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炙甘草汤加减治疗心悸58例临床观察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11892 日期:2025-08-11 来源:论文网

【关键词】 心悸;炙甘草汤

心悸属中医学“惊悸”和“怔忡”范畴,临床特征为自觉心中悸动、惊惕不安甚则不能自主的一种病证。本病病情复杂,常因情志因素或劳累过度而发作。笔者宗张仲景《伤寒论》“心动悸,脉结代,炙甘草汤主之”,以炙甘草汤出入治疗心悸取得一定临床疗效。现整理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58例患者均系门诊患者,均符合元柏民主编的《心血管病诊断标准》[1]。其中男38例,女20例,年龄23~75岁,平均年龄49岁;病程最短6个月,最长10年。有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病史27例,房性早搏合并窦性心动过速10例,室性早搏8例,左前支阻滞、冠状动脉供血不足4例,1°房室传导阻滞4例,Ⅱ°房室传导阻滞5例。所有病例治疗前均多次经心电图确诊。心悸的主要证型为心血不足、气阴两虚、心血瘀阻。临床表现为:心悸气短、头晕目眩、胸闷不舒、倦怠乏力、活动后加重、面色无华、舌质淡或有瘀斑、脉细弱或结代。

  2 治疗方法

  用张仲景《伤寒论》炙甘草汤加减治疗。处方:炙甘草20 g,麦冬12 g,生地黄15 g,大枣10 g,党参20 g,桂枝10 g,阿胶(烊化)10 g,生姜10 g。随症加减:早搏伴高血压者加钩藤、生龙牡、五味子;气血不足者加当归、白芍、人参;心血瘀阻者加桃红、丹参、延胡索;气阴两虚者去桂枝、大枣加柏子仁、白芍、五味子。每日1剂,日服2次,早晚分服。7 d为1个疗程。

  3 治疗结果

  显效:服药1个疗程,心悸气短、胸闷隐痛、头晕目眩症状消失,余症有明显改善,脉来均匀,精神转佳,面色红润,心电图提示大致正常。有效:服药2个疗程,心悸气短、胸闷不舒、头晕等症状减轻,早搏次数(每2 min内)较原来减少50%,心电图改善。无效:服药2个疗程,心悸气短、胸闷痛等症状改善不明显,脉迟缓无力,心电图无改善。
结果显效32例,有效23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4.6%。

  4 病案举例

  患者,男,58岁,2002年4月20日初诊。主诉:心跳过速,气短、胸闷,时有隐痛,伴头晕目眩等4年,加重2周,有冠心病史,经服用倍它乐克、心律平、复方丹参滴丸、心痛定、血府逐瘀等中西药治疗,症状有暂短缓解,但心悸、气短反复发作,特请中医治疗。刻诊:心悸气短、胸闷不舒、时有隐痛、头晕目眩、倦怠乏力、面色无华。舌质黯,边有瘀斑。查体:T 36.5 ℃、P 53次/min、R 16次/min、BP 90/50 mmHg。心电图提示:左前支阻滞,冠状动脉供血不足。诊断:心悸;证型:气血不足、脉络瘀阻;治法:益气养血、滋阴复脉佐以化瘀。方用炙甘草汤加减:炙甘草20 g,麦冬12 g,生地黄15 g,大枣10 g,党参20 g,桂枝10 g,五味子3 g,丹参25 g,生龙牡各20 g,延胡索10 g,桃红各10 g。每日1次,水煎服。服药7剂,心悸气短、胸闷隐痛等症状明显缓解,面色转润,精神见佳,眩晕消失,惟有寐稍差,大便日行2~3次;舌质黯,苔薄白,脉来均匀。上方减五味子,加酸枣仁12 g、远志10 g、山药15 g。服药7剂(治疗期间注意调节情绪、避免刺激、少食辛辣),症状缓解,心电图改善。随访6个月,心悸症状未复发。

  5 讨论

  心悸一证涵盖了现代医学之房室传导阻滞、早搏、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等心脏疾患所引发的一系列心律失常等临床特征,究其病因,正如《济生方·怔忡论治》指出:“真血虚耗,心帝失辅,渐成怔忡。”心主血脉,血养心神,心气充沛、阴血充足,则脉道充盈,使血脉环周,循行不已,诸脉平和,营养全身。若气血两虚,气虚则血行无力,血虚则不得养心,故发为“心动悸,脉结代”。

  炙甘草汤又名复脉汤,具有益气养血、滋阴复脉、温振心阳的功效。方中炙甘草甘温复脉以利心气;党参、大枣补气益脾以滋化源;地黄、阿胶、麦冬、麻仁甘润滋阴以补心血;桂枝、生姜辛温通阳以助复脉;与益气养阴药相配,既可温而不燥,又使气血充盈、脉道通利,则心动悸而脉结代之症可解。全方标本兼治、气血同调,配伍严谨,共收益气养血、滋阴复脉之功。
现代药理研究显示,党参具有增强心肌收缩力、改善全身血液循环和冠状动脉循环的作用;麦冬具有强心利尿作用;五味子对中枢神经有兴奋作用,能使脊髓反射加强。因此,使用以上药物有利于改善患者心脏收缩与舒张功能。这与中医注重整体观念,从平衡阴阳入手,着眼于调节全身生理功能有密切关系。笔者宗张仲景《伤寒论》炙甘草汤加减治疗心悸(惊悸和怔忡)取得满意疗效,观前后客观指标的变化也证实了这一点。

参考文献


 [1] 元柏民.心血管病诊断标准[M].北京:学苑出版社,1991.3.

转贴于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