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针灸治疗慢性支气管炎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07143 日期:2025-06-25 来源:论文网
【摘要】 目的 分析针灸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辩证分型和辩证治疗。方法 根据诊断进行针灸治疗。结论 治疗原则以宣肺、化饮为主。痰湿蕴肺型辅以健脾化湿;痰热郁肺型辅以清热化痰;脾肾阳虚型辅以温补脾肾。
【关键词】 针灸 慢性支气管炎
  慢性支气管炎(chronic bronchitis)可由急性支气管炎转化而来,也可因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等疾病,使支气管分泌物引流不畅,血液循环供给不充分或气管周围组织纤维增生而形成。它是一种常见病,秋冬季节容易发病。多发生在中年以上,本病的发病率与年龄成正比。本病如治疗不及时可并发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可进一步引起呼吸衰竭和心力衰竭。
  本病属于中医学的“咳嗽”、“痰饮”、“喘证”等范畴,多因痰湿蕴肺、痰热郁肺所致,或因病久伤及脾肾,肾不纳气,肺失肃降。下面将慢性支气管炎的针灸治疗汇报如下。
  1 诊断要点
  1.1临床表现
  1.1.1咳嗽和咳痰,一年中持续3个月以上,连续出现2年以上并可排除其他呼吸道疾病者。
  1.1.2病程缓慢,症状逐渐加重。患者常有长期吸烟或经常吸入刺激性气体及尘埃的病史。
  1.1.3咳嗽、咳痰为主要症状。多为大量黏液泡沫痰,寒冷季节以及每天清晨和傍晚咳痰较多。
  1.1.4有反复下呼吸道继发感染,往往先为病毒感染,继之合并细菌感染。有细菌感染时可出现脓性痰,但有时仍为黏液痰。患者可表现畏寒、发热、气促,亦可仅为咳嗽加剧,部分患者可有哮喘症状,称哮喘性支气管炎。
  1.1.5胸部体检:正常或两肺下部听到湿性啰音和哮鸣音。亦有湿性啰音局限于一侧之中下部,而另一侧全无啰音者。后期患者常伴有肺气肿的体征。
  1.2辅助检查
  1.2.1X线检查:单纯性支气管炎者可有肺纹增多。病重者和常有急性感染者,可有肺气肿改变。
  1.2.2肺通气功能测验:显示支气管阻力增加。
  2 辨证分型
  2.1痰湿蕴肺
  咳声重浊或咳逆喘满,痰黏腻,色白或多吐白沫痰,天冷受寒而加重,胸闷,脘痞,食少体倦,大便时溏,舌苔白腻,脉濡滑。
  2.2痰热郁肺
  咳嗽息促,痰多,质黏稠或黄稠,咳吐不爽。胸胁胀满,咳时引痛,舌苔薄黄或腻,质偏红,脉滑数。
  2.3脾肾阳虚
  咳嗽气喘、气短,动则更甚,或咳而气怯,痰多,食少,胸闷,怯寒肢冷,神疲,小腹拘急,小便不利,足部浮肿,舌苔白润或灰腻,舌体肿大,脉沉细。
  3 治疗
  3.1辨证治疗
  3.1.1治疗原则:以宣肺、化饮为主。痰湿蕴肺型辅以健脾化湿;痰热郁肺型辅以清热化痰;脾肾阳虚型辅以温补脾肾。
  3.1.2处方
  (1)主穴:分为两组,第一组取风门、肺俞、厥阴俞,第二组取华盖、玉堂、膻中。可以单取一组,也可以两组交替使用。
  (2)配穴:痰湿犯肺配阴陵泉(与第一组主穴同时取用)或公孙、丰隆(与第二组主穴同时取用);痰热壅肺配鱼际、合谷(与第二组主穴同时取用);脾肾阳虚配肾俞、脾俞(与第一组主穴同时取用)或足三里、太溪(与第二组主穴同时取用)。 转贴于   3.2辨病治疗
  3.2.1体针疗法
  处方:取穴分为五组,第一组取背部相关节段内的穴位,如风门、肺俞、厥阴俞、T2~T4夹脊穴等,第二组取胸部相关节段内的穴位,如膻中、玉堂、紫宫等,第三组取位于上肢的相关节段内的穴位,如孔最、列缺、太渊、鱼际等,第四组取位于下肢后内侧的特殊穴位,如三阴交、太溪等,第五组取位于下肢前外侧和腹部的特殊穴位,如足三里、关元等。第一组穴位与第四组穴位同时使用,第二组穴位与第三组穴位、第五组穴位同时使用。这两种处方交替使用。
  3.2.2电针体穴疗法
  处方:与体针疗法的选穴相同。取穴分为五组,第一组取位于背部相关节段内的穴位,如风门、肺俞、厥阴俞、T2~T4夹脊穴等,第二组取位于胸部相关节段内的穴位,如膻中、玉堂、紫宫等,第三组取位于上肢的相关节段内的穴位,如孔最、列缺、太渊、鱼际等,第四组取位于下肢后内侧的特殊穴位,如三阴交、太溪等,第五组取位于下肢前外侧和腹部的特殊穴位,如足三里、关元等。第一组穴位与第四组穴位同时使用,第二组穴位与第三组穴位、第五组穴位同时使用。这两种处方交替使用。
  3.2.3灸法
  处方:取穴分为三组,第一组取位于背部相关节段内的穴位,如风门、啼俞、厥阴俞、T2~T4夹脊穴等,第二组取位于胸部、上肢相关节段内的穴位,如孔最、列缺、膻中、玉堂、紫宫等,第三组取位于下肢的穴位,如足三里、三阴交、太溪。三组穴位交替使用。
  3.2.4耳针疗法
  处方:主穴、配穴同时取用,两侧交替。
  (1)主穴:取一侧的支气管区、肺区、脑干。
  (2)配穴:取另一侧的缘中、皮质下区、胸椎上段、肾上腺区。
  3.2.5电针耳穴疗法
  处方:主穴、配穴同时取用,两侧交替。
  (1)主穴:取一侧的支气管区、肺区、脑干。
  (2)配穴:取另一侧的缘中、皮质下区、胸椎上段、肾上腺区。
在上述耳针疗法处方的基础上,选取单侧的体穴足三里、三阴交、孔最、列缺(双侧交替使用)。
  3.2.6耳穴贴压疗法
  多与其他疗法配合使用。
  处方:主穴、配穴同时取用,两侧交替。
  (1)主穴:取一侧的支气管区、肺区、脑干。
  (2)配穴:取另一侧的缘中、皮质下区、胸椎上段、肾上腺区。
参 考 文 献
[1]陶义训,等.《针灸疗法国外文献集锦》.上海,上海卫生出版社,1956:70.
[2]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进展》.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1:287.
[3]焦国瑞.《针灸临床经验辑要》.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1:82.
[4]田从豁,等.针灸治疗慢性气管炎.中国针灸.1981;1(3):37.
[5]刘心莲,等.耳穴贴压治疗慢性气管炎97例.上海针灸杂志.1988;7(1):8.转贴于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