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X线机(DR)对骨关节创伤多层次影像分析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04258 日期:2025-05-27 来源:论文网
作者:包永昌 王传贺 万明香

【摘要】目的 分析研究利用DR(数字X线机)计算机后处理系统如何发现隐藏性骨折及软组织损伤X线征象。方法 收集我院近几年骨关节创伤500例病人DR片,通过计算机后处理系统,在骨窗片、软组织片、反转片及局部放大片上观察就其X线表现,作回顾性分析。取30例正常骨关节片作对比。结果 500例病人各种骨折中,隐藏性骨折(常规骨窗不易出现)65例,占13%。骨折周围软组织均肿胀,脂肪线消失,占100%。发现软组织肿胀取多窗位、放大片及加摄斜位片发现骨折8例,占1.6%。结论 利用DR计算机后处理技术,对发现一些隐藏性及细微骨折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数字X线机(DR) 骨关节创伤 多层次影像研究
  骨关节损伤是临床上经常碰到的急诊病例,明显骨折容易诊断,对一些隐藏性及微小骨折容易漏、误诊。如何利用好DR计算机后处理系统技术,提高隐藏性及微小骨折检出率。我们收集了近几年来就诊资料完整500例病人就其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本院自2007.12—2010.6月间骨关节损伤病人DR影像资料500例。其中男性280例,女性220例;年龄2—78岁,平均年龄为38岁。临床表现:所有病例均有外伤史,420例有功能障碍,500例均有局部压痛,软组织肿胀。
  1.2利用法国stuff公司DR常规摄DR正侧位片。500例病人均做多窗位观察,120例不易发现骨折病例作反转片,软组织窗位片及局部放大片,15例加摄斜位片。
  1.3仔细观察骨窗片骨质是否正常,软组织窗片上软组织是否肿胀,关节是否脱位,如有疑问,调节窗宽窗位,做反转片或局部放大片。
  1.4对已有骨折的病人,取“反转片”或深骨窗片,对微小骨折容易发现。
  1.5对软组织肿胀的病人,要进行局部放大,多窗位观察,仔细寻找骨折征象。
  1.6对临床上疼痛明显、功能障碍、压痛阳性患者,在多窗位观察的情况下,还未发现异常,应摄取斜位片或特殊位置片。
  1.7对关节囊密度增高病人,应定期复查,看关节腔内出血是否吸收,排除存在其他基础病变。    2 结果
  500例病人柯氏骨折82例,伴腕关节脱位60例。腕部软组织损伤肿胀140例。股骨颈骨折30例,髋关节脱位20例,髋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80例。胫骨平台骨折65例,髌上囊消失86例,髌下囊消失88例。外踝骨折72例,外踝韧带损伤肿胀85例。内踝骨折15例,内踝韧带损伤肿胀75例。肘关节脱位65例,鹰嘴骨折30例。桡骨小头骨折38例。髁上骨折72例,髁间骨折29例。500例病人除有以上骨折及脱位外,脱位病人均见关节囊密度增高,软组织肿胀,脂肪间隙消失。有少部分隐蔽性骨折是在发现软组织肿胀明显,利用多个窗位窗宽片才发现以上骨折。500例病人各种骨折中,隐藏性骨折(常规骨窗不易出现)65例,占13%。骨折周围软组织均肿胀,脂肪线消失,占100%。发现软组织肿胀取多窗位、放大片及加摄斜位片发现骨折8例,占1.6%。利用DR计算机后处理技术,对发现一些隐藏性及细微骨折有重要意义。30例正常骨关节片,骨纹清晰,周围软组层次分明,脂肪间隙清晰可见。关节囊呈低密度(黑色)反转呈白色,肌间隙亦清晰可见。
  3 讨论
  3.1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骨关节损伤发生率越来越高,如何做好临床接诊工作,使病人快速、简化、正确诊断、及时治疗是本研究的目的。
  3.2传统X线摄片只能是一次检查一份图像,很多细小骨折、软组织损伤难以发现,常常出现漏诊、误诊情况。给病人正确治疗带来困难,造成一些医疗纠纷,有些还可能造成医疗事故,给病人及医院带来不良后果。
  3.3随着数字X线机的普及,如何发挥好其在临床上的作用,作简单检查及时发现隐蔽性骨折、软组织损伤是我们临床工作者不断追求的目标。通过此次研究,利用DR计算机后处理系统对临床骨折诊断正确率达98%及软组织损伤的临床诊断正确率达100%,为临床采取及时诊断起了很大帮助。
   3.4对发现骨关节损伤、周围软组织肿胀、关节囊积血及肌间脂肪间隙消失的病人,应仔细观察、多窗位观察,及时发现细小骨折及损伤,避免漏误诊,延误病人治疗。利用好DR的多窗位技术,大大提高了临床诊断正确率。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