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口岸2001年—2010年出入境人员传染病监测结果浅析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01158 日期:2025-04-26 来源:论文网
论文网:          作者:林芸茹 林惠红 许跃顺

【摘要】目的 了解莆田口岸出入境人员中传染病感染情况及其流行特点,为口岸传染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莆田口岸2001—2010年53523 名出入境人员进行健康体检,对检出的传染病进行个案流行病学调查及传染病监测结果统计学分析。结果 2001年—2010年十年间对莆田口岸53523名出入境人员进行传染病监测,共检出传染病434例,出入境人员传染病检出率为810.87/10万,其中交通员工的发病率最高,出国劳务构成比最高。结论 加强出入境人员尤其是出国劳务和交通员工的传染病监测和国际旅行卫生保健咨询,对保护出入境人员健康,防止传染病的传入和传出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出入境人员 传染病监测
  莆田地处沿海地区,交通便利,随着地方经济发展,人员出入境往来日益频繁。因此,加强对出入境人员传染病发病情况的监测,有助于检验检疫机构掌握传染病的发病特征和流行规律,做好口岸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工作,防止传染病传入与传出,保护人民身体健康。现将2001年至2010年十年间莆田口岸出入境人员的传染病发病情况分析如下:
  1 监测对象及方法
  1.1对象 2001年至2010年在莆田口岸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出入境人员,包括交通员工、劳务人员、留学人员、旅行探亲和出国定居及入境的外籍人员。
  1.2监测内容及方法
  1.2.1监测体检内容 按出入境人员健康证明书要求的内容进行检查。
  1.2.2方法 HIV抗体血清检测采用快速蛋白印迹(Determine),酶联免疫吸附法(阿克苏试剂)初筛;梅毒采用甲苯胺红不需加热血清试验和TP-ELISA试验初筛,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TPHA)确认;肺结核以胸片报告作为诊断依据;病毒性肝炎中丙肝抗体、HbsAg及其相关标记物,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ALT按生化常规检查。
  凡血清血检测证实为HIV、梅毒抗体阳性者、丙肝抗体和HbsAg阳性且ALT升高者以及胸片检查诊断为浸润型肺结核均进行详细的流行病学调查。询问病史,包括症状、体征、婚姻状况、性乱史、性病感染史、传染病接触史等;检查全身皮肤、粘膜等。
  2 监测结果
  2.1受检者传染病监测情况
  2001年至2010年在对53523名出入境人员进行健康体检和传染病监测过程中,共检出传染病434例,检出率810.87/10万,其中HIV抗体阳性7人,梅毒147人,活动性肺结核211例,肝炎69例,分别占总检出数的1.6%、33.9%、48.6%、15.9%。
  2.2传染病流行特征
  2.2.1年龄、性别分布 传染病发病例中以青壮年为主,其中30—39岁191例,占总发病数的44.01%;20—29岁112例,占25.81%;40—49岁93例, 占21.43%;&>50岁28例, 占6.45%,&<20岁10例,占2.3%。男性发病377例,女性发病57例,男女性别比为6.6:1。(详见表1)
   表1 不同年龄组出入境人员传染病发病情况
  
  2.2.2地区分布
  434例传染病病例中,以涵江区所占比例最高,为38.48%, 秀屿区次之,为27.65%,仙游县为11.52%。
  2.2.3职业分布
  434例传染病病例中,以工人发病数最高,为167例,占38.48%,船员次之,为120例,占27.65%,农民为93例,占21.43%,商人及其他的54例,占12.44%。    2.2.4不同类别发病情况
  不同类别出入境人员传染病发病率,经统计从高到低依次为,船员、其他、探亲、劳务、公商务人员、移民、留学生(详见表2)。
  表2、 不同类别出入境人员传染病发病情况比较
  
  *指因涉外婚姻、外籍人员及携家属来华。
  3 讨论
  3.1传染病监测是国家赋予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的职责,是国境卫生检疫的工作内容之一。它是对特定环境、人群进行流行病学、血清学、病原学、临床症状以及其他有关影响人体健康因素的调查研究,是对人群传染病的发生、流行及影响因素进行有计划的、系统的长期观察, 预测有关传染病的发生、发展和流行规律,并采取必要的预防控制措施。有效的传染病控制,依赖于有效的传染病监测[1]。通过传染病监测能有效地防止传染病的传入和传出,保护人体健康。
  3.2从表2可以看出莆田口岸2001年—2010年在53523名出入境人员传染病监测中共发现传染病病例434例,传染病检出率为810.87/10万,具有较高的比例。其中检测出HIV抗体阳性者7例,(经确认实验室确认均为HIV-I型),梅毒患者147例,活动性肺结核211例, 病毒性肝炎69例。莆田口岸出入境人员的传染病发病率高于莆田当地传染病发病率。这与莆田口岸经济尚不发达地区,莆田口岸出入境人员以劳务、船员为主体人群,占88.7%,主要以初级的技术输出为主,这两类人中大多是为了增加收入改善生活选择了出国劳务和从事海员及海上作业,其传染病检出率也较高,是目前莆田口岸传染病监测的重点对象。这两类人文化程度较低,传染病自我防护能力差,所以加强对这两类人的健康宣教,普及防治知识,是莆田口岸控制传染病的传播流行的重要措施之一。
3.3从表1可以看出出入境人员20-49岁年龄段的发病数占了总数的91.24%,如何做好这年龄段出入境人员的国际旅行卫生保健宣传将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必须有步骤地与派出人员机构及中介部门开展针对性的工作,对劳务人员加强卫生宣教,以防止传染病的传入与传出,保护人民身体健康。
  3.4梅毒感染147例中,男性明显多于女性,以30~、40~两年龄组感染率高,主要分布在出国劳务人员、船员以及涉外婚姻中。经流行病调查主要原因为不洁性接触。性传播疾病流行已成为当今不可回避的公共卫生问题,危害日益加大,所以要坚持不懈的开展宣传教育,提高公众道德意识,洁身自好,加强自我防范意识。检出的147例梅毒感染者大多为无症状感染,提示出入境人员梅毒感染以无症状的潜伏梅毒为主。实验室检测是在出入境人员中发现梅毒感染者的主要手段,因此,应加强实验室的检测工作,提高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 提高阳性检出率和准确率。
  3.5在7例HIV感染者中,均为男性,分布在20~、40~、50~3个年龄组,其中50~组感染者4例,船员6例、劳务1例。船员工作特殊性导致因不洁性接触感染HIV。另外多数报道船员对HIV经性传播知晓率在80%左右,正确使用避孕套的比例为50.7%;非固定性伴侣使用避孕套为60.1%[2]。因此,进行健康教育行为干预,普及HIV防治知识,倡导使用安全套至关重要。本次调查中,高年龄组感染率较高,占57.1%,所以,不能忽视对高年龄组的出入境人员的健康宣教。
  3.6肺结核是全球最主要的三大传染病(结核、疟疾、艾滋病)之一,全球约有1/3人感染[3],开放性肺结核是我国限制入境的传染病之一。本次调查活动性肺结核检出率最高,高于其他口岸,控制结核病已成为莆田口岸刻不容缓的课题。
  3.7对莆田口岸出入境人员进行传染病监测体检的资料统计表明:实施传染病监测体检并做好健康咨询服务,提供相应的医疗保健措施对保障出入境人员身体健康有重要的意义。作为口岸检验检疫部门,我们应当加强口岸的传染病监测工作,同时了解当地出入境人员的类别情况,切实做好出入境人员尤其是重点人群的传染病监测及后续管理工作,严防各种传染病的传入与传出,把好国门关。
参 考 文 献
[1]朱琦等.《传染病监测数据的统计分析方法》发表于《中国卫生统计》2011(2).
[2]王芃,刘铁,孔繁学.长江航线船员艾滋病认知及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中国公共卫生,2003,19(11)
[3]谢惠安,阳国太,林善梓,等.现代结核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