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写论文网:
众所周知,在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及复发中,情绪因素所起的作用是非常关键的。因为紧张、激动、压抑、恐惧等不良情绪,会引起体内某些应激激素的大量分泌,如生长激素、去甲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等等。这些激素升高会引起糖尿病病情反复,影响糖尿病患者的康复。因此,在糖尿病的治疗中,心理治疗和护理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1 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特点
1.1焦虑、恐惧 这是糖尿病患者普遍存在的心理。初患糖尿病或新入院的患者,常由于对糖尿病缺乏认识,一般都存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恐惧情绪。患者往往表现为焦虑不安,反复询问病情,过分依赖家属,甚至失去自制能力。他们担心治疗的痛苦以及疾病给家庭事业带来的影响。
1.2悲观、绝望 老年糖尿病患者,常因为病程日久,缠绵难愈而背上思想包袱,或病情经常反复而产生悲观、绝望情绪,抱着破罐破摔的心态,在日常生活中随意进食,不按时服药,起居无规律,从而使病情加重,即使治疗方法正确、及时,亦收不到很好的疗效。
1.3紧张、烦躁不安 患者从身边已熟悉的社区环境走进陌生的病房,会感到紧张、烦躁和不安,对治疗护理不配合而影响治疗。
2 护理对策
2.1注重与患者及家属的情感沟通及健康教育 患者希望医生、护士给予同情帮助,把自己的康复寄托在医生、护士身上,常反复地询问自己的病情和治疗方案,十分注意医生、护士的一举一动。因此医护人员态度要热情、服务要周到,向患者主动诚恳地解释有关问题,要恰当说明病情,介绍糖尿病知识,增加患者自我调摄的能力。鼓励患者到室外活动,呼吸新鲜空气。适当的运动能使患者心情舒畅,并有利于葡萄糖的利用,降低血糖。因此,要根据疾病的需要及某些活动的可行性和有益性,向患者解释其所以然,使他们理解这些活动与适当的休息相结合,有助糖尿病的稳定,使他们从心理上接受这些安排,而达到配合治疗的目的。
2.2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要纠正患者对此病的错误认识,讲清楚糖尿病并非不治之症,以解除其精神压力,克服心理失衡状态,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达到最佳效果。医护人员及家属要关心爱护患者,使其正确认识和处理这些问题,积极排除干扰,安心配合医生治疗。调整和安排好患者的情绪、生活,是心理护理的主要内容之一。
2.3创造良好的环境,减轻患者的焦虑、恐惧心理 住院环境脏乱差、有噪音是一种恶性刺激,会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因此,护理人员要积极主动为患者创造安静、舒适、优雅的环境,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通风,哪怕一声平凡而亲切的问候都会给患者以极大的亲切和温馨,有利于病情的治疗。 转贴于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