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回顾和分析8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情况。方法 选用定量配伍的混合药液采取骶管注射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结果 全组治疗患者有效率为80%,效果不显著者为2例。结论 此骶管注射疗法简便易行、效果明显,如能掌握适应症和规范操作,就能扬长避短,在治疗后取得良好效果。
【关键词】 骶管 注射 腰椎间盘突出症
笔者自2003年5月起共实施骶管注射疗法(Hiatus injection therapy,HIT)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Protrusion ofluinbar intervertebral disc LIDP)(以下简称为骶管疗法)82例,通过以上病例,我体会到此法具有操作简便、安全可靠、疗程短、见效快、并发症少、复发率低等优点。现将82例骶管注射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体会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全部82例患者中,其中男性58例,女性24例,发病年龄为18~55岁,其中L3~4间盘突出患者10例,L3~4、L4~5间盘突出患者16例,L4~5间盘突出患者40例,L3~4、L4~5、L5~S1间盘突出患者16例。
1.2 治疗方法 病人采取俯卧位,下腹部置枕,使头部及腿部放低,并使骶部突出,用手触及尾骨尖,沿尾骨中线向上触摸,当触及一“U”字形凹陷即为骶裂孔,其两侧方各有一豆状突出物即骶角,距尾骨顶端约为10mm。常规给予皮肤消毒后,铺无菌孔巾,在无菌操作下,局麻进针点后用7号带芯腰穿针于骶裂孔处,与皮肤呈70°~80°针尖稍向头侧穿刺进针,针进入皮肤、皮下组织,并达到棘间韧带部位时拔出穿刺针的针芯。穿刺针穿过皮肤阻力较大,一旦刺破,减压甚为明显,因此有落空感,为进一步判定穿刺针是否正确在骶管内,可注入5~10ml空气,体验有无阻力,同时在注入空气时一手轻压骶部皮肤,以感觉有无皮下空气窜动的感觉,此后,穿刺针与皮肤呈20°角水平进针2~3cm,回抽无血液及脑脊液,且在试抽3~4ml生理盐水注入无阻力后,即可注入混合液(生理盐水100ml、醋酸确炎舒松A25mg、维生素B12500ug、维生素B1100mg、地塞米松10mg、5%碳酸氢钠10ml),一般滴注速度为30~60滴/min。
对注射药物不宜配用局麻药者可选用东莨菪碱0.3mg,此药对扩张病灶处血管、改善微循环有一定益处。前列腺肥大、青光眼患者应慎用东莨菪碱。
2 结果
全组患者有效率为80%,效果不显著者为2例,极少患者有头晕、头痛、血压上升等现象,极大多数患者在滴注结束后既感觉腰部及下肢轻松,原有的感觉障碍及功能障碍减弱或消失。
3 讨论
骶管疗法操作简便。其基本步骤:①选择体位;②常规消毒并且局麻术区;③按配伍药液慢速滴注,时间一般约为60min~80min。
骶管疗法安全可靠。从骶裂孔穿刺,虽然距上侧硬膜囊终端尚有5~6cm的距离,一般不会损及硬膜囊,但由于硬膜囊因人而异,故刺破硬膜囊误入蛛网膜下腔的情况仍有发生,严重者会引起高位感觉麻痹及下肢运动功能的丧失,呼吸功能也会受到抑制,个别人还会出现短暂的意识丧失。上述情况一般持续1~4小时,随着药物的代谢、分解,感觉麻痹、呼吸功能障碍、下肢运动功能丧失等症状会相继恢复正常。因此,要注意在这段时间维持良好的呼吸功能,调整好血压变化,病人多不会发生任何后遗症。
骶管疗法疗程短。每周1次,一般3~5次为一疗程,即可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大多数人在拔针后即可感觉腰部及下肢轻松,所有病人在治疗后,卧床休息30min均无需再观察,即可自己步行回家或返回病房。
骶管疗法并发症少,复发率低。这是一种高技术、严格无菌操作的治疗手段,只要防止穿刺失误和椎管内感染,所有病人治疗后严格卧床休息,均无任何并发症发生。
本组骶管疗法药物配伍的特点:①适当的局麻液:可以减轻椎管内感觉感受器对疼痛的传导,扩张病变组织的血管,改变病灶的血液循环。②使用一定量的神经营养药物。③激素:对没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激素使用禁忌症的病人,可以适量加用地塞米松(氟美松)和醋酸确炎舒松A。④扩张血管药:在注射药液中配用东莨菪碱0.3mg对扩张病灶处血管、改善微循环有一定益处。故骶管疗法简便易行、效果明显、价格低廉,特别适用于基层医院及门诊治疗推广使用。
参 考 文 献
[1]柳登顺.实用颈椎腰肢痛手册[M].河南: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682-686.
[2]孙树椿,孙之镐.中医筋伤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197-204.
浅议骶管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82例体会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