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细菌性阴道病 乳酸菌活杆菌胶囊 维生素C
细菌性阴道病(bacterial vaginosis,BV)是由多种微生物引起的无明显阴道黏膜炎症表现的临床综合症,是妇产科的常见病,若治疗不当,易反复发作。本文采用阴道给予乳酸菌活杆菌胶囊和维生素C片两种不同方法治疗BV进行比较观察,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对象 2006年1月至2007年1月在我所门诊就诊的BV患者100例,均为已婚妇女,年龄在23—53岁,平均年龄34.5岁,均为非妊娠期,且阴道分泌物未查出滴虫或霉菌的存在。
1.2诊断标准 ⑴匀质、稀薄白色的阴道分泌物,常黏附于阴道壁;⑵阴道pH>4.5(通常4.7-5.7,多为5.0-5.5);⑶线索细胞>20%,几乎无白细胞;⑷胺臭试验阳性。以上四项中有三项阳性即可临床诊断BV [1]。
1.3方法 采用随机分配的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药物皆于睡前置于阴道深部,每晚1次,共7次。A组50例,阴道给予乳酸菌活杆菌胶囊2粒250mg(定君生胶囊,内蒙古双奇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B组50例,给予维生素C片2粒0.4g,患者在知情同意的原则下,按要求接受治疗和随访。治疗期间不得使用阴道冲洗或其他抗菌药物,禁止性生活。
1.4疗效判断 治愈:符合以下四条者为临床治愈:⑴症状消失,体征转为正常;⑵阴道分泌物正常,湿片检查分泌物线索细胞阴性;⑶胺臭试验阴性;⑷pH<4.5。显效:⑴症状、体征明显好转;⑵湿片检查分泌物线索细胞阳性;⑶胺臭试验阳性;⑷pH>4.5。好转:⑴症状、体征好转;⑵湿片检查线索细胞阳性;⑶胺臭试验阳性;⑷pH>4.5。无效:⑴症状、体征无好转甚至加重;⑵湿片检查线索细胞阳性;⑶胺臭试验和pH值均不正常。复发:停药后患者又渐渐出现上述临床症状且逐渐加重。治愈、显效及好转为有效。复发包括无效。
1.5统计学处理 统计学处理记数资料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A、B两组平均年龄差异无显著性(P>0.05)。用药一周后,A、B两组的有效率分别是94%、90%,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停药1个月后两组的复发率分别是32%、14%,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各组治疗后的疗效
3 讨论
3.1BV的发病机理[2] BV是一种妇科常见病,发病率15%—45%[3],早在1955年被Gardner和Duke首次描述,而到1984年才在瑞典的专题国际会议上确定为BV [3]。BV是阴道内常见菌群失调所致的一种混合感染,但临床及病理特征无炎症改变。正常阴道以产生过氧化氢的乳杆菌占优势。BV时,阴道内产生过氧化氢的乳杆菌减少而其他细菌大量繁殖,主要有加德纳菌、动弯杆菌、普雷沃菌均与厌氧菌以及人型支原体,其中以厌氧菌居多。促使阴道菌群发生变化的原因仍不清楚,推测可能与频繁性交,多个性伴侣或阴道灌洗使阴道碱化有关。
3.2乳酸杆菌和维生素C治疗BV的机理 乳酸杆菌制剂因黏附于阴道壁,取代或杀死致病菌,包括加德纳杆菌、大肠杆菌等。从根本上治疗了BV。而维生素C因能有效改善阴道内酸性环境,抑制阴道各种致病微生物的生长,调整各种原因引起的菌群失调,从而恢复阴道内的生态环境。本资料显示:A、B两组的有效率是94%、90%,但停药1个月的复发率是32%、14%。说明乳酸杆菌制剂虽然从根本上治疗BV,但作用时间短,很快被吸收、代谢而失活,且乳酸杆菌制备时很难达到足够的活菌数量,使复发率升高。而维生素C可降低pH值,使阴道菌群长期持续正常化,抑制细菌生长,故疗效比较稳定,复发率低。
本研究两种方法治疗BV差别不显著,治疗BV时均有确切的疗效,且维生素C治疗复发率低。
参 考 文 献
[1]乐杰主编.妇产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61.
[2]刘胜兰,李怀芳.康复特栓治疗孕妇细菌性阴道病的疗效观察[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2,2(5):161.
[3]Hillier SL.Diagnostic microbiolog of bacterial Vaginosis[J].Am J Obstet Gyneeol,1993,169:479.转贴于
关于乳酸菌活杆菌胶囊与维C片治疗细菌性阴道病的疗效观察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