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通络定眩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型眩晕90例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11858 日期:2025-08-11 来源:论文网

【关键词】 通络定眩汤;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

眩晕是临床常见病,患者一般诉头晕、耳鸣,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舟车,旋转不定,不能站立或伴有恶心、呕吐、心慌、汗出,甚者可能晕倒在地。此病发病原因很多,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一个常见原因,发病率在50%左右。笔者在临床工作中,运用定眩汤治疗此类患者,可迅速缓解症状,减轻患者痛苦,收到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90例,均为门诊患者,其中男性48例,女性42例,年龄30~60岁,平均45岁。具有典型眩晕症状,且均检查确诊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所致。

  1.2 排除病例标准

  经检查证实由颅内占位性病变、外伤及眼病引起的;年龄在18岁以下或70岁以上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对本药过敏者;合并有心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以及凡不符合纳入标准,未按规定用药无法判断疗效或资料不全影响疗效和安全性判断者予以排除。

  2 治疗方法
  
  基本方:葛根30 g,水蛭10 g,丹参30 g,川芎15 g,泽泻12 g,半夏10 g,代赭石(先煎)20 g,牛膝20 g,天麻15 g,甘草10 g。加减:气滞者加香附、郁金、陈皮等;痰浊者加贝母、瓜蒌等;食欲不振者加焦三仙;失眠者加合欢皮、夜交藤;便秘者加芒硝、大黄。用法:每日1剂,两煎混合,分早晚温服。

  3 疗效标准

  痊愈:眩晕等症状消失;显效:眩晕等症状明显减轻,或头晕目眩轻微,不伴有自身及视物旋转、晃动感,可正常生活及工作;有效:头昏或目眩减轻,仅伴有轻微的自身或视物旋转、晃动感,能坚持工作,但生活及工作受到影响;无效:上述症状无明显减轻。

  4 治疗结果

  治愈30例,占33.3%;显效45例,占50%;有效9例,占10%;无效6例,占6.7%;总有效率93.3%。

  5 典型病例
  
  患者,男,45岁,主因头晕、视物旋转2 d,伴恶心、呕吐就诊。既往体健,BP 130/90 mmHg,心、肺、腹及神经系统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心电图大致正常,颈椎片提示有颈椎病,舌质黯红,苔白腻,脉弦滑。中医诊断:眩晕(风痰瘀阻络);西医诊断: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颈椎病。首诊予基本方加钩藤15 g、生蒲黄15 g,5剂。二诊诉头晕症状减轻,无恶心、呕吐,予基本方5剂。三诉述头晕症状偶作,予基本方继服4剂。四诊诉症状消失,续服基本方3剂巩固疗效。随访1个月无不适。

  6 讨论
  
  因眩晕临床就诊的患者很多,基本方中葛根升阳解肌,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其有降低血管阻力、改善脑供血的作用;水蛭破血逐瘀、通络消癥,药理研究表明有消除动脉硬化斑块、抗血栓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丹参养血活血,有改善心脑供血作用;川芎可活血化瘀、理气止痛,有改善脑微循环、增加脑血流量作用;泽泻利水渗湿泻热,有降血脂的作用;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代赭石平肝潜阳,临床用于肝阳上亢型眩晕;牛膝活血化瘀、补益肝肾,药理研究显示可抑制血小板聚集,抑制血栓形成,改善耳蜗循环,改善调节毛细血管通透性;天麻平肝潜阳,药理研究表明有改善劲内动脉系统供血作用;甘草调和中药,有防止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的作用。诸药合用,有平肝潜阳、化痰通络、止晕的作用,用于临床收效满意。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