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生儿窒息复苏的护理措施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00612 日期:2025-04-20 来源:论文网
【摘要】目的 为了提高新生儿窒息的存活率及治愈率。方法 根据临床表现及疗效标准,自2008年1月-2011年1月对州医院产科对新生儿窒息复苏的护理进行分析,并制定护理措施。结果 存活率及治愈率为80%。结论 快速有效的护理措施在临床抢救中起重要作用。
【关键词】新生儿窒息 复苏 护理
  新生儿窒息是指胎儿因缺氧发生宫内窘迫及娩出过程引起的呼吸循环障碍,是引起新生儿死亡的原因之一。新生儿窒息是一种紧急状态,需要紧急和正确的治疗和护理。目前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虽然不断改进,但由于窒息程度不同,可引起呼吸、循环、神经系统的并发症。因此,快速有效的复苏是挽救新生儿生命的关键,对降低围产期死亡率,提高新生儿存活率及治愈率都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我院由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期间进行了20例新生儿窒息的复苏。现将抢救和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男11例,女9例。胎龄小于37周者4例,37周到42周者12例,大于42周者4例。出生时体重小于2500g者5例,2500g~3000g者13例,4000g者2例。其中剖宫产10例,顺产或会阴侧切助产7例,臂抽产3例。20例均有窒息史,新生儿窒息按缺氧程度分为轻度和重度两类。轻度窒息8例(Apgar氏评分4~7分),重度窒息12例(Apgar氏评分0~3分)。住院天数共120天;平均住院天数6天。
  1.2临床表现 除有缺氧、窒息症状外,主要有意识障碍,呼吸困难,惊厥,面色青灰或紫绀、尖叫、烦躁,肌张力增强或减弱、呕吐。20例中12例重度窒息经过复苏抢救成功治愈8例,死亡4例(包括1例呼吸衰竭,1例吸入性肺炎,1例颅内出血和1例肺不张)。
  2 治疗方法
对20例新生儿窒息采取快速有效的治疗和护理,严防窒息再次发生极为重要。20例患儿均经过吸痰、复苏囊复苏、吸氧抢救治疗,其中12例经脐静脉给药,8例经人工呼吸加心外按摩。因此,保持呼吸道通畅、复苏囊复苏、吸氧、保暖很重要。
  2.1先吸净口、咽、喉、鼻腔粘液、置保暖台上。
  2.2Apgar氏评分差及疑有胎粪吸入者,应插管吸痰,未将呼吸道清除干净前,不得刺激呼吸,必要时给氧吸入。
  2.3呼吸抑制,心率慢,肌肉松弛先给碳酸氢钠或呼吸兴奋剂,由脐静脉开放给药。
  2.4心率低于80次/分者可作心外按摩,无好转时给肾上腺素,按新生儿体重给不同剂量皮下注射。
  2.5 心率大于100次/分,皮肤转好后要注意能量的补充,预防感染和颅内出血及防治脑水肿。其次脐静脉给药过程保持脐静通畅,掌握药物浓度剂量,缓慢推注。 转贴于   3 护理措施
  3.1保暖 保暖是护理工作中首先解决的问题。除给足够热量与水份外,要注意室内的环境温度,暖箱温度,一般可根据患儿病情调至30~32℃之间,要注意皮肤颜色,末梢循环情况。
  3.2保证有效的呼吸通畅 由于新生儿窒息呼吸功能受到障碍,呼吸道分泌物增多,及时吸痰是保证呼吸通畅,防止窒息的必要措施。吸痰时动作要轻、经常变换导管方向,分泌物要吸净。将患儿侧卧,有利于痰液排出,以免分泌物填塞气管再度引起窒息及吸入性肺炎的发生。
  3.3供氧 纠正低氧血症,根据缺氧程度选择相应的给氧方法,提高血氧浓度。一般选择间断鼻导管通畅,并注意观察口唇、颜面、指趾末端的色泽变化。
  3.4预防感染和颅内出血 新生儿经抢救复苏后,机体抵抗力降低,根据患儿不同情况,按医嘱给予抗感染、止血、纠酸等处理。补液速度不宜过快,以8~12滴/分为宜。臀部皮肤用鞣酸软膏处理,以防皮肤感染。由于窒息缺氧,血管脆性增加,易导致颅内出血,应及时肌注维生素C100ml和维生素K15mg;新生儿保持安静、减少搬动、一切操作均宜轻柔。
  3.5密切观察病情 注意观察呼吸,循环神经系统的症状变化,及生命体征的观察和护理,并作好特护记录,新生儿窒息除有窒息症状外主要有意识障碍,要注意认真观察患儿皮肤颜色、神志、哭声、肌力等。还要注意呕吐物的次数、颜色及大小便情况,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报告医师处理,使患儿转危为安。
  4 结果
  20例新生儿窒息经过上述治疗和精心护理16例治愈出院,死亡4例,12例重度窒息抢救治疗护理成功8例,占重度窒息66.7%。
  5 讨论
  5.1通过资料分析及临床观察护理说明新生儿窒息与胎儿宫内窘迫未能及时纠正,胎儿在宫内脑部长时间缺氧或助产时机械性损伤,引起颅内出血而损害呼吸中枢,呼吸道填塞,无法进行气体交换有关。
  5.2新生儿窒息是胎儿产期死亡的重要因素,应引起高度重视,新生儿窒息往往是胎儿窒息延续,掌握宫内窒息的临床指征及处理,及时解除胎儿窒息是成功地抢救新生儿的重要因素。
参 考 文 献
[1]王开明,刘树玉主编.新生儿复苏后观察及护理[J].实用护理杂志,2001:1.14.
[2]高际天主编.妇产科学及护理[M].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2002:8(2):127.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