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城县2010年38例霍乱疫情流行病学调查浅析报告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03850 日期:2025-05-23 来源:论文网
论文网: 【摘要】 目的 总结分析蒙城县38例霍乱病人疫情流行病特征,进一步探讨霍乱为主的肠道传染病防控的有效措施和方法。方法 应用现场流行病学方法进行调查;采集标本检测。结果 经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粪便标本采集、霍乱弧菌培养检测⑵,外环境及密切接触者样本采集检测,男性18例,女性20例;学生11例,农民10例,商业8例,无业人员6例,教师2例,工人1例。年龄最小8岁,最大62岁,经积极干预全部痊愈。在采取病人积极救治、密切接触者隔离观察、预防服药、家庭消毒、健康教育等措施后,疫情迅速控制。
【关键词】 霍乱疫情 调查 分析
  2010年8月15日接蒙城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称,该县第一人民医肠道门诊8月14日陆续接诊数例急性腹泻病例,主要表现为无痛性腹泻、米泔水样大便,初步诊断为霍乱疑似病例。由于当时正处于夏季肠道传染病流行季节,市疾控中心立即派流行病调查组赶赴现场处置。8月16日急性腹泻病例经实验室检测确诊为3例为小川型霍乱弧菌阳性。在现场处置中,该县第一人民医肠道门诊的急性腹泻病例陆续增加,截止8月31日,共发现确诊霍乱病例38例,其中小川型37例,稻叶型1例。现将38例霍乱病人流行病学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对象为蒙城县第一人民医肠道门诊急性腹泻病例人群。
  1.2方法 采用急性腹泻病例流行病学调查逐人现场调查[1]、粪便标本采集、霍乱弧菌培养检测[2],外环境及密切接触者样本采集检[3]。
  2 结果
  2.1基本情况 蒙城县位于安徽西北部,隶属亳州市,人口127.4万,农村人口占85%,面积209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20万亩,辖15个乡镇、2个办事处、1个工业园区和1个林场。蒙城位于北纬32°55′29″—32°29′64″、东经116°15′43″—116°49′25″之间,属半湿润温带季风气候,典型的平原地区。蒙城南毗淮南,北邻淮北,南京至洛阳高速横穿东西,省道307线、305线、203线交汇于县城,涡河、茨淮新河连通淮河,长年通航。城区现有规划面积3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8万人,县城区主干道8条,城市建成水厂3座,日供水能力2.5万吨,覆盖城关镇约245%,其余饮水方式为自备井,自备井水是农村居民的主要饮水方式,农村厕所主要为旱厕。
  2.2疫情情况 蒙城县第一人民医肠道门诊8月14日起陆续接诊为无痛性腹泻、米泔水样大便急性腹泻病例(后经实验室确诊为霍乱病例),截至8月31日,本起疫情确诊病例为38例,其中小川型37例,稻叶型1例。
  2.2.1临床表现:38名患者均具有较典型的霍乱临床表现,主要是腹泻,黄稀水样便或米泔水样便,喷射性呕吐,一般为先泻后吐,无发热、腹痛、里急后重和脓血便。6例出现腓肠肌痉挛。具体见表1。
  表1 蒙城县霍乱确诊病例临床表现
  
  2.3三间分布
  2.3.1发病时间
  38名患者最早发病的是8月14日,最晚为8月31日,其中8月23日发病最多为6例。38例病例分布具体见图1。
  2.3.2发病地区
  目前疫情分布在全县包括城关在内的9个乡镇,其中城关镇24例,庄周镇3例,楚村镇、漆园镇、岳坊镇和立仓镇各2例,乐土镇、辛集镇、双涧镇各1个。   2.3.3人群分布
  38名患者中,男性18例,女性20例;学生11例,农民10例,商业8例,无业人员6例,教师2例,工人1例。年龄最小8岁,最大62岁,主要集中在20-29岁年龄组,共17例,占总数的43.6%。见图2。
  
  2.4流行病学调查
  2.4.1 38例病例流行病学调查情况
  8月16日对最早发病的田××、张××、丁××3例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经调查3名患者均居住在城关镇,互不相识,但在发病前均有到“快餐豆浆”餐馆吃凉面的就餐史。 通过调查,38例确诊病例中,前6例病例均有在“快餐豆浆”店食用“凉面或豆浆”的饮食暴露史,第7例病例发病前有聚餐史,聚餐者中有1人是“快餐豆浆”店老板娘亲戚,并有在“快餐豆浆”店聚餐史,后31例病例均无“快餐豆浆”店饮食暴露史。
  2.4.2 暴露因素调查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本次疫情可能是由于“快餐豆浆”店受到污染而导致的,估计污染的时间为8月12日左右,持续5日,持续到16日,进食可疑食品的人数初步估计为500人左右。由于进食者众多而且没有登记,很难主动搜索到所有进食者。且在进食者中只有少数症状严重的病人到医疗机构就诊,部分受染而症状轻的病人自行服药未就诊,以及少数进食者受染不发病成为带菌者,这些传染源在医疗机构的监测范围之外,不能被及时发现,从而导致二代病例的产生。38个病例中查明可能暴露因素的只有前7例,后31个病例目前还很难查清传染来源。
  3 讨论
  3.1疫情性质 38名患者均具有较典型的霍乱临床表现,主要是腹泻,黄稀水样便或米泔水样便,喷射性呕吐,一般为先泻后吐,无发热、腹痛、里急后重和脓血便,均检出了霍乱弧菌。综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结果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判断为食源性小川型霍乱聚集性疫情,可能与不洁饮食有关。  
  3.2疫情特点 本次疫情38例确诊病例中,小川型有37例,稻叶型1例。本次疫情具有突发性、散发性特点,病源难以查找。
  3.3综合防控措施对霍乱为主的肠道传染病的流行控制是有效的,肠道传染病是经粪口传播的传染病,传染源主要是病人和带菌者。主要是通过污染水、食物引起暴发流行,经手或日常生活接触一般引起散发。加强“三管一灭一宣传”工作,把住病从口入关。对发现的可疑或确诊病例进行详细的流行病学调查,对密切接触者严格采取隔离观察、预防服药、家庭消毒、健康教育等措施都是有效的。
参 考 文 献
[1]王陇德.现场流行病学理论与实践.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1.
[2]卫生部.霍乱防治手册[第五版]1999--5.8.
[3]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全国霍乱监测方案(试行)2005-8-22.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