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回顾性分析脑出血患者护理临床效果。方法 对2006年6月至2011年4月神经内科分科前和分科后的脑出血患者随机抽取178例,其中分科前86例,分科后92例,对照组(分科前)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分科后)采用规范的临床护理路径,对住院天数、住院费用、致残率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较对照组明显降低、致残率降低,患者满意度增加。结论 规范的临床护理提高了护理质量,降低了患者住院费用和住院周期。
【关键词】高血压 脑出血 护理
脑出血是由于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导致的颅内出血,具有发病急、进展快、病死率高、致残率高的特点。治疗上除了及时的诊断和治疗外,规范及时的护理观察是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的重要保障。随机抽取我院自2006年6月至2011年4月脑出血患者178例,其中常规护理措施86例,规范的临床护理路径92例,对二者进行比较,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178例,其中男126例,女52例年龄42~81岁,平均58岁。基底节出血98例,小脑出血10例,脑干出血8例,丘脑出血35例,余27例为其他部位脑实质内出血,其中二次出血8例。所有患者均CT明确诊断,心电图、电解质及肝肾功能均常规检查。
1.2 方法
神经内科分科前86例脑出血患者均为常规护理措施,设为对照组。分科后92例脑出血患者均进行规范的临床护理路径管理,设为观察组。观察组进入临床护理路径管理,由主管医师、护士长、责任护士共同制定,并随着患者的病情变化进行调整。内容包括:入院指导、生命体征监测、检查、治疗、饮食、心理辅导、功能锻炼、出院指导等。由责任护士及值班护士执行制定的护理路径进行各项护理工作,每天随主管医师查房,检查患者的治疗护理进展,根据病情变化予以适当调整。观察患者平均住院日、住院费用及患者致残率情况,对出院患者做好出院指导。
1.3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0.0软件进行处理,参数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x-±s),统计学方法采用配对资料t检验,检验水准α=0.05,以P&<0.05为差别具有显著性
2 结果
规范的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降低了患者住院费用,缩短了住院周期,降低了致残率,同时增加了患者满意度。
3 讨论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患者明显增多,而高血压、高血脂,高龄、长期口服抗凝药物,酗酒都是脑出血的高危因素[1]。脑出血的诊断及治疗已经成熟。但是规范的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可以明显的降低患者的住院周期和住院费用,降低患者的致残率,同时提高了护理质量。临床护理路径对脑出血患者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具体为常规的入院指导、监测生命体征,尤其是血压变化,因为大部分脑出血都由高血压引起,因此控制血压尤其重要,良好的血压控制可以防止血肿量的增加[2]。瞳孔的监测可以明确颅内病变的发展,避免患者错过手术时机。脑出血患者长期卧床,胃肠功能差,肠蠕动少,容易便秘,易引起血压升高,因此饮食指导应跟上。对于患者的心理辅导同样重要,脑出血是一种发病急,后遗症多的一种疾病,患者在心理上很难接受疾病的现实,再加上对预后的不可预知,往往产生悲观情绪,因此,合理的心理疏导要适时进行。对于恢复期的护理,功能锻炼要及时进行,鼓励患者进行相应的康复训练,系统的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出血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具有重要意义[3]。出院指导对于脑出血患者十分重要,合理的饮食、适当的控制血压,保持平和的心态,可以降低再出血的可能,同时要进行戒烟,吸烟及被动吸烟是脑出血的危险因子[4]。总之,规范的临床护理路径可以使患者获得最佳护理,可以使患者获得及时的检查、治疗、护理,可以明确护士的职责,可以使护理工作具有计划性、针对性和条理性,提高了护理质量,减少了护理差错,提高了护理效率。更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
参 考 文 献
[1]Rymer MM. Hemorrhagic strok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Mo Med. 2011 Jan-Feb;108(1):50-54.
[2]Aguilar MI, Freeman WD. Spontaneous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Semin Neurol. 2010 Nov;30(5):555-564. [3]Smith SD, Eskey CJ. Hemorrhagic stroke. Radiol Clin North Am. 2011 Jan;49(1):27-45.
[4]Hashimoto Y. Smoking and stroke. Brain Nerve. 2011 May;63 (5):483-90.
关于脑出血178例护理体会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