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疗法;毛囊炎;糠秕孢子菌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选择  症状符合《临床皮肤病学》[1]糠秕孢子菌性毛囊炎的临床表现。检" />

关于中西医结合治疗糠秕孢子菌性毛囊炎50例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11387 日期:2025-08-06 来源:论文网

【关键词】 西医结合">中西医结合疗法;毛囊炎;糠秕孢子菌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症状符合《临床皮肤病学》[1]糠秕孢子菌性毛囊炎的临床表现。检验方法:用柳叶刀片把整个毛囊丘疹削下,加10% KOH溶液1滴,盖上盖玻片,微微加温,压成单层细胞,直接镜检。镜下可见圆形或卵圆形带厚壁的成堆孢子,或见香蕉状菌丝。1.2 一般资料  100例患者均来自本院皮肤科门诊,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50例。治疗组中男32例,女18例;年龄12~50岁,平均31岁;病程0.5~48个月,平均5个月。对照组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16~45岁,平均26岁;病程1~34个月,平均4个月。2组患者性别、年龄及病程经统计学检验,P&>0.05,差异无显著性意义。1.3 治疗方法  治疗组50例予以中药外洗,外洗方:苦参、皂角刺各30 g,地骨皮、百部、黄精各15 g,花椒、明矾、防风、荆芥、红花各10 g,水和米醋各半煎煮滤汁,温洗患处,然后外用1%联苯苄唑凝胶(必伏,重庆华邦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每日1次。  对照组单用1%联苯苄唑凝胶,每日1次,均连用4周。疗程结束后停药7 d,直接做真菌镜检,查找厚壁孢子和菌丝,做定性报告,并根据临床表现判定疗效。1.4 疗效标准  痊愈:自觉症状及皮损完全消退,或遗留浅淡色素沉着斑,真菌镜检阴性;好转:自觉症状明显减轻,皮损消退50%以上,真菌镜检阴性;无效:自觉症状无改善或加重,皮损消退&<30%或有新皮损出现,真菌镜检阳性。

  2 结果

  (见表1)表1 2组患者近期临床疗效比较[例(略)]注:2组有效率比较,χ2=10.67,P&<0.01。

  3 讨论

  糠秕孢子菌毛囊炎是由马拉色菌引起的毛囊性皮肤真菌病,首先由Weary等报道[2],1973年Potter正式命名。此病侵犯毛囊,部位较深,治疗上除外用药以外,常口服一些抗真菌药,如酮康唑、伊曲康唑、氟康唑等。这些药能通过对真菌细胞色素P-450依赖酶羊毛甾醇14α-去甲基酶的作用,有效抑制麦角固醇的合成而发挥作用[3]。但口服药有一定的不良反应,且价格比较高,临床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中药治疗皮肤癣菌的报道很多,疗效确切。本组治疗所选方药主要根据著名老中医朱仁康的醋泡方[4]化裁而来,具有清热除湿、杀虫止痒的功效。联苯苄唑凝胶是一种新型咪唑类局部抗真菌药,其中含有渗透剂氮酮,渗透性很强,可直接渗入真皮层和毛囊内,破坏真菌细胞膜的结构而发挥抗真菌作用,糠秕孢子菌对其敏感,临床应用比较广泛。本观察结果显示,中药配合1%联苯苄唑凝胶外用治疗糠秕孢子菌性毛囊炎可明显提高疗效,而且价格低廉、无不良反应,比单用西药效果好。

【参考文献】
1] 赵 辨.临床皮肤病学[M].第3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425.

  [2] Weary PE, Russell CM. Acneiform eruptions resulting from antibiotic administrationg[J].Arch Dermatol,1969, 100:179-183.

  [3] 王端礼.真菌感染——诊断与治疗[M].香港:Blackwell Science,1999.77.

  [4] 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朱仁康临床经验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9.289.

转贴于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