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是神经内科常见病,中老年人多见,临床上典型表现为头晕、眼花和视物模糊,严重者可出现复视及言语、吞咽障碍,交叉性或双侧肢体瘫痪和感觉障碍或共济失调等症状,以及皮层盲及跌倒发作。该病患者多以眩晕就诊,常反复发作,迁延不愈,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丁咯地尔是一种血管扩张剂和微循环改善剂。我科采用丁咯地尔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取得了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诊断标准
根据参照《内科疾病诊断与疗效标准》[1]及1989年WHO 的诊断标准[2], 入选者至少包括眩晕和其它2项临床症状:(1)眩晕为旋转感或视物晃动感或稳定感多为头位改变而诱发;(2)眩晕为阵发性24小时内不缓解;(3)眩晕至少同时伴有一种椎基底动脉缺血发作的其它症状, 即枕叶、脑干、小脑的损害症状, 如视力或视野障碍, 复视, 一侧性耳鸣和耳聋, 构音吞咽障碍, 一侧或双侧共济失调,肢体麻木无力,昏厥等;(4)TCD提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5)头颅CT或MRI 排除基底动脉供血区新的梗死或出血灶;(6)排除眼、耳其它疾病所致的眩晕。
1.2一般资料
入组患者120例,均为我科从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年龄在35~76岁之间,其中男性33例,女性27例;对照组60例。年龄在32~77之间,其中男性31例,女性29例。入选患者均符合《内科疾病诊断与疗效标准》及1989年WHO的诊断标准。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症状、体征、病程等方面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3治疗方法
观察组给予盐酸丁咯地尔注射液0.2g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对照组予尼莫地平片30mg,口服,3次/日。两组患者同时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 口服, 每晚一次,以上2组均治疗14天1个疗程。
1.4疗效观察
1.4.1观察项目:观察临床症状(眩晕、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及上肢麻木等)、体征(眼球震颤等)的变化及不良反应;TCD检测血流动力学指标:左椎动脉(LVA)、右椎动脉(RVA)及基底动脉(BA)收缩期血液最大流速(取三者之和的均值);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变化。
1.4.2疗效评定标准:参照《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3]:①治愈:眩晕及其伴随症状消失,相关医技检查各项指标正常;②显效:眩晕及其伴随症状积分下降2/3,相关医技检查各项指标基本正常;③有效:眩晕及其伴随症状积分下降1/3~2/3,相关医技检查各项指标改善;④无效:眩晕及其伴随症状积分下降不及1/3或为原水平,相关医技检查各项指标无改善。总有效率= [ ( 显效+ 好转)例数/治疗总例数] ×100%。
1.5统计处理
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x2检验;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用t检验。检验水准α=0.05,规定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注:符号▲表示P&<0.05。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0%,经x2检验,两组总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2.2血流动力学改变(见表2)
注:符号◆表示组内治疗前后P&<0.05,▲表示组间比较P&<0.05。
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分别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治疗14d后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2.3纤维蛋白原变化(见表3)
表3 纤维蛋白原水平的比较(x-±s,ng·L-1)
注:符号◆表示组内治疗前后P&<0.05,▲表示组间比较P&<0.05。 转贴于
两组患者纤维蛋白原水平分别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14d后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2.4不良反应
对照组观察到面部潮红2例,但均不影响继续治疗。观察组未观察到明显不良反应。两组治疗前后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均无异常变化, 未见过敏反应。
3 讨论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临床常见病,患者大多伴有眩晕,当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使局部脑血流下降至功能阈以下时,就可以出现VBI发作性眩晕[4],椎基底动脉极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粥样斑块的形成使动脉管腔变窄,斑块脱落即形成微栓子,使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同时斑块脱落处形成溃疡,内皮下胶原直接暴露于血液,吸附血小板和纤维蛋白等形成新的微小血栓,后者再次脱落引发VBI反复发作[5],该病以突发性和反复发作为特点,治疗方法包括解除椎基底动脉压迫,扩张血管,降低血液粘度,抑制血小板凝聚,其中针对性的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是治疗的关键。
丁咯地尔主要通过阻断肾上腺素。受体,从而改善缺血部位的血流动力学及氧供;其次也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和钙离子拮抗作用[6];丁咯地尔还能降低缺血脑组织的钙含量,同时对血清钙含量无影响,选择性维持钙平衡[7]。所以它能缓解毛细血管前括约肌痉挛,改善大脑微循环血流,提高脑供血血管的血流速度,增加脑血管血流量,明显改善患者症状。它最大的特点是没有“导流反效果”,即药物扩张正常血管,使血液从缺血组织导流到健康血管中,导致缺血部分的血流量进一步减少。所以它有防止“盗血”现象的作用,对缺血越严重的部分,血液供给增加更多。比其他药物更好地改善缺血局部的血流和氧供,使缺血区域获得再灌注。
本研究运用盐酸丁咯地尔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用尼莫地平治疗,血流动力学改变也优于对照组,且可明显降低纤维蛋白原。
观察发现,丁咯地尔可有效的控制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降低血粘度,提高了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治疗的临床疗效,该药安全有效,在某种程度上可避免患者向脑梗死方向发展,在防治缺血性脑血管病变方面值得临床上广泛应用。
参 考 文 献
[1]朱文玲.内科疾病诊断与疗效标准[S].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2006:237.
[2]Recommendations on stroke prevention.diagnosis andtherapy.Report of the WHO Task Force on Stroke andother Cerebrovasculardisorders[J]. Stroke, 1989, 20(10): 1407-l431.
[3]孙传兴.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8:511.
[4]陈清棠.临床神经病学[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17.
[5]戚晓昆,朱克.重书你寸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诊治[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1,34(5):259.
[6]龙焜,李万亥.临床药物手册(第15版)[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8:663.
[7]罗阳,张印三,赵芝宝,等.丁咯地尔对大鼠脑缺血钙的影响Ul[J].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7,21(7):494-486.
关于丁咯地尔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疗效观察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