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减桂枝芍药知母汤口服配合功能锻炼治疗肩周炎106例临床疗效观察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07151 日期:2025-06-25 来源:论文网

【摘要】 目的 观察加减桂枝芍药知母汤口服配合功能锻炼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6例门诊肩周炎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56例和对照组50例,治疗组采用桂枝芍药知母汤口服联合功能锻炼治疗,对照组采用功能锻炼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4.6%高于对照组8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桂枝芍药知母汤口服联合功能锻炼治疗肩周炎具有比单纯功能锻炼治疗疗效显著。
【关键词】 肩周炎 桂枝芍药知母汤 功能锻炼

  【Abstract】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Periarthritis humeroscapularis by treatment of Decoction of Cinnamon Twig with Dirigation. METHODS:Separate Outpatient of PH 106 example into treatment group 56 and control group 50, the former by the treatment of Cinnamon Twig with Dirigation and the latter only by the Dirigation. RESULTS:There is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former than the latter(P&<0.05).CONCLUSION:Treatment of PH by the treatment of Cinnamon Twig with dirigation is better than Dirigation.
  【Key words】Periarthritis humeroscapularis(PH) Decoction of Cinnamon Twig Dirigation
  肩周炎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目前对肩周炎的治疗方法较多,各有利弊。笔者自2008年5月至2010年5月对106例门诊肩周炎患者中的56例进行桂枝芍药知母汤口服联合功能锻炼治疗,收到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5月至2010年5月我院门诊的肩周炎患者106例,男54例,女52例。治疗组54例,年龄35-65岁,平均53.42±5.7岁;对照组52例,年龄30-75岁,平均55.36±6.2岁。病程1-8个月41例,其中治疗组20例,对照组21组;8个月以上65例,其中治疗组35例,对照组30例。两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2 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内科疾病诊疗常规》[1]中“肩痹”的诊断标准:(1)多见于50岁左右的中年人或老年人,女性多于男性,左肩多于右肩,常于肩部受寒后发病;(2)肩部疼痛,渐进性加重,昼轻夜重,并可向颈、耳、肩及前臂和手放射,肩关节上举、后伸时疼痛加剧,肩部活动受限,严重者不能做穿衣、梳头、洗脸等动作;(3)肩部肿胀不明显,肩关节周围有广泛压痛,日久可见肌肉萎缩;(4)X线检查一般无特殊发现,部分患者可有骨质疏松。
  2 治疗方法
  2.1 药物治疗
  桂枝芍药知母汤源于《金匮要略•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病名曰“历节”者,遍历诸关节疼痛也。组成:桂枝18克 芍药12克 甘草6克 麻黄5克 白术15克 知母12克 羌活10克 防风10克 细辛5克 附子10克(炮)(先煎30分钟) 生姜12克 大枣7枚。
  用法:上12味,以水700毫升,煮取210毫升,每次温服70毫升,日三服。
  随证加减:有高血压或心动过速者去麻黄加当归、川芎、赤芍;伴自汗者去麻黄减桂枝用量加党参、黄芪、牡蛎;伴腰酸腿痛者加独活、苍术;伴便秘热甚者加大黄、黄芩、生地;伴头痛头晕心中烦热者加川芎、菊花、黄芩。
  2.2 功能锻炼
  保持良好肢位:选择枕头应适应颈椎的生理解剖结构,一般来说长40-60cm,或超过自己的肩宽10-16cm为宜,肩周炎患者不能患侧卧位,以减少对患肩的挤压。在健侧卧位时,在患者胸前放置木棉枕,将患肢放置上面。避免俯卧位,因为俯卧既不利于保持颈、肩部的平衡及生理曲度,又影响呼吸道的通畅。
  功能锻炼:通过肩部的肌群和上肢肌肉运动,增强关节的适应能力,增大肩关节活动范围,最初幅度要小,循序渐进,避免过度运动造成损伤。
  2.2.1 爬墙法:面对墙壁用双手或单手缓慢向上,使上肢尽量上举,然后再缓慢退下到原点,每次反复30-50次,每日可进行5-l0次,要忍痛坚持锻炼,但忌强力被动活动,以免损伤或撕裂组织。
  2.2.2 画圈法:弯腰,手臂下垂,用力前后左右摆动手臂,然后做肩关节顺时针方向各划15-20圈,每日练习3-5次,动作幅度由小到大,有慢到快,每天坚持锻炼,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防止复发。

转贴于    2.2.3 梳头动作:双手交替由前额,头顶,枕后,耳后,向前纵向饶头一圈,类似梳头动作,每组l5-20次,每日3-5组。
  治疗期间的护理:疼痛剧烈,影响睡眠时可遵医嘱给予止痛药物,也可进行肩部热敷,以促进肩部的血液循环,松弛肌肉,缓解疼痛,热敷时局部温度不宜超过50度,防止烫伤,治疗前确保治疗仪电源及各开关键状态良好,治疗部位皮肤完好无破损,治疗过程中随时保护患者隐私,冬季时注意保暖,防止受凉感冒。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
  疗效评定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ZY/TOOL.1-OOL.9-94)之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痊愈:局部疼痛,压痛消失,肩关节功能活动正常,前屈、外展&>160°,后伸内旋达T10。棘突以上,能坚持原工作。显效:疼痛基本消失,压痛明显减轻,肩关节活动能明显改善,前屈、外展在120-160°之间,后伸达T10-L2棘突之间,能坚持原工作。好转:疼痛减轻,肩关节功能活动改善。无效:疼痛与活动无改善。
  3.2 治疗结果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4.0统计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秩和检验。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z=-5.040,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4 分析与讨论
  肩周炎又称冻结肩、五十肩,是临床上常见的好发于中老年人的顽固性疾病,是肩部关节囊和周围软组织的一种无菌性炎症改变所致的肩关节疼痛和功能障碍性疾病,其病理变化主要是软组织的渗出、水肿、纤维变性、粘连、挛缩等炎性改变[3]。
  肩关节是人体活动度最大的关节,上肢带肌及臂部肌内的起点或止点均在肩关节处, 肩周炎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矢状面的前屈上举、额状面的外展上举、水平面的内外旋活动受限。由于解剖结构和特殊的功能要求,极易因外伤、劳损、受凉等不良刺激长期作用,引起肩关节周围肌肉、肌腱、韧带及软组织损伤;肩关节囊、滑囊内的蛋白多糖随着年龄的增长,含量逐渐减少,可引起骨赘生长,肩关节滑膜、滑液囊产生无菌性炎症,肩关节周围的韧带、肌腱变性、粘连、钙化而产生疼痛并影响关节活动,从而导致肩周炎的发生。
  肩周炎在祖国医学中属“肩痹”、“漏肩风”、“五十肩”、“肩凝证”等范畴。多因为肝肾渐衰,肾气不足,气血亏虚,筋肉失于濡养,加之外伤劳损而发病。外伤劳损为其外因,气血虚弱、血不荣筋为其内因。
桂枝芍药知母汤乃《金匮·历节病脉证并治》篇之桂枝芍药知母汤。方用附片、白术温阳除湿散寒为主;以桂枝、麻黄、防风、生姜等助其温散之力;芍药配甘草缓急止痛,桂枝通阳化气,行十二经,走而不守,配麻黄疏散风寒,配芍药养血活血,配白术除湿;知母清热除虚烦,兼制他药之燥性。共奏祛风散寒除湿止痛之功。
  疼痛和功能障碍是肩周炎的两大主要临床表现,因此针对肩周炎的治疗也主要是缓解疼痛和恢复功能。由于肩关节在人体中的活动度较大,参与活动的肌肉较多,以及肩关节本身解剖特点和生物力学的原因,肩关节疾患的康复比其他关节的康复更难。笔者认为一是要找到产生疼痛和功能障碍的本源,做到有的放矢;二是要制定合理的治疗措施。在治疗中采用单一的治疗方法或功能锻炼的方法,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因此,口服药物治疗与肩关节的功能训练联合使用,可缩短病程,效果好,预防复发。
参 考 文 献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86-187.
[2]李业甫,王中华,吴真辉. 中国推拿治疗学[M]. 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 1994: 239.
[3]黄公怡.肩关节周围炎的解剖学基础及临床特点[J].临床医学杂志,1990,(1):3-5.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