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降脂散;高脂血症
近年来,高血脂已成为一种常见而多发的代谢性疾病,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因素,因此,有效控制高血脂症是防治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途径。笔者用降脂散治疗高血脂患者80例,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高血脂症的诊断标准参照1997年我国制定的血脂异常防治建议:①原发性高脂血症,排除甲状腺功能低下、肝肾疾病等引起的继发性高血脂症以及长期服用类固醇激素、避孕药物、噻嗪类利尿剂、甲状腺素等药物史,无大量饮酒史。②低脂饮食1个月以上,血清总胆固醇(TC)大于5.2 mmol/L和(或)血清三酰甘油(TG)大于1.7 mmol/L。 选择符合上述标准的本院住院及门诊患者共145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80例,其中男性55例,女性25例;年龄50~77岁,平均60.3岁;单纯高胆固醇血症21例,单纯高三酰甘油血症33例,两者均高者26例。对照组65例,其中男性38例,女性27例;年龄50~73岁,平均62.2岁;单纯高胆固醇血症18例,单纯高三酰甘油血症23例,两者均高者24例。2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实验室检查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治疗组采用降脂散,方药组成:柴胡25 g,葛根15 g,泽泻15 g,山楂20 g,丹参15 g,郁金15 g,决明子30 g,何首乌20 g,枸杞子15 g,女贞子30 g,骨碎补15 g,昆布15 g,姜黄15 g,蒲黄15 g。研末装胶囊口服,每次9 g,每日3次,疗程60 d。治疗期间保持治疗前低脂饮食,不使用其他影响血脂药物。 对照组口服氯贝特(陕西西岳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040801)0.5 g,每日3次,疗程60 d。
3 观察指标
分别于服药前和1个疗程结束后,抽血测定血清TC、TG、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100(Apo-B100)及血液流变学检查。
4 临床疗效
4.1 疗效标准
根据《心血管病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将治疗高胆固醇血症疗效分为显效(下降20%)、有效(10%~20%)、无效(小于10%)及恶化(上升大于10%);治疗高三酰甘油血症疗效分为显效(下降大于40%)、有效(下降20%~40%)、无效(小于20%)及恶化(上升大于10%)。所有数据以x±s表示,治疗前后及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4.2 2组治疗前后血脂变化情况
治疗组治疗47例高胆固醇血症患者,显效38例,有效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7%;59例高三酰甘油血症患者,显效48例,有效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6%。对照组治疗42例高胆固醇血症中,显效18例,有效17例,总有效率83.3%;47例高三酰甘油血症中,显效25例,有效12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78.7%,明显低于治疗组。详见表1。表1 2组患者治疗前后TC、TG、Apo-A1、Apo-B100变化比较(略)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P&<0.01(下同)。
4.3 2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测定结果
(见表2)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测定结果比较(略)
5 讨论
中医学认为,高血脂症多属痰浊血瘀为患。外因为嗜食肥甘厚味,内因为脾肾不足,属本虚标实之证。人至中年,肾气渐衰,气化功能减退,气血失调,血行不畅即为瘀阻;肝肾同源,肾虚不济,肝失荣养,肝失疏泄,肝郁乘脾,脾失健运,聚湿生痰,痰浊阻络,加重血瘀。最后导致人体摄取精微物质和排泄代谢废物的功能减退,使精微物质不能正常气化利用,糟泊废物不能排除体外,而积滞体内。因此,治疗上根据补益肝肾、活血化瘀、化痰降浊治法遣药组方,自拟降脂散。方中柴胡、郁金、决明子疏肝清肝、利胆降脂;葛根增津升阳、气化三焦;泽泻、昆布健脾消痰降脂;何首乌、枸杞子、女贞子、骨碎补补肾降脂;山楂、丹参、姜黄、蒲黄活血通络、消食导滞、消痰祛脂。该方补泻并举,具有益肝肾、升脾阳、降痰浊、通瘀阻之功效,诸药合用达到降脂化痰之目的。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柴胡的有效成分柴胡皂苷能抑制胆固醇的吸收,促进体内胆固醇的排泄[1]。动物实验表明,郁金能增加胆汁分泌,使狗胆固醇分泌量增加;此外,对家兔和大鼠的主动脉和冠状动脉内膜斑块的形成和脂质沉着有一定减轻作用[2]。决明子能明显增加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并能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总胆固醇比值,能改善体内胆固醇分布状况[3]。何首乌降低胆固醇和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为阻滞外源性胆固醇的肠道吸收,也有证据表明何首乌有纤溶性,能促进纤维蛋白裂解[4]。女贞子中的齐墩果酸具有较强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并呈量效关系,又可使血小板电泳迁移速率加快[5],对高脂血症患者可明显降低血清总胆固醇和三酰甘油,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骨碎补的活性成分之一骨碎补多糖能保护肝及肾上腺细胞,抗细胞内高胆固醇的损伤,从而加强细胞功能,改变细胞内胆固醇代谢过程;另一活性成分不饱和δ-甾体内酯能降低血清中三酰甘油含量。泽泻具有抗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以及促进纤溶酶活性等作用,泽泻煎剂浓度在1.5%~9.0%的范围内,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对血小板的抑制作用增强[6]。昆布中的褐藻淀粉硫酸酯有降血脂作用,对脂类积聚,结蒂组织增生,动脉粥样硬化均有抑制作用。姜黄中姜黄素显著抑制正常人血小板聚集,其醇提取物、挥发油和姜黄素均有降低血浆总胆固醇、β-脂蛋白和三酰甘油的作用[7]。生蒲黄对实验性高胆固醇血症有防治作用,其机理为抑制肠道对外源性胆固醇的吸收和抑制随胆汁排出的胆固醇从肠道重吸收,阻断肠肝循环。经临床研究证明,降脂散有较好的降低血清胆固醇和三酰甘油含量的作用,其治疗高胆固醇血症的总有效率达95.7%,治疗高三酰甘油血症的总有效率为96.6%,而且无明显不良反应,避免了长期服用西药降脂而有可能对肝、肾功能造成的损害。
参考文献
[1] 邵淑丽.柴胡、姜黄对小白鼠实验性高血脂症的预防作用[J].中医药学报,2002,30(4):59-60.
[2] 郭淑睿.郁金对实验性高血脂症动物血脂含量的影响[J].中医药研究,1998,14(3):32-33.
[3] 张 荣.决明子降血脂有效部位及其量效关系的实验研究[J].中国药物与临床,2005,5(3):183-185.
[4] 宋士军.何首乌对实验性高脂血症作用的研究[J].河北中医药学报,2003,18(4):27-28.
[5] 刘玉兰.齐墩果酸对血小板功能的影响[J].沈阳药学院学报,1993, 10(4):275-278.
[6] 石 晶.山楂与泽泻抗血小板聚集的协同作用[J].中草药,1996,27(6):350-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