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脂康胶囊对高脂血症患者血浆内皮素及血管紧张素Ⅱ含量的临床分析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07429 日期:2025-06-28 来源:论文网
【摘要】 应用调脂康胶囊治疗32例高脂血症患者与血脂康胶囊组30例对照,临床表明调脂康胶囊具有调节血脂作用,其作用机理可能是通过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来降低ET及Ang-Ⅱ的生成与释放,从而改善内皮细胞功能障碍。提示保护内皮细胞可能是调脂康胶囊作用机理之一,为本方广泛应用于临床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 调脂康胶囊 高血脂症 血浆内皮素 血管紧张素Ⅱ 临床研究
  高脂血症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因素之一,与动脉硬化、冠心病关系密切,目前认为由于高血脂导致内皮细胞功能障碍,即内皮细胞产生的内皮素等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原因之一[1]。据研究表明,内皮素与血管紧张素Ⅱ均具有明显的收缩血管的作用,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密切相关[2]。调脂康胶囊是奚彩崑教授长期临床的经验方,具有很好的调脂作用,近期来对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作了研究[3],为了进一步评价调脂康胶囊调节血脂作用及其作用机理的探讨,现临床研究报告如下。
  一 资料与方法
  1.诊断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制定。在正常饮食情况下,2周内测血脂,如两次测得TC均≥6.0mmol/L或TG≥1.54mmol/L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男性≤1.04mmol/L女性≤1.17mmol/L,即可诊断高脂血症。
  2.纳入病例标准
  ⑴年龄18~65岁;
  ⑵符合上述高脂血症诊断标准。
  3.排除病例标准
  半年内曾患心肌梗塞、脑血管意外、严重创伤或重大手术患者;肾病综合征、甲状腺机能减退、急性或慢性肝胆疾病、糖尿病及痛风患者;药物引起的高脂血症患者;正在使用肝素、甲状腺素或者其它影响血脂代谢药物的患者;两周内采用过其它降脂措施的患者;未成年人;孕妇及哺乳期妇女;过敏体质患者;合并肝肾及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患者;精神病患者。
  4.一般资料
  选择门诊和部分住院病例62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
  治疗组32例,女性17例,男性15例,平均年龄52.82±5.86;合并高血压病11例、冠心病13例、脑梗死8例。
  对照组30例,女性16例,男性14例,平均年龄51.68±6.27;合并高血压病9例、冠心病12例、脑梗死9例。
  两组患者治疗前临床基本特征相似,其男女比例、年龄差距和治疗前血脂各项指标统计分析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5.治疗方法
  治疗组口服调脂康胶囊,主要由葛根、决明子、山楂、茯苓、泽泻等组成,由我院制剂室制成胶囊,每粒0.5g,每日2次,每次2粒。
  对照组口服血脂康胶囊,由北大维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每粒含血脂康原粉0.3g,每日2次,每次2粒。
两组均以8周为1个疗程,患者保持用药前的生活方式及饮食习惯,不用影响血脂代谢的药物。
  6.观察指标
  治疗前及治疗1个疗程后检测两组患者TC、TG、HDL-C、LDL-C、血浆ET与Ang-Ⅱ的含量。TC、TG、HDL-C、LDL-C均采用酶法测定,试剂盒由北京中生生物工程高技术公司提供;ET、Ang-Ⅱ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试剂盒由解放军总医院科技开发中心放射免疫所提供。
  7.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分别采用t检验、配对t检验和u检验。
  二 结果
  1. 治疗前后血脂水平比较
  见表1。两组患者治疗后TC、TG、LDL-C含量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治疗组治疗后HDL-C显著增高(P<0.01),且TG、HDL-C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说明调脂康胶囊在调节TG、HDL-C方面作用优于血脂康胶囊。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水平比较(mmol/L,x-±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1   2. 治疗前后ET及Ang-Ⅱ的含量比较
  见表2。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浆ET及Ang-Ⅱ的含量均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但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这提示调脂康胶囊和血脂康胶囊均可降低高脂血症患者血浆的ET及Ang-Ⅱ含量,二者比较无明显差异。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ET及Ang-Ⅱ的含量(ng/L,x-±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1
  三 讨论
  高脂血症属于中医“痰浊”、“肥胖”范畴。调脂康胶囊是奚彩崑教授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经过长期临床的经验方,药用葛根、决明子、山楂、茯苓、泽泻等组成,能养阴益气、降脂化浊、调节血脂代谢。
  内皮素(ET)是血管内皮分泌出的最强大和持续时间最久的缩血管多肽,机体缺血缺氧是引起其释放的主要因素。心血管本身也存在局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可以不依赖于肾脏而自行合成、释放肾素和血管紧张素,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就是血管紧张素系统(RAS)最重要的效应肽,具有收缩血管、促纤维性变、抑制纤维蛋白溶解等作用,在高脂血症进展过程中有重要地位。治疗后调脂康胶囊和血脂康胶囊两组的患者血浆ET及Ang-Ⅱ的含量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但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可见调脂康胶囊和血脂康胶囊均能降低高脂血症患者血浆的ET及Ang-Ⅱ含量,二者作用相当。
  本研究结果提示,调脂康胶囊对高脂血症具有一定治疗作用,可以通过保护血管内皮细胞,降低ET及Ang-Ⅱ的生成与释放,从而改善内皮细胞功能障碍,这可能是调脂康胶囊治疗高脂血症的作用机制之一。
参 考 文 献
[1]Ross R.The pathogenesis of atherosclerosis: a perspective for the 1990s. Nature, 1993, 363: 801-809.
[2]李小燕.内皮功能失调与冠心病.陕西医学杂志,1998,27(5):283-285.
[3]奚彩崑,等.复方调脂康胶囊治疗糖尿病性高脂血症86例临床观察.湖南中医杂志,1999,15(4):13-14.
[4]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北京:中国中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85-89. 转贴于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