50%,常常被误诊为尿路感染而长期或间断服用各种抗菌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常因久坐、劳累、受凉、性生活等而诱发,其病因尚不清楚。有人认为可能与尿路局部损伤、刺激或过敏(如性交损伤、外用避孕药或工具、洗浴液、除臭喷雾剂的应用)等有关;亦有人认为可能是尿路动力学的功能异常,特别是与逼尿肌和括约肌功能的共济失调有关;还有人认为是由焦虑性神经官能症引起的,因为症状的出现与心理因素有关,当注意力分散时,尿频的症状明显减轻。笔者应用中药做茶饮治疗该病取得较好疗效,有效率达95.45%。其中灯心草、竹叶、玉米须味甘淡,甘草用于调味。此方有清心火、利小便作用。服用后患者尿量增多,对尿路有冲洗作用,通过排尿调节了尿路肌肉的功能失调,从而进一步改变了大脑皮层的紧张状态,使其获愈。

  近年的研究成果提示,玉米须水提取物对家兔有利尿作用,可增加氯化物排出量,其利尿作用是肾外性的,作用较弱但持久;能抑制实验性高草酸尿症小鼠肾脏草酸钙结晶的形成[2];可以溶肾结石,仅对碳酸盐类结石有效,而对草酸盐类结石无效。玉米须乙醇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普通变形菌有抑制作用。本方法简便易行而有效,值得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 王海燕.肾脏病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812.

  [2] 蒋一强.玉米须和芭蕉芯对小鼠肾草酸钙结晶抑制作用的形态定量研究[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1999,22(3):26.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