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观察亚低温治疗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将82例脑卒中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1例,治疗组在药物治疗脑卒中的同加用亚低温治疗技术,并在治疗前几天,治疗后14天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 治疗组较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降低(P〈0.05)。 结论 亚低温治疗技术可以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
【关键词】 亚低温 脑卒中 脑保护
亚低温(MHT)治疗脑卒中的疗效已被国内外公认。20实际50年代以来,国外学者致力于将中、深度低温用于脑保护和脑复苏的研究,发现低温有显著的脑保护效果,但深低温会引起心律失常、凝血功能障碍、肺内感染、离子紊乱等严重并发症,因此其临床应用受到很大限制。近20年来,亚低温脑保护的研究越来越深入,临床应用逐渐成熟。目前国内外通常将32℃-35℃亚低温应用于脑保护的治疗。这一温度既避免了大量临床并发症,同时又能最大限度发挥亚低温的脑保护作用。本研究选用80名患者进行了临床观察,旨在观察亚低温治疗脑卒中的临床疗效。
1 临床资料
1.1研究对象 我们从2008-2010年住院的急性脑血管病患者中选择了8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1例,所有患者均为发病1-24小时内就诊的住院病人,平均发病时间9.8小时,诊断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全部病例均经颅CT或MRI证实;其中脑出血者40人,脑梗死者42人,均伴有神经系统居灶性病征,瘫痪肢体肌力&<4级,无意识障碍或轻度意识障碍。排除伴有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及肺部感染者。
1.2研究方法 治疗组41人,男20人,女21人,平均年龄(61.98±14.21)岁,其中脑出血者18人,脑梗死者23人;对照组41人,男22例,女19例,平均年龄(62.58±14.01)岁,其中脑出血者16人,脑梗死者25人。两组患者中,脑出血者给予适当脱水、吸氧、脑保护剂及对症治疗;脑梗死者给予溶栓、抗凝、改善微循环、稀释血液、适当脱水、脑保护剂等治疗。治疗组在以上综合治疗基础上给予降温毯或/和降温帽降温治疗,使患者体温降至32℃-35℃,持续使用1-5天,同时监护患者的心电图、呼吸、脉搏、血压及瞳孔;两组间发病时间、年龄、病情严重程度、既往史评分及开始治疗时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3统计学方法 测定数据以x-±s,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t检验。
2 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前和治疗后14天分别对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x-±s),结果见表1.
表1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
治疗前*P&>0.05,治疗后**P&<0.05
3 结论
经统计学分析,治疗组与治疗组比较:治疗前*P&>0.05,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无明显差别;治疗后**P&<0.05,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别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亚低温治疗技术可以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
4 讨论
脑缺血、缺氧可引起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出现严重的神经功能障碍,体温是局灶性或全脑缺血后影响神经细胞损伤严重程度的一个重要因素。动物实验表明,体温的变化可影响缺血性脑卒中的死亡率,亚低温(32℃-35℃)治疗3-4小时即可缩小梗死体积[1]。Wang等[2]对437例缺血性卒中进行了研究,结果真实了入院时体温对院内死亡率有明显的预测性,高体温和低体温一偶显著性差异。如果把入院时体温坐位一个连续变量引入多元模型,那么体温每升高 1℃就会使院内死亡OR值升高3.9,高热是卒中预后不良的预测指标。因此亚低温治疗是脑缺血的保护因素,能明显减轻脑缺血后脑组织病例形态学的损害程度,促进经功能的恢复,可以在许多环节上减轻脑损伤。而脑出血后血肿对周围脑组织直接的机械压迫,倒置周围脑组织缺血坏死,细胞内多种生物活性物质释放,引起继发病理损害:血肿形成后周围血脑屏障损害,周围脑组织发生水肿,促进颅内高压形成,在48-72小时达高峰,又加重周围脑组织缺血坏死。因此对脑出血水肿周围脑组织的保护,是恢复脑出血后神经功能损害的关键。本实验结果表明,对于脑卒中患者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家用MHT技术将患者的提问控制在32℃-35℃左右,发现治疗14天后治疗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同时对患者心电图、血压、肝肾功能及肺功能并无明显影响。结论是MHT对颅脑损伤和脑卒中具有保护作用,能显著降低脑卒中的颅脑损伤患者的死亡率,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
目前普遍被认可的亚低温脑保护的机制主要有一下几个方面[3-9]:⑴ 减少缺血缺氧脑组织中乳酸的含量,使脑组织ATP含量维持在正常范围,升高脑组织中葡萄糖、磷酸肌酸的含量,增加脑组织对缺氧的耐受性,稳定细胞膜。⑵ 抑制脑损伤后白三烯的生成,从而抑制内皮细胞的收缩,保护血脑屏障,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抑制NO合成酶和NO的生成。⑶ 抑制内源性有害因子如谷氨酸、天门冬氨酸、甘氨酸、乙酰胆碱、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5-羟色胺等的生成和释放,阻断了这些毒性产物对神经细胞的损害作用。⑷ 阻止多形核白细胞水平升高,减少其在脑血管壁上的粘附聚集,改善脑供血;抑制炎性细胞的侵润,减轻脑组织局部的炎症反应。⑸ 减轻弥漫性轴索损伤。⑹ 改变遗传信息的传递,促进蛋白质合成和恢复,减少脑细胞结构蛋白的破坏,促进脑细胞结构和功能的恢复。
关于亚低温治疗的开始时间,普遍认为越早越好,一般来说,亚低温持续治疗24小时即可复温,病情危重这可适当延长治疗时间,有人建议延长至一周或更长。亚低温治疗后如果快速复温,音脑温上升过快可发生急性脑肿胀,古复温不宜过快。目前多主张自然复温,首先停用物理降温措施,然后以1℃/4h的速度复温,宜在12小时以上使体温恢复正常。
亚低温疗法虽然可能出现一些并发症,但避免了全身低温治疗存在的弊端,不会出现严重的心律失常、休克等致命的并发症。通过实践,我们认为MHT是脑卒中综合治疗的有效方法之一,能促进脑损伤后神经功能的恢复,减少致残率和死亡率;且价格低廉,容易实施,副作用小,是一种值得推广的物理疗法。
参 考 文 献
[1]Meden P,Kammersgaard L,Overgaard K.Can acute stroke be treated with hypothermia? Nord Med,1988,113(1):3-5.
[2]Wang Y, Lim LL, Levi C,et al.Influence of admission body temperature on stroke mortality. Stroke,2000,31(2):404-409.
[3]Kawai N, Nakamura T, Nagao S. Acta Neurochir Suppl,2002,81,233-235.
[4]Berger C, Schabitz WR, Georgiadis D, et al.Stroke,2002,33(2):519-524.
[5]Smidova L,Mourek J,Slapetova V, et al.Ceska Gynekol,2004,69(2):129-132.
[6]Han HS,Qiao Y, Karabiyikoglu M,et al.J Neurosci,2002,22(10):3921-3928.
[7]Han HS,Qiao Y, Karabiyikoglu M,et al.J Neurosci,2002,22(10):3921-3928.
[8]Wang GT,Deng HY,Maier CM,et al.Neuroscience,2002,114(4):1081-1092.
[9]Nito C,Kamiya T,Ueda M,et al.Brain Res,2004-1008(2):179-185.转贴于
亚低温(MHT)与脑卒中治疗的疗效浅析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