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旋覆代赭石汤;更年期综合征;慢性支气管炎;美尼尔氏综合征
旋覆代赭石汤出自张仲景《伤寒论》第161条:“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鞕,噫气不除者,旋覆代赭石汤主之。”主要用于治疗痰气痞证。痞证的特点是指心下堵闷不舒,以手按之却柔软无物。笔者经过临床观察,发现该方药治疗更年期综合征、慢性支气管炎、美尼尔氏综合征等疗效也很显著。现报道如下。
1 更年期综合征
案例1:患者,女,52岁,药师,2001年10月19日初诊。以嗳气、呃逆频频、心下逆满、心烦、心悸、食后易吐半年,加重1个月就诊。半年前,因过度劳累,复因生气,于当日晚间出现嗳气打嗝不止,心下逆满,饭后2 h左右吐出胃内容物,心悸,心烦,眠差,大便偏干,小便尚调,当时未引起重视,以后每遇过劳或情绪波动则诱发。曾在多家医院行心电图、活动平板试验、胃镜等多项检查,均未发现明显病因,遂诊断为“更年期综合征”。追问个人史,已绝经1年余,近1年来,易烦躁且多疑,间断胸闷,烘热,易激动。查其舌淡红,苔薄白,边有齿痕,脉浮滑。辨证为痰气交阻,胃气上逆。治以化痰行气、降逆和胃。方以旋覆代赭石汤加减:旋覆花(包)15 g,代赭石20 g,制半夏10 g,党参15 g,炙甘草6 g,柴胡12 g,醋香附12 g,瓜蒌实12 g,川贝母15 g,麦冬12 g,玉竹15 g,生姜12 g,大枣4枚。4剂,每日1剂,水煎2次,每次水沸后煎30 min,兑匀,口服,1日2次。
10月23日复诊:患者述呃逆、嗳气以及饭后呕吐明显好转,但仍感乏力,眠差,纳谷不馨,故在前方基础上加炒酸枣仁24 g、谷麦芽各15 g、砂仁(后下)8 g,再服6剂,诸症皆除。
2 慢性支气管炎
案例2:患者,男,56岁,干部。因胸闷、咳嗽、气喘、痰多间断发作4年,加重1年,于2001年11月20日就诊。患者既往有20余年吸烟史。4年前因受凉,出现咳嗽,咯痰,伴轻度气喘,经用抗生素(具体药名及药量不详)1周后,病情好转,但以后每遇气候变化或劳累后即出现咳、痰、喘,每次发作皆在1个月以上,为此被迫停止吸烟。胸片示:慢性支气管炎。1周前又不慎受凉,出现咳嗽,气急,不能平卧,咳白色粘痰,不易咳出,伴胸闷,憋气。查:T 36.8 ℃,P 86次/min,R 23次/min,BP 130/90 mmHg,咽部轻度充血,扁桃体不肿大,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细小哮鸣音,未闻及干、湿性罗音,心律齐,心界不大,各瓣膜听诊区未听到杂音,肝脾未触及,双下肢不肿,舌黯淡,苔白腻,边有瘀斑,脉沉细。血常规:WBC 9.2×109/L,N O.78,L O.16。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辨证为痰瘀互阻、肺脾气虚。方以旋覆代赭石汤加减:旋覆花(包)15 g,代赭石18 g,制半夏10 g,党参15 g,浙贝母15 g,黄连10 g,生甘草8 g,生薏苡仁20 g,益母草15 g,茯苓12 g,瓜蒌皮12 g,白术15 g,陈皮10 g,桔梗12 g,川芎10 g,葶苈子10 g,大枣4枚。每日1剂,水煎服,1日2次。1周后复诊,咳嗽、气急、痰粘、胸闷大减,唯纳差、乏力、轻度气喘,系肺脾气虚。在前方基础上去葶苈子12 g,加黄精15 g、黄芪15 g,服10剂后,症状缓解。x
【关键词】 旋覆代赭石汤;更年期综合征;慢性支气管炎;美尼尔氏综合征
旋覆代赭石汤出自张仲景《伤寒论》第161条:“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鞕,噫气不除者,旋覆代赭石汤主之。”主要用于治疗痰气痞证。痞证的特点是指心下堵闷不舒,以手按之却柔软无物。笔者经过临床观察,发现该方药治疗更年期综合征、慢性支气管炎、美尼尔氏综合征等疗效也很显著。现报道如下。
1 更年期综合征
案例1:患者,女,52岁,药师,2001年10月19日初诊。以嗳气、呃逆频频、心下逆满、心烦、心悸、食后易吐半年,加重1个月就诊。半年前,因过度劳累,复因生气,于当日晚间出现嗳气打嗝不止,心下逆满,饭后2 h左右吐出胃内容物,心悸,心烦,眠差,大便偏干,小便尚调,当时未引起重视,以后每遇过劳或情绪波动则诱发。曾在多家医院行心电图、活动平板试验、胃镜等多项检查,均未发现明显病因,遂诊断为“更年期综合征”。追问个人史,已绝经1年余,近1年来,易烦躁且多疑,间断胸闷,烘热,易激动。查其舌淡红,苔薄白,边有齿痕,脉浮滑。辨证为痰气交阻,胃气上逆。治以化痰行气、降逆和胃。方以旋覆代赭石汤加减:旋覆花(包)15 g,代赭石20 g,制半夏10 g,党参15 g,炙甘草6 g,柴胡12 g,醋香附12 g,瓜蒌实12 g,川贝母15 g,麦冬12 g,玉竹15 g,生姜12 g,大枣4枚。4剂,每日1剂,水煎2次,每次水沸后煎30 min,兑匀,口服,1日2次。
10月23日复诊:患者述呃逆、嗳气以及饭后呕吐明显好转,但仍感乏力,眠差,纳谷不馨,故在前方基础上加炒酸枣仁24 g、谷麦芽各15 g、砂仁(后下)8 g,再服6剂,诸症皆除。
2 慢性支气管炎
案例2:患者,男,56岁,干部。因胸闷、咳嗽、气喘、痰多间断发作4年,加重1年,于2001年11月20日就诊。患者既往有20余年吸烟史。4年前因受凉,出现咳嗽,咯痰,伴轻度气喘,经用抗生素(具体药名及药量不详)1周后,病情好转,但以后每遇气候变化或劳累后即出现咳、痰、喘,每次发作皆在1个月以上,为此被迫停止吸烟。胸片示:慢性支气管炎。1周前又不慎受凉,出现咳嗽,气急,不能平卧,咳白色粘痰,不易咳出,伴胸闷,憋气。查:T 36.8 ℃,P 86次/min,R 23次/min,BP 130/90 mmHg,咽部轻度充血,扁桃体不肿大,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细小哮鸣音,未闻及干、湿性罗音,心律齐,心界不大,各瓣膜听诊区未听到杂音,肝脾未触及,双下肢不肿,舌黯淡,苔白腻,边有瘀斑,脉沉细。血常规:WBC 9.2×109/L,N O.78,L O.16。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辨证为痰瘀互阻、肺脾气虚。方以旋覆代赭石汤加减:旋覆花(包)15 g,代赭石18 g,制半夏10 g,党参15 g,浙贝母15 g,黄连10 g,生甘草8 g,生薏苡仁20 g,益母草15 g,茯苓12 g,瓜蒌皮12 g,白术15 g,陈皮10 g,桔梗12 g,川芎10 g,葶苈子10 g,大枣4枚。每日1剂,水煎服,1日2次。1周后复诊,咳嗽、气急、痰粘、胸闷大减,唯纳差、乏力、轻度气喘,系肺脾气虚。在前方基础上去葶苈子12 g,加黄精15 g、黄芪15 g,服10剂后,症状缓解。
3 美尼尔氏综合征
案例3:患者,女,48岁,退休工人。因经常反复出现眩晕、呕吐2年,屡治少效,于2005年5月18日就诊。曾在外院检查,诊断为美尼尔氏综合征。3 d前,与朋友坐公交车回家途中,突感头晕,欲吐,无天旋地转感觉,当时以为是晕车,待下车后,走到离家100 m左右,头晕加重,伴天旋地转,目黑眼花,耳鸣,呕吐,双目紧闭,不敢睁眼及转头,遂在朋友帮助下来诊。余观其舌脉证表现:头晕,视物旋转,不敢睁眼,目黑眼花,起则加重,伴呕吐,恶心,心悸,面色苍黄,舌质淡,边有齿痕,苔薄白,脉沉迟滑。中医诊断为眩晕。辨证为痰气交阻,痰浊上扰。方以旋覆代赭石汤合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旋覆花(包)15 g,代赭石20 g,制半夏10 g,党参15 g,白术15 g,天麻(先煎)10 g,茯苓12 g,桂枝10 g,炙甘草6 g,木香10 g,砂仁(后下)8 g,陈皮10 g,竹茹15 g,生姜10 g。每日1剂,水煎服,1日2次,缓缓温服。服3剂后,头晕、耳鸣及呕吐症状大减,可以勉强进食,轻微转头,敢睁眼,但不敢多语,乏力,行走不稳,并有间断欲呕之症。在原方基础上加厚朴15 g,续服5剂。半月后复诊如常人。
4 讨论
旋覆代赭石汤有和胃化痰、镇肝降逆止呕之功。方中旋覆花苦辛而咸,主消痰行水、降气止呕;代赭石苦寒入肝,平肝潜阳、降逆止呕,二药相合,下气消痰,镇肝胃之虚逆;佐以半夏、生姜化痰散饮、和胃降逆;人参(或党参)、大枣、甘草补中益气,扶脾胃之虚,使脾胃得健、痰饮之邪得除、肝胃之气得平、痞塞噫气之证可除。因此,本方实为一个和解之剂。标本兼顾,虚实共治。临床上,笔者依据其脾胃虚弱、痰气交阻的病机特点,灵活施治于慢性支气管炎、美尼尔氏综合征、更年期综合征。只要是其证,便可用其药,体现了中医“异病同治”的原则,临床取得了较好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