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分析了瑶族农村产妇在阴道分娩过程中的心理特点,并介绍了根据产妇不同分娩阶段的心理特点给予相应的心理护理。认为重视产妇的心理因素,准确把握产妇在分娩过程中各个阶段不同的心理特点,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使她们在最佳状态下顺利分娩,以缩短产程,减少新生儿窒息、减少无产科指征的剖宫产率等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瑶族 产妇 心理护理
分娩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同时伴随着复杂的心理变化。过去着重看待产力、产道和胎儿这三大因素;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逐渐关注心理因素对分娩过程的影响。由于产妇缺乏对分娩的直接经验,对分娩产生焦虑、恐惧、精神过度紧张均可直接影响产程的进展[1]。因此,针对分娩期产妇的心理特征,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显得越来越重要。为了了解瑶族初产妇的心理特点,探讨有关的影响因素为瑶族初产妇提供相关的心理护理,现将2008年6月-2010年6月在乳源县人民医院妇产科分娩的瑶族初产妇的心理状况进行调查,并进行相关影响因素的探讨。现将调查方法和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采用随机抽样法,随机抽取乳源县人民医院妇产科2008年6月-2010年6月期间住院分娩的瑶族初产妇共计160名。
1.2调查方法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3]对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调查。自评量表由20个问题组成,分值在20-80分之间,50分为有焦虑情绪,分值越高表明负性情绪越严重。
2 结果
2.1一般情况 调查对象160名,年龄19-32岁,小学及以下42名,占27%,初中64名,占40%,高中及以上54名,占34%。职业为农民117名,占73%,非农民43名,占27%。
2.2心理状况 瑶族初产妇SAS量表得分(42.5±9.82)由此可见,瑶族初产妇的焦虑情绪比国内常模(已婚未孕的正常孕龄女性)值(34.16±1.92)高,t=5.37,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产妇阳性率(焦虑评分>50分)有37例,占23%。
3 结论
3.1瑶族农村产妇的心理特征
韶关市乳源县是一个瑶族自治县,瑶族人口占全县人口的十分之一,而70%左右的人口在农村。以往瑶族农村妇女绝大部分是文盲或小学文化程度,她们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认为“嫁人生子,天经地义”,妊娠对她们来说是喜事,由于文化知识的缺乏,因此她们没有过多的焦虑和恐惧,不重视或不需要心理护理。
随着瑶族人民的生活水平、生活方式及文化水平的显著变化,瑶族妇女的自我意识不断提高,作为现代女性社会角色和自然角色的冲突问题突显出来,一方面她们希望在竞争压力越来越大的社会中争取一席之地,另一方面又希望能孕育出健康活泼的下一代。而这都将对孕产期本来就巨大的生理心理变化产生进一步的影响。临床观察发现焦虑、恐惧是产妇分娩期最常见的心理特征,而导致她们焦虑、恐惧发生的原因可能与她们多为初产妇有关,她们对分娩进程认识不足,包括对产时疼痛、胎儿性别、分娩时医护人员的照顾程度、胎儿及本人的健康担心等。
3.2心理护理 根据产妇不同的心理状态及分娩的不同时期,给予适时恰当的心理护理。
3.2.1建立良好融洽的医患关系 医护人员的某些言谈举止可能会加重产妇的紧张和恐惧,因此要提高医护人员的素质修养,针对产妇是少数民族且是农村家庭,产生特别希望生男孩这一巨大精神负担,正确运用语言艺术做好产妇及其家属思想工作,从而使产妇放下思想包袱。产妇对产痛的耐受力除与各人的痛阈有关外,还与心理状态有关,并且占很重要的位置。因此应向产妇详细讲解有关正常分娩的知识,临产后可能出现的征象,宫缩与分娩的关系,告诉产妇宫缩时应配合呼吸及轻轻按摩腹部或腰骶部以减轻疼痛,以及分娩时如何配合,根据产妇的不同情况尽量给予鼓励、安抚和陪伴,以增加她们的信心,以最佳的心理状态迎接分娩的到来[2]。
3.2.2第一产程的心理护理 由于都是初产妇,缺乏分娩知识,常表现为一有宫缩就呻吟不止甚至大喊大叫,不能自我控制,拒绝饮食,使体力和精力消耗很大,导致宫缩无力,造成难产。在潜伏期时可以向产妇简明扼要的说明分娩过程,指导做腹式深呼吸和放松技巧[3]。对于活跃期焦虑不安的产妇可以给予促进身体舒适的措施,例如按摩背部、腰腹部,擦拭额头的汗或握住产妇的手,以减轻痛苦及转移注意力,保证分娩时有充沛的精力和体力。
3.2.3第二产程的心理护理 应不断给予产妇精神上的安慰与解释,同时指导产妇在宫缩时正确使用腹压,宫缩间歇时嘱产妇全身肌肉放松,安静休息,鼓励产妇,增加产妇的信心以保证胎儿顺利娩出。
3.2.4第三产程的心理护理 此期产妇的心理反应可直接通过大脑皮质影响子宫收缩的调节,导致宫缩乏力而大出血。应此一方面应给予宫缩剂加强宫缩,预防出血的发生。另一方面对产妇进行安慰,让产妇安静休息,同时密切观察产妇的生命体征及阴道出血情况。
3.3心理护理体会
分娩期产妇产生的紧张、恐惧、焦虑的不良心理可引起一系列神经内分泌的改变,造成胎盘血流量减少,导致胎儿宫内窘迫。这种恐惧焦虑常常通过激素和神经通路影响子宫收缩,使之不协调,产妇宫缩乏力,宫口扩张缓慢,产程延长,更加剧了产妇的恐惧和紧张,以至于恶性循环,症状加剧,导致难产,增加剖宫产率。因此要把心理护理放在首位,将心理护理运用于整个分娩过程中,使其在心理上获得满足感和安全感,使产妇的生理心理都处于最佳状态,使整个产程在无焦虑、热情、关怀的气氛中进行,使她们在整个分娩过程中以最大的内在力量完成分娩过程[4]。总之,加强少数民族农村产妇分娩时的心理护理尤为重要,因人而异地进行心理引导,使产妇逐渐进入良好的心理状态,协助产妇顺利渡过分娩过程。
参 考 文 献
[1]乐杰.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80-213.
[2]零恒莉,蓝柳萍,雷柳霜,等.产妇互动作用在产时的效应探讨[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8):593-594.
[3]夏明静,佟瑞霞.腹式深呼吸对分娩影响的临床探讨[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5).
[4]刘冬雅.心理护理的产妇分娩中的应用.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4,2(2):127.转贴于
关于瑶族农村产妇阴道分娩的产前心理护理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